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动能和动能定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动能和动能定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6-10 22:26:0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授课人:甘肃省张掖中学 孙华年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回顾
动能
动能定理
知识回顾
1.运动学知识
(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与位移公式:
F合=ma
 3.物体能量的变化往往跟做功相关联。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得到结论:
重力做功
弹力做功
合外力做功
知识回顾
重力势能变化
动能变化
弹性势能变化
W∝V2

一、影响动能的因素
1.动能的定义: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速度是影响动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2.除了速度,动能还与那些因素有关
思考下面的情景做答。
一、影响动能的因素
情景一:有一个小钢球以速度v迎面向我们滚来
情景二:视频中有大石球以速度v迎面向我们滚来
结论:
动能除了与速度有关,而且还与物体自身质量有关。
一、影响动能的因素
二、动能
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m
m
F
v1
a
a
F
v2
L
合外力做的功是多少?
二、动能
推导结果:
结论: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1) 它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和v
(2) 这个过程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
体做的功
(3) 它涵盖了我们前面探究得到的结论W∝V2
二、动能
2.于是我们说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Ek
总结:
(1)概念:
(2)动能的标矢性:
(3)动能的单位:
(4)动能是一个状态量。
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标量,没有正负.
焦(J).
二、动能
3.练习题
(1) 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v=3m/s。求小球在A、B、C、D四个位置的动能大小。
A

C
B
二、动能
(2) 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D、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不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
一定变化
速度变化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讨论总结
C
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
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三、动能定理
1.推导结果:
用Ek2表示这个过程中的末动能,Ek1表示这个过程中的初动能则有:
三、动能定理
2.上面关系表明:
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说明:
(1)W为合力所做的功
(2)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
三、动能定理
3.例题: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300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解题思路:
受力分析
(1)
(1)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明确初末态的动能
用动能定理
列方程求解
(3)
求力
(2)
三、动能定理
4.练习
一质量为m、速度为 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水平地面上滑行距离为L后停了下来。试求受到的阻力。
四、课堂小结
1、影响动能的因素:
2、动能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3、动能定理: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速度和质量
四、课堂小结
4、运用动能定理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
(3)明确初末态的动能
(4)列方程求解
作业
一、仔细阅读课文
二、P74 1、2、3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知道动能的计算公式。知道动能是标量
2.知道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3.会用动能定理分析求解问题。
二、课前预习
1.运动学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2.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数学表达式:
3.能量的变化跟力做功息息相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势能变化 重力做功
弹性势能变化
动能变化 速度变化即 变化 力( )
动能变化
4.功和速度的变化关系: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 成正比,即W∝V2。
三、随堂练习
1.影响动能的因素探究
(1) 动能定义:
(2) 从动能的定义和生活经验我们知道, 是影响动能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除了速度,动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一:有一个小钢球以速度v迎面滚动
情景二:视频中大石球以速度v迎面滚动
我们面对不同的情景,我们的反应石头相同?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解析: 影响动能大小的一个因素。
结论:动能除了与 有关,而且还与物体自身 有关。
(4) 拓展探究
现有两个质量为m和M的小球,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动能
问题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解析:
(1)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__________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_____________
(3) 根据运动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因为 具有特殊意义,故我们把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的动能记作Ek。
标矢性:
Ek=
单 位:
练习:
(1)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
v=3m/s。求小球在A、B、C、D四个位置的动能大小。
(2) 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D、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不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思考:速度变化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3.动能定理
内容:
数学表达式 :
说明:
(1)W为 所做的功
(2)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
例题: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300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确定各个力做的功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求解
练习:
一质量为m、速度为 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水平地面上滑行距离为L后停了下来。试求受到的阻力。
四、课后练习
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或等于零
B.物体动能的大小对不同参照物是相同的
C.动能相同的两个物体速度大小必相同
D.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不变
2.关于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只要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增加
   B.只要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它的动能就减少
   C.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的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
   D.动力和阻力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3.对水平面上的物体施以水平恒力F,从静止开始运动了位移L,撒去力F,又经
过位移L停下来,若物体的质量为m,则 ( )
A.它受的阻力为F B.它受的阻力为F/2
C.力F做的功为零 D.力F做的功为FL/4m
   4.如图所示,汽车在拱型桥上由A匀速率地运动到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牵引力与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功大于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
   D.重力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一曲面滑下,当它下落高度为h时,停在某处,求此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五、课外活动探究
课题: 估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方法: 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脚蹬,设此时自行车的速度为v0,由于受到阻力f作用,自行车前进一段距离l后将会停下来,根据动能定理,有-fl=0
即阻力f=
实验中需测出人停止用力后自行车前进的距离l,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m,以及初速度v0.初速度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测得:
1.在停止用力前,尽可能使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计算出平均速度,以它作为停止用力时的初速度.
2.测出自行车从停止用力到静止时前进的距离和时间,再根据匀减速运动的规律,求出初速度.
3.停止用力时从车上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出释放的高度和石块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即可求得初速度.
m
m
F
v1
a
a
F
v2
L
A
D
C
B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倒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与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动能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
重力势能变化 重力做功
(1)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物体能量的变化往往跟力做功相关联。 弹性势能变化 弹力做功
动能变化 合外力做功
(2)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知道,速度变化越大,动能变化越大即合外力对物体做功越多。
(3)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合外力所做的功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即W∝V2
本节课我们再沿另一条线索探索物体动能的表达式,如果两者相互支持,我们就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影响动能的因素
(1)根据动能的定义和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速度是影响动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的。
(2)情景一,有一个小球以速度V迎面滚来
情景二,视频中石球以速度V迎面滚来.
速度相同的两个球迎面向我们滚过来,面对不同的球体为何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两个球体都因为运动而具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否相同?
因为两个球具有的能量不一样,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结论:石球的的动能很巨大,物体的质量也是影响动能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问题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1)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F合=F
(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W=F×L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 =2aL
(4) 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W=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而=2aL,即L=
把F、L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做的功W=
W=
结论:mv2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表现在:
这个式子中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和v
这个过程终了与开始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这个量涵盖了我们上节课探究得到的结论W∝V2
4.根据这段时间一系列的探究: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动能为Ek
             Ek=mv2
   总结:(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2)动能的标矢性:标量,没有正负.
(3)动能的单位:焦(J).
5.练习
  (1)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v=3m/s。求小球在A、B、C、D四个位置的动能大小。
思考:
速度变化了么
动能变化了么
(2)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D、物体的动能变化是,速度不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6.学生讨论速度变化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结论:速度大小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速度方向变化,大小不变时,动能不变。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大小一定变,方向可能变)。或者速度变化动能一定变化,动能变化速度不一定变化。
7.对于W=,式子中Ek2表示这个过程中的末动能,Ek1表示这个过程中的初动能。
W合= W总=Ek2-Ek1=ΔEk
结论:这个关系表明,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说明:(1)W为合力所做的功
(2)当物体在便利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证明方法如书P73页第一段描述。
8.例题: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3.0×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确定各个力做的功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求解
练习:
一质量为m、速度为 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水平地面上滑行距离为L后停了下来。试求受到的阻力。
9.课堂小结:
(1)影响动能的因素:速度和质量
(2)动能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3)动能定理: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4)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a.明确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b.受力分析,确定各个力做的功
c.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d.列方程求解
10.作业
一、仔细阅读课文
二、P74 1、2、3
五、课外活动探究
课题: 估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目的: 自行车仍是我国主要的代步工具,根据动能定理估测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方法: 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脚蹬,设此时自行车的速度为v0,由于受到阻力f作用,自行车前进一段距离l后将会停下来,根据动能定理,
有-fl=0即阻力f=
实验中需测出人停止用力后自行车前进的距离l,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m,以及初速度v0.初速度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测得:
1.在停止用力前,尽可能使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计算出平均速度,以它作为停止用力时的初速度.
2.测出自行车从停止用力到静止时前进的距离和时间,再根据匀减速运动的规律,求出初速度.
3.停止用力时从车上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出释放的高度和石块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即可求得初速度.
m
m
F
v1
a
a
F
v2
L
A
C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