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2课时4份)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2课时4份) 2021-2022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18:09:19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溶解的过程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1)溶剂:起
作用的物质,
是最常见的溶剂。?
(2)溶质:被
的物质。?
3.溶液的特征:

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4.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大于
小于
等于
溶液温度
无明显变化
实例
氯化钠
乳化现象
1.概念:洗衣粉、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
的形态,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2.应用: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妆品,生产药物、涂料等。
【易错提醒】 有关溶液组成及特征的“三个一定”和“五个不一定”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
(2)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溶剂不一定是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思维辨析】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二者的原理相同?
探究点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遇到几个疑问,让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吧。
【探究问题】
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50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5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典例】(2020·锦州中考)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
A.X是水,Y是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1.(2020·德州中考)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面粉 
 B.酒精 
 C.花生油 
 D.泥土
2.(2021·泰安质检)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
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3.(2020·青岛中考)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    B.石灰石
C.植物油
D.硝酸铵
5.(2021·泰安质检)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名称。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
(2)医用酒精中的溶质
。?
(3)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2021·溧阳期末)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豆浆 
 B.矿泉水 
 C.牛奶 
 D.泥水
2.(2021·烟台质检)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将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下图象:
分析图象,回答问题:
(1)在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写名称);?
(2)对氢氧化钠(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PAGE
-
5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溶解的过程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1)溶剂:起 溶解 作用的物质, 水 是最常见的溶剂。?
(2)溶质:被 溶解 的物质。?
3.溶液的特征:
 均一 、 稳定 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4.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大于
小于
等于
溶液温度
 降低 ?
 升高 ?
无明显变化
实例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乳化现象
1.概念:洗衣粉、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 细小液滴 的形态,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2.应用: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妆品,生产药物、涂料等。
【易错提醒】 有关溶液组成及特征的“三个一定”和“五个不一定”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
(2)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溶剂不一定是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思维辨析】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二者的原理相同?
提示:不相同。汽油清洗油污时,是汽油溶解油污,形成的是溶液;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形成的是乳浊液。
探究点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遇到几个疑问,让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吧。
【探究问题】
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50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5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搅拌时,应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温度计底部脆弱,容易破裂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 氢氧化钠 溶液,这是因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结成小水滴。 。?
【典例】(2020·锦州中考)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C)
A.X是水,Y是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1.(2020·德州中考)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A.面粉 
 B.酒精 
 C.花生油 
 D.泥土
2.(2021·泰安质检)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
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3.(2020·青岛中考)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A)
A.氢氧化钠    B.石灰石
C.植物油
D.硝酸铵
5.(2021·泰安质检)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名称。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氯化钠 。?
(2)医用酒精中的溶质 酒精 。?
(3)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植物油 ,溶剂是 汽油 。?
1.(2021·溧阳期末)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B)
A.豆浆 
 B.矿泉水 
 C.牛奶 
 D.泥水
2.(2021·烟台质检)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C)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将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下图象:
分析图象,回答问题:
(1)在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铵(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氯化钠、硝酸铵 (写名称);?
(2)对氢氧化钠(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溶液散失热量 。?
PAGE
-
5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1)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全部溶解 。?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部分溶解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 一定 温度下,在 一定量 的溶剂里,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叫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一定 温度下,在 一定量 的溶剂里,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的溶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不能全部溶解 。?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硝酸钾 不能继续溶解 ,然后将该试管加热,硝酸钾 继续 溶解,待试管冷却后,发现又出现 硝酸钾固体 。?
(3)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硝酸钾 全部溶解 。?
2.转化方法:
【漫画助学】饱和溶液
【易错导思】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溶解某溶质达到最大值时所形成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不能溶解该溶质,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易错提醒】
对于任何固体溶质来讲,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将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探究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实验过程中遇到几个疑问,让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吧。
现有20
℃下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进行如下变化:
【探究问题】
1.上述A、B、C、D四杯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D ,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 C 。?
2.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水分或加硝酸钾固体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根据C、D析出晶体实验,分析得出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拓展探究】
小组同学对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将实验得到的A、B溶液分别恒温蒸发了相同的水,则溶液一定变浓的是A为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后溶剂减少,溶液变浓;B溶液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后会继续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不会变浓。 。?
【典例】(2020·怀化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1.(2021·东营月考)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
A.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其他任何溶质的溶液
D.稀溶液
2.(2020·滨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2021·泰安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4.(2021·滨州质检)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021·枣庄质检)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2021·青岛质检)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其中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3.(2021·博兴质检)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A和B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D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以上均填序号)。?
(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序号)。?
(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蒸发水分(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PAGE
-
6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1)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
温度下,在
的溶剂里,
的溶液叫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温度下,在
的溶剂里,
的溶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1)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
。?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硝酸钾
,然后将该试管加热,硝酸钾
溶解,待试管冷却后,发现又出现
。?
(3)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硝酸钾
。?
2.转化方法:
【漫画助学】饱和溶液
【易错导思】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易错提醒】
对于任何固体溶质来讲,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将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探究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实验过程中遇到几个疑问,让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吧。
现有20
℃下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进行如下变化:
【探究问题】
1.上述A、B、C、D四杯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
。?
2.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拓展探究】
小组同学对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将实验得到的A、B溶液分别恒温蒸发了相同的水,则溶液一定变浓的是
。?
【典例】(2020·怀化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1.(2021·东营月考)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其他任何溶质的溶液
D.稀溶液
2.(2020·滨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2021·泰安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4.(2021·滨州质检)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021·枣庄质检)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2021·青岛质检)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其中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3.(2021·博兴质检)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以上均填序号)。?
(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