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开学模考卷(一)
考试范围:八下
九上(1)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45分)
1.(本题3分)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示意图中的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B.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分子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2
【答案】B
2.(本题3分)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高锰酸钾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答案】A
3.(本题3分)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答案】A
4.(本题3分)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7
B.-1
C.+5
D.+7
【答案】D
5.(本题3分)电磁炮是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它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的原理,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下图中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6.(本题3分)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答案】C
7.(本题3分)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的反应为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刻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D
8.(本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和
鉴别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B
和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C
和
检验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NaCl()溶液
除杂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9.(本题3分)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气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该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
B.除去CO中的,瓶内装适量的NaOH溶液,气体从b管进
C.测量气体体积,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a管接量筒
D.用于病人输氧,瓶内装适量蒸馏水,a管接供氧钢瓶
【答案】B
10.(本题3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
【答案】A
11.(本题3分)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B
12.(本题3分)小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圈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B.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C.交换铜片和锌片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
D.当线圈最终在食盐水面静止时,锌片一端将指向南方
【答案】C
13.(本题3分)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D
14.(本题3分)在由Ca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中,测知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9%
C.7.8%
D.24%
【答案】C
15.(本题3分)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
。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FeCl2
B.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C.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D.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c=1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40分)
16.(本题0分)覆盆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少量水杨酸以及钙、钾等元素,有“黄金水果”的美誉。其中的水杨酸常温下稳定,加热易分解,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1)覆盆子果实中的钙、钾等元素是以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2)水杨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答案】化合物
7:4
17.(本题0分)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一
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
18.(本题0分)如图是小宇家的照明电路的部分电路图;
(1)该电路中接错的元件是:_______(填写元件符号名称)。
(2)一天小宇发现灯L不亮了,而灯泡没坏。于是他闭合开关S1,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f各点,发现测试a、b、c三点时测电笔氖管发光,而测试d、e、f时不发光。这说明___cd________两点间发生了____断路_______,于是他很快修好了该电路。
(3)星期六晚上,小宇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灯、电视机都停止工作,聪明的小宇立刻用测电笔进行测试,他测出家里的插座的两个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小宇感到很纳闷。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S2
断路
进户零线断路
19.(本题0分)如图是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I为蓝色絮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CaCO3
2NaOH+CuSO4=Na2SO4+Cu(OH)2↓
20.(本题0分)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过滤
能
Ba(OH)2;Ba(NO3)2;NaNO3
21.(本题0分)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
(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________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答案】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上皮
22.(本题0分)在20℃时,某段时间内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求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S2-S1
23.(本题0分)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该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用V1、V2的来表示)
(2)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表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______.
【答案】
没有将温度恢复到80℃来测量体积。
24.(本题0分)某物质可能由Al2O3、MgO、Fe2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今测得该物质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0%,如该物质为纯净物,则该物质为_____________若该物质为混合物,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答案】Fe2O3
KCl
三、探究题(共35分)
26.(本题0分)某科学小组进行“探究雾霾遮挡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工具打出一批直径为0.5cm的圆型片。设法抽出叶圆片细胞间隙的空气,使其能沉入水底。
②如图所示,向两个装有等量2%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密封。再将两个烧杯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玻璃罩。甲不做其它处理。在乙中点燃卫生香,造成烟雾模拟雾霾。最后密封甲和乙。
③打开台灯30分钟后,统计甲、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
(1)步骤②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甲中浮起的叶圆片数量多,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换用了20%的碳酸氢钠溶液,结果发现叶圆片全部不浮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气孔。由此推测,雾霾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外,还会影响植物其他生理过程,如___________。(答出两项)
【答案】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甲中的光线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多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影响细胞代谢,甚至死亡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7.(本题0分)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_____(填“灯亮”、“铃响”)
(2)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填编号)。
A.把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
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
C.把弹簧AB的A端适当左移
D.把电磁铁C适当右移
【答案】铃响
AC
28.(本题0分)实验小组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该浅绿色固体到底是什么物质?该小组对此固体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a、NaOH与CuSO4反应既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OH)6SO4(碱式硫酸铜)。
b、Cu(OH)2在80°C时
会分解生成CuO;
c、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300°C时分解。
[建立猜想]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4(OH)6SO4;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4(OH)6SO4和Cu(OH)2。
[实验步骤]
(1)将反应完成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浅绿色固体。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
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OH)2。根据资料信息推断,“一定温度”
可以是___________。
A.50°C
B.80°C
C.100°C
D.300°C
(3)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再滴加___________溶液,出现沉淀,即可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
[得出结论]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和Cu(OH)2。
[交流反思]在步骤③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硝酸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漏斗
浅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BC
硝酸钡或氯化钡溶液(合理即可)
不行;用稀硫酸代替稀硝酸会干扰对原固体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的判断。
29.(本题0分)有一固体样品,其中只含有和。为了测定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固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已知:
①
②
③
④浓吸收水,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请填写下列各空:
(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装置的编号,装置不重复)___________。
(2)装置⑤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取固体样品实验,经测定固体样品在加热时,完全分解,可得,则样品中所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②⑤⑥⑦
浓硫酸
吸收反应生成的水
先把连接②⑤装置的橡皮塞取下后,再熄灭酒精灯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x=,
Na2CO3?10H2O质量:,
则mg样品中所含=
30.(本题0分)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还和,产物是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中的元素的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中的元素全部来源于;
猜想二:中的元素全部来源于;
猜想三:中的元素来源于和。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糖类)
高等植物:(糖类)
资料二: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4
3
0.85
0.61
0.85
资料三:
Ⅰ、表示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所以1个的质量是一个的质量的9/8倍;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占99.76%(可视为100%);
Ⅱ、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Ⅲ、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的含量。
(1)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______(选填“一”、“二”或“三”)的观点:
(2)根据资料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
(3)若有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由。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
【答案】二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
1.6
四、简答题(共40分)
31.(本题8分)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量已部分被还原的氧化铜粉末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的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和的混合物中,元素与元素的质量比;_____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a的值。_____
【答案】8:1
消耗氧化铜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4.9g,
消耗氢氧化钠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y=2.45g,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z,
z=4.9g
故a的值=3.2+4.9=8.1
32.(本题8分)某公司生产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生成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出下列的哪些量: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8.8g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21.2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0%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0%。
AD
33.(本题8分)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大豆的种子和幼苗,图乙中C所示的结构是由图甲中标号___________(填编号)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2)张大爷将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普通毛桃的茎上,你认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是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有机物的质量有所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其体内有机物质量逐渐增加。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选填“T2”“T2之前”或“T2之后”)
【答案】3
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贴
T2
34.(本题8分)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1.5g。则这种奶粉合格吗?_____________
【答案】60:11:32:14:32
9.4%
根据题意,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至少为:18g×16%=2.88g>1.5g.
故该奶粉不合格.故答案为:2.88g;不合格
35.(本题8分)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请说明该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3)为了节省电能,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控制电路中需要再串联多大的电阻?
(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种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
【答案】(1)见解析
(2)25℃(3)30Ω(4)可以将左边电源改为可调压2021年秋季开学模考卷(一)
考试范围:八下
九上(1)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6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5分)
1.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示意图中的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B.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分子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2
2.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高锰酸钾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3.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4.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7
B.-1
C.+5
D.+7
5.电磁炮是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它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的原理,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下图中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D.
6.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7.(本题3分)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的反应为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刻时,溶液呈中性
8.(本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和
鉴别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B
和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C
和
检验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NaCl()溶液
除杂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9.(本题3分)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气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该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
B.除去CO中的,瓶内装适量的NaOH溶液,气体从b管进
C.测量气体体积,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a管接量筒
D.用于病人输氧,瓶内装适量蒸馏水,a管接供氧钢瓶
10.(本题3分)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
11.(本题3分)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12.(本题3分)小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圈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B.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C.交换铜片和锌片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
D.当线圈最终在食盐水面静止时,锌片一端将指向南方
13.(本题3分)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14.(本题3分)在由Ca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中,测知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9%
C.7.8%
D.24%
15.(本题3分)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
。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FeCl2
B.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C.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D.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c=1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两分)
16.(本题0分)覆盆子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少量水杨酸以及钙、钾等元素,有“黄金水果”的美誉。其中的水杨酸常温下稳定,加热易分解,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1)覆盆子果实中的钙、钾等元素是以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2)水杨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7.(本题0分)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18.(本题0分)如图是小宇家的照明电路的部分电路图;
(1)该电路中接错的元件是:_______(填写元件符号名称)。
(2)一天小宇发现灯L不亮了,而灯泡没坏。于是他闭合开关S1,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f各点,发现测试a、b、c三点时测电笔氖管发光,而测试d、e、f时不发光。这说明___________,于是他很快修好了该电路。
(3)星期六晚上,小宇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灯、电视机都停止工作,聪明的小宇立刻用测电笔进行测试,他测出家里的插座的两个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小宇感到很纳闷。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19.(本题0分)如图是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I为蓝色絮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____;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本题0分)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1.(本题0分)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
(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________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22.(本题0分)在20℃时,某段时间内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求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3.(本题0分)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该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用V1、V2的来表示)
(2)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表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______.
24.(本题0分)某物质可能由Al2O3、MgO、Fe2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今测得该物质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0%,如该物质为纯净物,则该物质为_____________。若该物质为混合物,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共35分)
26.(本题8分)某科学小组进行“探究雾霾遮挡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工具打出一批直径为0.5cm的圆型片。设法抽出叶圆片细胞间隙的空气,使其能沉入水底。
②如图所示,向两个装有等量2%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密封。再将两个烧杯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玻璃罩。甲不做其它处理。在乙中点燃卫生香,造成烟雾模拟雾霾。最后密封甲和乙。
③打开台灯30分钟后,统计甲、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
(1)步骤②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甲中浮起的叶圆片数量多,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换用了20%的碳酸氢钠溶液,结果发现叶圆片全部不浮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气孔。由此推测,雾霾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外,还会影响植物其他生理过程,如___________。(答出两项)
27.(本题3分)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_____(填“灯亮”、“铃响”)
(2)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填编号)。
A.把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
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
C.把弹簧AB的A端适当左移
D.把电磁铁C适当右移
28.(本题9分)实验小组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该浅绿色固体到底是什么物质?该小组对此固体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a、NaOH与CuSO4反应既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OH)6SO4(碱式硫酸铜)。
b、Cu(OH)2在80°C时
会分解生成CuO;
c、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300°C时分解。
[建立猜想]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4(OH)6SO4;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4(OH)6SO4和Cu(OH)2。
[实验步骤]
(1)将反应完成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浅绿色固体。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
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OH)2。根据资料信息推断,“一定温度”
可以是___________。
A.50°C
B.80°C
C.100°C
D.300°C
(3)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再滴加___________溶液,出现沉淀,即可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
[得出结论]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和Cu(OH)2。
[交流反思]在步骤③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硝酸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9.(本题10分)有一固体样品,其中只含有和。为了测定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固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已知:
①
②
③
④浓吸收水,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请填写下列各空:
(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装置的编号,装置不重复)___________。
(2)装置⑤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取固体样品实验,经测定固体样品在加热时,完全分解,可得,则样品中所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0.(本题5分)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还和,产物是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中的元素的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中的元素全部来源于;
猜想二:中的元素全部来源于;
猜想三:中的元素来源于和。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糖类)
高等植物:(糖类)
资料二: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4
3
0.85
0.61
0.85
资料三:
Ⅰ、表示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所以1个的质量是一个的质量的9/8倍;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占99.76%(可视为100%);
Ⅱ、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Ⅲ、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的含量。
(1)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______(选填“一”、“二”或“三”)的观点:
(2)根据资料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
(3)若有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由。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
四、简答题(共40分)
31.(本题8分)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量已部分被还原的氧化铜粉末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的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和的混合物中,元素与元素的质量比;_____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a的值。_____
32.(本题8分)某公司生产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生成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出下列的哪些量: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33.(本题8分)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大豆的种子和幼苗,图乙中C所示的结构是由图甲中标号___________(填编号)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2)张大爷将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普通毛桃的茎上,你认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是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有机物的质量有所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其体内有机物质量逐渐增加。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_(选填“T2”“T2之前”或“T2之后”)
34.(本题8分)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1.5g。则这种奶粉合格吗?_____________
35.(本题8分)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请说明该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3)为了节省电能,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控制电路中需要再串联多大的电阻?
(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种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