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交流平台
1.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2.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3.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读《现代诗二首》时,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着鸟儿驮着夕阳归巢,夕阳染红芦苇的美景:想象蓝天下,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读懂了这两首诗。
读《繁星》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人躺在甲板上,仰望满天的星空。
阅读时除了上面的阅读体验,你还能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什么呢?
还能尝到味道,有时书上描写到食物味道的时候,我也好像尝到了,还能触摸到,比如读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我想起我们家的狗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就能体会到大熊猫毛茸茸的感觉。
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吧!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八个词语,注意把词语读正确;再读一遍词语,你发现这两排词语有什么异同吗?
词句段运用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锣鼓的敲击声响彻天空。形容激烈战斗或热闹喜庆的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词语理解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
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
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
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
.
.
.
.
.
.
.
.
.
.
.
.
.
.
.
1.过了一会儿,风忽然刮了起来。
2.霎时,烟花在空中绽放出灿烂的火光。
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小
结
书写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日积月累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号摩诘居士。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诗意: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
/
/
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只。
听见。
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