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07: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下列主张中,最终被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引导中国找到正确救国道路的是
A.“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B.“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迫,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2.“一部历史里面,讲道德、说仁义的人,时机一到,他就直接间接的都会吃起人肉来了。”对该言论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最可能出自维新派之口
B.体现了全盘西化主张
C.说明中国风俗野蛮落后
D.有利于国人思想解放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据张謇记载“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自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庆,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而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民国政府的措施使得
A.经济发展未受军阀割据影响
B.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C.抵制日货运动取得巨大成功
D.民族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5.《冯婉贞》记述的是1860年北京近郊谢庄村民打败英军的故事。现代学者杨天石先生发现这篇小说最早见于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作者为陆士鄂。据此,下列符合《冯婉贞》创作背景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运动
B.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号召发动了反对帝制的护国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日本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激起爱国救亡热潮
6.1912年5月,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晦鸣学社”成立,主张废除政府在内的一切强权,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到1920年,无政府主义团体发展到近50个,达到鼎盛时期。无政府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B.救亡图存运动兴起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7.20世纪20年代初,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们外。这表明
A.国产商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B.民族资本主义已进入到黄金时期
C.民族工业在一战中获得发展机遇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定遏制
8.《剑桥中国史》曾评述说,(辛亥)革命后的10年内,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奇迹”,但它却在20世纪20年代戛然而止。影响这一“经济奇迹”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抵制日货运动的兴颓
B.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C.国内轻重工业的比例
D.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度
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工业的发展各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民国初期,出现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新浪湖,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10.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
A.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
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
C.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
11.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为改变此局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运动,史称
A.保路运动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穿着中式的蓝抱黑褂,新娘身着粉色旗袍,头披西式白纱,手捧鲜花,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中西融合潮流受到欢迎
B.恋爱自由成为社会主流
C.青年偏爱西方生活方式
D.政府控制民众日常生活
13.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
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
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14.近代以来骑自行车成了一种时尚,颇受女性欢迎,常有两人合坐,在市中游转,“压压盈头外国花,靓装西女面笼纱。一声铃饷双轮迅,穿过人丛脚踏车”。材料反映出
A.中国生产的自行车深受欢迎
B.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
C.自行车成为富贵显赫的象征
D.工业文明传播存在阻力
15.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材料中所反映的群众斗争产生的影响是
A.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
B.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阻断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社会性质的转型
1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诸子哲学反对儒学独尊,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为改造儒家思想提供了前提;新文化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使儒家思想获得了发展的新动力。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肯定封建伦理纲常
B.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有利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17.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所发《敬告青年》中提出六条倡议:“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由此可见,他主张
A.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
B.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C.塑造积极进取的国民精神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8.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
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
19.1915年,日本提出控制中国的“二十—条”。袁世凯故意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将谈判内容泄露,利用舆论和民意向对手施压。经多轮谈判,在日本的胁迫下,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最终确定的修订案“中日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A.北洋政府妥协与抗争并存
B.南京政府全力维护国家利权
C.军阀割据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D.袁世凯主动出卖国家权益
20.“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这段话旨在说明民国政府
A.不重视各种法规条例
B.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C.致力于破除陈规陋习
D.抵御小农经济发展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内忧外患,生灵涂炭的社会状况,蔡元培从供职翰林院开始,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始终追求自由、平等、民主。蔡元培坚持以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最终目的,始终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积极抵抗外敌的入侵,力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主张共和,希望建立以“民治”为骨干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共和国,实行内阁制,设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主张用法律限制“独夫民贼”,建立起法治国家,以维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民主权利;强调尊重人权,主张尊重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人权,尊重个人的平等、自由,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公开宣称“劳工神圣”,并提倡平民教育、工读互助、教育平等;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的各种自由权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
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同时他在北大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及以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摘编自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民主思想的背景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的民主思想及教育实践队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于中国。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材料三,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布尔什维主义是经过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改造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布尔什维主义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布尔什维主义,并将其逐渐中国化,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D项正确;近代中国,西方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儒家思想,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已不合时宜,失去了主流思想的地位,排除A项;颁行宪法、召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这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的结果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排除B项;“科学与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也未能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材料所列的言论认为古代中国的历史中,表面说的是仁义道德,实际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的言论,有助于国人思想解放,D项正确;言论出自资产阶级激进派,排除A项;言论更多的是批判性,无法看出全盘西化的主张,排除B项;言论激进,要理性看待,不能据此认为中国风俗野蛮落后,排除C项。故选D。
3.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使民国初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D项正确;洋务运动已经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人数变化的原因,未体现工人的觉醒,排除B项;“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不是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增加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
材料反映了民国政府的奖励政策深受工商界的欢迎,实业得到振兴,大量公司和工厂接踵而起,这说明民国政府的经济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迅猛发展,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奖励工商的政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而且北洋军阀割据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排除A;材料中民国政策关于公司注册、专利保护的措施不属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抵制日货,故排除C。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初,因此根据材料信息“现代学者杨天石先生发现这篇小说最早见于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可知D项正确;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A项排除;护国运动是在1915年12月至1916年7月,B项排除;胡适发表《文学改良》是在1917年,C项排除。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无政府主义迅速发展,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为无政府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C正确;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相对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利于无政府主义发展,所以A错误;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的时间早于1912年,不是无政府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B错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所以D错误。
7.D
【详解】
根据材料“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们外”可知,材料中对外贸易的特点有利于保护本民族产业,使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定的抵制,所以D正确;材料内容涉及进口,无法反映“国产商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A错误;20世纪20年代初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所以B错误;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可知,此时一战已结束,所以C错误。
8.D
【详解】
由材料信息“(辛亥)革命后的10年内,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奇迹’”可知,这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这一“经济奇迹”兴衰的主要因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即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度,故D正确;抵制日货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国内轻重工业的比例不是原因,故C错误。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因此B符合题意;ACD均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详解】
材料“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体现的是穆藕初的商战思想,即振兴实业挽回利权,B正确;ACD均与材料“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无关,排除。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为改变当时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势力加剧的局面,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保路运动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前,A项错误;护国运动并非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的,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目的在于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不包括改造中国人的道德,C项错误。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喜字纱灯”、“蓝抱黑褂”是中国婚俗,“乐队演奏钢琴曲”、“头披西式白纱,手捧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这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与恋爱自由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青年偏爱西方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这不能说明政府控制民众日常生活,故D项错误。
13.D
【详解】
北洋政府修订各项经济法规,以便使“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表明,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实业救国思潮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是在肯定北洋政府的实业政策,不能说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故排除B项;从材料的经济法规的内容,不能得出“规范了市场秩序”的效果,故排除C项。
1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骑自行车出行成为颇受女性欢迎的时尚,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B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国产自行车深受欢迎,A项错误;女性喜欢骑自行车在市中游转不能说明自行车是“富贵显赫”的象征,C项错误;工业文明传播存在“阻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5.B
【详解】
根据材料“1916年”、“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爱国群众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B正确;材料中的群众斗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无关,所以A错误;“阻断列强的经济侵略”说法绝对,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所以C错误;“促进社会性质的转型”不是材料中群众斗争所产生的影响,所以D错误。
16.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为改造儒家思想提供了前提。同时,西方文化的引进,也为改造儒家思想提供了条件,这有利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所以D正确;“肯定封建伦理纲常”不符合史实,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C错误。
17.C
【详解】
从材料反映的希望中国青年做到“自主”“进步”“进取”等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塑造积极进取的国民精神,抛弃保守封闭等陋习,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陈独秀建立政党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陈独秀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排除B项;陈独秀的主张没有涉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项。
18.C
【详解】
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的是思想解放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C正确;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家至上思想,B排除;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故选C。
19.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政府为维护国家权益而努力,但最终在合约上签字,北洋政府妥协与抗争并存,故A项正确;此时期的政府为北洋政府而非南京政府,故B项错误;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进入割据时期,军阀割据不符合1915年的阶段特征,且材料是外交事件,与内部的军阀割据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在日本的胁迫下”可知,袁世凯并非主动出卖国家权益,故D项错误。
20.B
【详解】
民国政府明确要厉行保护工商实业的政策,注意规范工商企业的注册等,旨在说明民国政府是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B项正确;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民国政府致力于破除陈规陋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D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
21.
(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主张: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障和前提;民主与爱国、法治相结合;建立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工农民众的人权。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面对内忧外患,生灵涂炭的社会状况,蔡元培从供职翰林院开始,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始终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需要面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蔡元培受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民主运动的影响,一直致力于追求民族独立,而蔡元培曾经供职于翰林院,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相吻合。根据材料“蔡元培坚持以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最终目的”,可知蔡元培突出强调民族独立的重要性,“主张共和,希望建立以‘民治’为骨干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共和国’”“主张用法律限制‘独夫民贼’”,说明他推崇民主制度,并且希望用法律维护民主制度,他还关注人权,“并提倡平民教育、工读互助、教育平等;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的各种自由权利”,说明他关注劳工的合法权益。
(2)根据材料“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可知他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在北大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及以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说明她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22.变化:①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②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③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④实证主义史学传入;⑤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⑥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⑦由传统的中国“一元”史观向世界的“多元”史观转变;⑧由静态史观向动态史观转变。
【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中“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可知,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根据“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可知,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根据“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可知,实证主义史学传入,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根据“(民国初期)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可知,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根据“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可知,由传统的中国“一元”史观向世界的“多元”史观转变,由静态史观向动态史观转变。
试卷第1页,总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