6.2.4 方差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再次感受方差的意义在于: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散或波动程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体会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发扬团队精神,体会方差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感受方差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某学期的5次英语测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90,92,88,92,88 乙:94,86,88,90,92
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和方差,你认为那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
步骤:(1)、开机:”ON”
(2)、设置统计模式:”MODE” “2”
(3)、清除内存数据:“shift” “MODE” “1” “=”
(4)、输入数据:“数据”“M+”
(5)、选择统计类型:“shift” “2” “2” “x2” “=”
【解】平均数为:909(分),方差为:3.2(分2)
2、新课引言: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或一般水平,方差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分散或波动程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6.2.4 方差的实际意义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主题一、 质量评估
导语: 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是评价棉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纤维越长的棉花纺织成的棉纱越好,但如果一批棉花的纤维长的长,短的短,参差不挤,并不是好棉花,反之,纤维长度比较均匀整齐,才是质量好的棉花,棉花长度是否均匀,可以用方差来反映,方差越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约整齐,因此方差也是评价一批棉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例1 有一批棉花,其各种长度的纤维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纤维长度 3cm 4cm 5cm
所占比例 25% 40% 35%
试求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与方差。
【解】: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棉花的平均长度:
3×0.25+5×0.4+6×0.35=4.85(cm)
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棉花纤维的方差:
=1.3275
答: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4.85cm,其方差为:1.3275
【点评】当各个量在总量中占的百分比不同时,求方差和加权平均数类似。
【变式练习一】
某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 他们将月工资分为800元、1000元、1 500元三个等级, 每个等级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试求这个单位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及方差, 并说明其含义.
【解】这个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方差为:
月平均工资反映了这个企业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方差反映了员工的工资与平均工资的偏离程度。
注意!这个问题中的平均工资是加权平均数,方差与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类似,方差的单位是“元2”
主题二、 生产过程的控制:
导语:
一台机床生产一种圆形零件,按设计要求,圆柱的直径为40mm,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生产出的每个零件直径不可能恰好是40mm,而是在40mm的上下波动,显然在正常条件下,这种波动的程度不能太大,以保证零件的直径合乎要求。
我们知道数据波动可以用方差来反映,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我们可以采取通过测量产品直径的方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例如,每隔一段时间,从这段时间生产的出的产品任意取10件,测量它们的直径得到一组数据,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如果方差不超过预定的数值,则认为生产正常,否则,应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以恢复正常,保证产品质量。
例2 一台机床生产一种直径为40mm的圆柱形零件,在正常生产时直径的方差应不超过0.11,下表是某日8:30---9:30及10:00----11:00两个时段中各任意抽取10件产品量出的直径数值(单位:mm)
8:30---9:30 40 39.8 40.1 40.2 39.9 40 40.2 40.2 39.8 39.8
10:00---11:00 40 40 39.9 40 39.9 40.2 40 40.1 40 39.9
试判断这两个时段内机床生产是否正常。
提问:如何对生产情况做出评价呢?能否用平均数,看平均数是否接近40mm?
【解】:用计算器求得:8:00----9:00的平均数为40(mm),方差为:0.026(mm2)
10:00---11:00的平均数为:40(mm),方差为:0.008(mm2)
故8:30---9:30生产的10件产品的直径的方差是0.026,远远超过0.01的界限,故生产情况不正常,经过调整后,在10:00----11;00生产的10件产品的直径的方差为0.008,已控制在0.01的范围内,说明生产过程已恢复正常。
【变式练习二】
2.甲、乙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单位: ℃) :
试求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方差, 并对两地气温变化情况作出比较.
【解】甲地月平均气温为6.3℃,方差为:101.2(℃),乙地月平均气温为:19.9(℃)2,方差为:31.2(℃)2,这说明乙地月平均气温比甲地月平均气温高,但变化没有乙地大。
课堂练习,拓展提高
1、(2010浙江绍兴)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
选 手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环) 9.2 9.2 9.2 9.2
方差(环2) 0.035 0.015 0.025 0.027
则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2010北京)10名同学分成甲、乙两队进行篮球比赛,他们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
队员1 队员2 队员3 队员4 队员5
甲队 177 176 175 172 175
乙队 170 175 173 174 183
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依次为甲,乙,身高的方差依次为,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A.甲=乙 , B.甲=乙 ,
C.甲>乙 , D.甲<乙 ,
【答案】B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更进一步理解了方差的实际意义。方差的意义在于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或分散程度。
五作业P165 A 1,3, P 169 A 1,2.
家庭作业:《点睛》6.2.4 方差的实际意义。(共18张PPT)
6.2.4 方差的实际意义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中学王军旗
复习提问:
某学期的5次英语测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90,92,88,92,88
乙:94,86,88,90,92
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和方差,你认为那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
步骤:(1)、开机:”ON”
(2)、设置统计模式:”MODE” “2”
(3)、清除内存数据:“shift” “MODE” “1” “=”
(4)、输入数据:“数据”“M+”
(5)、选择统计类型:求方差依次按键:“shift” “2” “2” “x2” “=”,求平均数依次按键::“shift” “2” “1” “=”
【解】
甲:平均数为:90(分) 方差为:3.2(分2)
乙:平均数:40.54cm,方差:8 (分2)
新课引言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或一般水平,方差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分散或波动程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方差的实际意义。
主题讲解
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是评价棉花质量的一个
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纤维越长的棉花纺
织成的棉纱越好,但如果一批棉花的纤维长的长,
短的短,参差不挤,并不是好棉花,反之,纤维长
度比较均匀整齐,才是质量好的
棉花,棉花长度是否均匀,可以
用方差来反映,方差越小,棉花
纤维的长度越整齐,因此方差也
是评价一批棉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题一、 质量评估
【例1 】有一批棉花,其各种长度的纤维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试求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与方差。
【解】: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棉花的平均长度:
3×0.25+5×0.4+6×0.35=4.85(cm)
用加权平均计算棉花纤维的方差:
答: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为4.85cm,其方差为1.3275cm
纤维长度 3cm 5cm 6cm
所占比例 25% 40% 35%
【点评】
当各个量在总量中占的百分比不同
时,用加权平均计算方差。
【变式练习一】
某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 他们将月工资分为800元、1000元、1 500元三个等级, 每个等级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试求这个单位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
及方差, 并说明其含义.
【解】这个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变式练习一】
某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 他们将月工资分为800元、1000元、1 500元三个等级, 每个等级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试求这个单位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
及方差, 并说明其含义.
【解】方差为:
月平均工资反映了这个企业员工工资
的一般水平,方差反映了员工的工资与平均
工资的偏离程度。
注意!
这个问题中的平均工资是加权平均
数,方差是用加权平均计算的,方差的单位
是“元2”
主题二、 生产过程的控制:
一台机床生产一种圆形零件,按设计
要求,圆柱的直径为40mm,由于生产条件
限制和一些不确定因
素影响,生产出的每个零
件直径不可能恰好是40mm,
而是在40mm的上下波动,
显然在正常条件下,这种波动
的程度不能太大,以保证零件的直径合乎要
求。
我们知道数据波动可以用方差来反映
,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我们可以采取通过测
量产品直径的方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例
如,每隔一段时间,从这段时间生产出的
产品任意取10件,测量它们的直径得到一组
数据,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如果方差不超
过预定的数值,则认为生产正常,否则,应
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以恢复正常,保证产品
质量。
【例2】 一台机床生产一种直径为40mm的圆柱形零件,在正常生产时直径的方差应不超过0.01 ,下表是某日8:30---9:30及10:00----11:00两个时段中各任意抽取10件产品量出的直径数值(单位:mm)
试判断这两个时段内机床生产是否正常。
8:30 ---9:30 40 39.8 40.1 40.2 39.9 40 40.2 40.2 39.8 39.8
10:00 ---11:00 40 40 39.9 40 39.9 40.2 40 40.1 40 39.9
思考:如何对生产情况做出评价呢?能否用平均数,看平均数是否接近40mm?
虽然产品直径的平均长度等于设计长度,
但每件产品的直径还是可能在平均数
的上、下波动,偏离平均数. 所以还应该
进一步考察方差,以了解数据波动的情况.
【例2
试判断这两个时段内机床生产是否正常。
8:30 ---9:30 40 39.8 40.1 40.2 39.9 40 40.2 40.2 39.8 39.8
10:00 ---11:00 40 40 39.9 40 39.9 40.2 40 40.1 40 39.9
平均数 方差
8:00----9:00 40cm 0.026cm
10:00---11:00 40cm 0.008cm
【解】:用计算器求得:
8:30---9:30生产的10件产品
的直径的方差是0.026,远远超过
0.01的界限,故生产情况不正常,
经过调整后,在10:00----11;00生产
的10件产品的直径的方差为0.008,
已控制在0.01的范围内,说明
生产过程已恢复正常。
【变式练习二】
2.甲、乙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单位: ℃) :
试求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方差, 并对两地气温变化情况作出比较.
【解】
这说明乙地月
平均气温比甲
地月平均气温高,但变化没有乙地大。
平均数(℃) 方差(℃)
甲地 6.3 101.2
乙地 19.9 31.2
课堂练习
1、(2010浙江绍兴)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
则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选 手 甲 乙 丙 丁
平均 数(环) 9.2 9.2 9.2 9.2
方差(环2) 0.035 0.015 0.025 0.027
B
2、(2010北京)10名同学分成甲、乙两队进行篮球比赛,他们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
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依次为 身高的方差依次为 ,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 )
队员1 队员2 队员3 队员4 队员5
甲队 177 176 175 172 175
乙队 170 175 173 174 183
B
观察也能
看出结果
反思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方差的意义在于能反映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或者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或分散程度。
P 169 A 1,2.
家庭作业:《点睛》6.2.4 方差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