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5 20:33:09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面是关于孔子与墨子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
记述 出处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韩非子·显学》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 《吕氏春秋·不二》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淮南子·要略》
A.儒墨关系很早就已受到关注 B.墨家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
C.墨家与儒家并没有相通之处 D.墨家挑战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3.(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有观点认为,董仲舒之学能够幸运获用的秘密在于其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对君权进行神化,不给“上下易位”“革命”等思想留下空间,从理论上让皇权不会受到来自下层的威胁。这一观点认为董仲舒(  )
A.背离了孔孟之道 B.继承了儒学的精华
C.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D.否定了儒学的独尊
5.(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
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6.(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唐代韩愈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  )
A.希望恢复儒学的正统性 B.意在重建封建等级秩序
C.以复兴儒学之道为宗旨 D.揭露了佛道理论之虚妄
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图为先秦某一著名思想家的主张示意图。图示表明该思想家(  )
A.吸收了法家思想 B.开创了儒家学派
C.贯穿了功利精神 D.探索了天人关系
8.(2018高二下·长安期末)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9.(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
A.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已经控制朝政
C.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主张民贵君轻
10.(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有关理学的记述。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人物 言论
朱子 “理学最难”
陆九渊 “唯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黄震(南宋末) “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出训诂”
黄宗羲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
A.理学之名兴起于南宋 B.理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C.关注理学的视角因人而异 D.宋明理学发展较曲折
1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
A.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束缚
1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黄宗羲在《原君》中论及君主的起源时说,君主这一职位原本是极为辛苦的差事,如果不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是根本无法承担的,所以,许由、务光知难而退,拒绝接受君位;舜虽然不得已接受了,但最终还是让与他人。此言论(  )
A.主张通过禅让制来限制君权 B.是为了解决君主制的弊端
C.宣扬了天下人人平等的理念 D.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13.(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意在通过传授政治技艺把人们培养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现给每个城邦,并坚持认为能以这种精神教导学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  )
A.重视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 B.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与合法性
C.打破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D.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
1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以各种实用对象如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的流行,恰恰败坏了人们的德性,智者们正是导致人们德性败坏的罪魁祸首。据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评智者学派(  )
A.轻视教育 B.功利至上 C.善于诡辩 D.违背天意
15.(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某学者在谈论人文主义者时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此言论的依据可能是因为“他们”(  )
A.倡导教权至上 B.坚持宗教信仰
C.宣扬理性主义 D.惧怕教皇势力
16.(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1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B.科学进步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C.宗教改革为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D.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18.(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井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9.(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20.(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在卢梭看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该观点(  )
A.倡导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 B.强调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C.指明依靠君主实现自由的途径 D.表明了人民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2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表4统计了启蒙运动中普鲁士最重要的杂志《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由此推断普鲁士 (  )
类别 人数/比例 组成
第一集团 80人/27% 学者集团,由大学与人文中学的教授及各级教师组成。
第二集团 60人/20% 官员集团,由政府部门各级官吏组成。
第三集团 50人/17% 神职人员,由神学家、教士、牧师等组成。
第四集团 45人/15% 贵族集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
第五集团 60人/20% 由来自其他社会职业阶层的人组成,其中包括15名“自由职业作家”、10名军官、7名书商和银行家。
表4
A.国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
C.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专制主义已经呈现衰落趋势
2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
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
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23.(2020高二上·长治期末)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 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
B.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D.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2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图内容是某启蒙思想家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些观点体现出对(  )
A.蒙昧主义的肯定 B.理性主义的反思
C.教权主义的眷恋 D.浪漫主义的抵制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2分)
25.(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对于经书的传习已经十分盛行,但经学尚未上升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摘编自张立文主编《中国学术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哲学史中,与思维和存在相当的是理气问题,与精神和物质相当的是心物问题。理气和心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到宋代理学家才明确起来。宋代哲学有三大学派:张载哲学是气本论,程朱学派是理本论,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加以发展)是心本论。陆九渊说:“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又说:“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摘编自张岱年《宋代哲学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26.(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2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他们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批判——维承——发展”的历程,从“批判”的角度指出近代前前期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28.(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诠释:第一、思想史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对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的“意识反应”,是“情境”与“意识”之间的互动;第二、思想史是环绕各种“问题意识”而展开的对话;而思想间的辩论与对话不可避免地要分享共同的关切(共同的议题、共同的预设)。
问题:依据“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选取一例,指出其“关切的议题”,概述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并以“所处的环境或情境”论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解析】【分析】表中的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儒墨关系,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儒墨关系就已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关注,故A项正确。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说明墨家曾向儒家学习,但这并不表明墨家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故B项依据不足;
C项说法与材料相悖;
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儒墨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本题难度中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故A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士阶层的分化,可知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提供条件,故C项正确;
官僚政治的形成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侧重于考查的是“士”的分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故D正确;
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错误;
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然后结合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认为董仲舒之学“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违背了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重点讲述董仲舒之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认为董仲舒之学偏离了孔孟的轨道,认为其是“幸运获用”,观点的提出者对这一做法并不认可,故排除C项;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对限制君主势力的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有一定作用限制。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君主应该实行德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B项出现在秦朝,排除。
C项是在汉代确立,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主张君主应实行德政,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6.【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中“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等信息可知,韩愈认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不利于封建统治,他主张复兴儒学以恢复其正统地位,故选C项;
从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直占据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A项错误;
B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未反映“佛道理论之虚妄”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的分析理解。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道无为”、“人道有为”、“将人道有为置于天道之常的规律性基础之上”,天与人的关系上,最终将人道置于天道之上,故选D项;
“天道无为”属道家,“人道有为”属儒家,排除A项;
孔子创立儒学,其核心为“仁”,关注社会现实,排除B项;
根据材料“将儒家道德领域的有为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注重“道德”,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百家争鸣思想,解答本题关键为“天道无为”、“人道有为”、“将人道有为置于天道之常的规律性基础之上”,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A材料对于《论语》版本的考证研究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B材料论述对于《论语》的研究,B错误;
C汉代儒学独尊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
D材料没有比较汉代和先秦时期儒学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难度中等,由材料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说明历史研究在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9.【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夏侯胜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反对将其庙号定为世宗,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故A项正确;
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并不能说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控制了朝政,故B项错误;
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是夏侯胜的个人意见,并非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故C项错误;
民贵君轻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而夏侯胜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更多的是出于反对皇帝征战连年的反战思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考查了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的朱子、陆九渊、黄震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等众多学者都直接使用“理学”一词,这说明宋明时期的理学受到一定的关注,且关注的视角各异,故C项正确;
南宋时理学兴盛,但不能据此认定这一名词始于南宋,A项说法依据不足;
B、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11.【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由“拯救人心”“宣传理性、精神作用”“强心针”等信息可知,陆王心学强调人内在的主体性,故A项正确;
陆王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旨在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统治危机,故B、D两项错误;
陆王心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拯救人心”“宣传理性、精神作用”“强心针”。结合所学可知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2.【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黄宗羲从揭示君主的起源入手,指出君主要“富有牺牲精神”,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
材料并未明确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排除A项;
材料主旨是否定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合法性,并未提出解决君主制弊端的办法,故排除B项;
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
13.【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并且“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重视其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故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贵族”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正当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由“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败坏了人们的德性”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智者学派过分强调功利,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为“从政、挣钱等为目的智术”“败坏了人们的德性”。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讽刺和揭露教会的腐败,暴露教会的丑行,但依然坚持宗教信仰,故B项正确,D项错误;
A项不符合史实;
信仰宗教与宣扬理性主义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解题的关键是对“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的分析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这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
C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9世纪;
D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丰富。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分析可知作者强调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17.【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作用,故A项正确。
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译出来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所以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
宗教改革时期仍然主张信仰基督教,仅仅是信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并未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
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和教皇的势力,但并未彻底摧毁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排除B项;
推动欧洲民主制度建立的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启蒙运动,而宗教改革仅仅反对的是教会和教皇,主张加强世俗王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要掌握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的分析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诶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由“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意思是美德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项;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是人文精神的部分表现,而且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题意表达的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
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0.【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可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据材料“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可知,为了保护自由人们推选首领来代表公共权威,维护正义,故B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利用公共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体现正义,而没有涉及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的内容,C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人民主权,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体现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21.【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宣传启蒙运动的有学者、官员、贵族、作家等,他们都是社会上层,故选B项;
材料是宣传启蒙运动人的社会身份,不涉及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问题,排除A项;
材料强调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没体现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专制主义衰落,并且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启蒙运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统计”的信息的准确提取,结合启蒙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侧重了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22.【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卢梭认为要用法律约束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要进行道德自律,说明两者都反对感性主义,崇尚理性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
材料中仅卢梭强调法治,片面,排除A项;
材料中卢梭与康德强调理性的社会生活方式,但并未提及理性可以相互转化,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强调用法律和道德进行自律和他律,正是为了约束自由,所以并未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百科全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但无法促进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故A项错误。
“普及”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有一些不识字的民众是不能接受到书中传递的民主科学观念的。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所以,欧洲掀起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百科全书的矛头指向。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进行分析即可。
24.【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仅有理性是不够的,还应“给信仰留出地盘”“需要信仰和想象来补充”,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反对或否定理性,故A项错误;
C、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我只得废除知识理性需要用信仰和想象来补充艺术应当服务于道德”的主旨,并正确把握康德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1)表现: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展、改造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原因:儒学顺应了历史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儒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社会的需要;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特点:儒学进一步理论化、思辩化;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形成新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更多地吸收了佛、道等外来思想。
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1)表现:从材料“ 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可知,汉代儒学吸收率法道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展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 ”体现出儒家学说顺应大一统的需要,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原因:从材料“ 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 ”可知原因之一是儒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社会的需要;“ 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 ”可知儒学顺应了历史发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以及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特点:理学形成于宋代,出现了“宋代哲学三大学派”,可见理学有哲学化的趋势,体现了“理论化、思辨化”的特点;从理学的思想来源,理学的思想核心等阐述这特点。
影响:理学中有许多激励人的思想,可以从气节、品德、立志,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方面阐述,局限性可从维护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的方面展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学思想和理学的知识掌握,从材料中总结出两者随着朝代发生的变化。
26.【答案】(1)特点: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会;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
条件: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新的阶级力量,即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文化基础,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的保留。
(2)表现: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
不足之处: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未跳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知识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可以得出强调发展个性;依据材料一“猛烈抨击罗马教廷”可以得出反对天主教会;依据材料一“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可以得出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依据“我创造了我自己”归纳出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是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新的阶级力量,即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以及文化基础,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的保留。
(2)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以及孟德斯鸠”并结合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可知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以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原因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第三小问不足之处依据所学可知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未跳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7.【答案】(1)相通的地方: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事件:新文化运动。原因:①传统儒家思想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思想的矛盾;民主科学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加剧,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2)不同:儒家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追求天人合一;强调“社会”的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1)相通的地方: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等思想,两人都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孔子提出以德治民,两人都强调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苏格拉底希望重建雅典城邦的公共道德,孔子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社会秩序,两人都主张对公共秩序的维护。
事件:近代前期儒家思想受到最沉重的打击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原因:辛亥革命后传统儒家思想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北洋军阀宣扬的“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思想产生矛盾;民主科学和封建礼教的冲突加剧,因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猛烈批判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依据“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 ”可知儒家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强调“社会”的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依据“ 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 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知儒家人文主义追求天人合一,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人。
【点评】通过“轴心时代”来看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个性,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虽相隔万里但思想内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东西方自然、人文等具体差异,又导致东西方文明在相似相方面又存在差异,本题的考察点在于对东西方文明共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上,建议学生根据答案分析多积累一些。
28.【答案】示例
事例:启蒙运动
关切议题: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
意识反应: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
原因: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新社会;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从题目要求来看,某一所学文化运动“关切的议题”实际上就是运动的主题;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就是该运动提出的主张;“所处的环境或情境”就是爆发这一运动的原因。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例,如启蒙运动,按照史华慈的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则主题是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提出的主张包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爆发原因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等方面来回答。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理解史华慈研究思想史的方式,然后联系所学古代、近代的思想文化运动,选取一例按照其方式进行分析论证。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要把握“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运用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的事件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1 / 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面是关于孔子与墨子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
记述 出处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韩非子·显学》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 《吕氏春秋·不二》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淮南子·要略》
A.儒墨关系很早就已受到关注 B.墨家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
C.墨家与儒家并没有相通之处 D.墨家挑战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解析】【分析】表中的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儒墨关系,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儒墨关系就已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关注,故A项正确。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说明墨家曾向儒家学习,但这并不表明墨家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故B项依据不足;
C项说法与材料相悖;
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儒墨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本题难度中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故A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士阶层的分化,可知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提供条件,故C项正确;
官僚政治的形成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侧重于考查的是“士”的分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故D正确;
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错误;
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然后结合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有观点认为,董仲舒之学能够幸运获用的秘密在于其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对君权进行神化,不给“上下易位”“革命”等思想留下空间,从理论上让皇权不会受到来自下层的威胁。这一观点认为董仲舒(  )
A.背离了孔孟之道 B.继承了儒学的精华
C.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D.否定了儒学的独尊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认为董仲舒之学“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违背了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重点讲述董仲舒之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认为董仲舒之学偏离了孔孟的轨道,认为其是“幸运获用”,观点的提出者对这一做法并不认可,故排除C项;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对限制君主势力的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有一定作用限制。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
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君主应该实行德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B项出现在秦朝,排除。
C项是在汉代确立,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主张君主应实行德政,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6.(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唐代韩愈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  )
A.希望恢复儒学的正统性 B.意在重建封建等级秩序
C.以复兴儒学之道为宗旨 D.揭露了佛道理论之虚妄
【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中“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等信息可知,韩愈认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不利于封建统治,他主张复兴儒学以恢复其正统地位,故选C项;
从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直占据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A项错误;
B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未反映“佛道理论之虚妄”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的分析理解。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图为先秦某一著名思想家的主张示意图。图示表明该思想家(  )
A.吸收了法家思想 B.开创了儒家学派
C.贯穿了功利精神 D.探索了天人关系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道无为”、“人道有为”、“将人道有为置于天道之常的规律性基础之上”,天与人的关系上,最终将人道置于天道之上,故选D项;
“天道无为”属道家,“人道有为”属儒家,排除A项;
孔子创立儒学,其核心为“仁”,关注社会现实,排除B项;
根据材料“将儒家道德领域的有为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注重“道德”,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百家争鸣思想,解答本题关键为“天道无为”、“人道有为”、“将人道有为置于天道之常的规律性基础之上”,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8.(2018高二下·长安期末)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答案】A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A材料对于《论语》版本的考证研究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B材料论述对于《论语》的研究,B错误;
C汉代儒学独尊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
D材料没有比较汉代和先秦时期儒学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难度中等,由材料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说明历史研究在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9.(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
A.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已经控制朝政
C.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主张民贵君轻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夏侯胜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而反对将其庙号定为世宗,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故A项正确;
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并不能说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控制了朝政,故B项错误;
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是夏侯胜的个人意见,并非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故C项错误;
民贵君轻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而夏侯胜反对将汉武帝的庙号定为世宗更多的是出于反对皇帝征战连年的反战思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考查了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有关理学的记述。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人物 言论
朱子 “理学最难”
陆九渊 “唯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黄震(南宋末) “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出训诂”
黄宗羲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
A.理学之名兴起于南宋 B.理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C.关注理学的视角因人而异 D.宋明理学发展较曲折
【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的朱子、陆九渊、黄震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等众多学者都直接使用“理学”一词,这说明宋明时期的理学受到一定的关注,且关注的视角各异,故C项正确;
南宋时理学兴盛,但不能据此认定这一名词始于南宋,A项说法依据不足;
B、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1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
A.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束缚
【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由“拯救人心”“宣传理性、精神作用”“强心针”等信息可知,陆王心学强调人内在的主体性,故A项正确;
陆王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旨在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统治危机,故B、D两项错误;
陆王心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拯救人心”“宣传理性、精神作用”“强心针”。结合所学可知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黄宗羲在《原君》中论及君主的起源时说,君主这一职位原本是极为辛苦的差事,如果不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是根本无法承担的,所以,许由、务光知难而退,拒绝接受君位;舜虽然不得已接受了,但最终还是让与他人。此言论(  )
A.主张通过禅让制来限制君权 B.是为了解决君主制的弊端
C.宣扬了天下人人平等的理念 D.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黄宗羲从揭示君主的起源入手,指出君主要“富有牺牲精神”,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
材料并未明确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排除A项;
材料主旨是否定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合法性,并未提出解决君主制弊端的办法,故排除B项;
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
13.(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意在通过传授政治技艺把人们培养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现给每个城邦,并坚持认为能以这种精神教导学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  )
A.重视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 B.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与合法性
C.打破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D.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并且“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重视其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故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贵族”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正当和高尚的”“公正的和美好的’”“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以各种实用对象如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的流行,恰恰败坏了人们的德性,智者们正是导致人们德性败坏的罪魁祸首。据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评智者学派(  )
A.轻视教育 B.功利至上 C.善于诡辩 D.违背天意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由“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败坏了人们的德性”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智者学派过分强调功利,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为“从政、挣钱等为目的智术”“败坏了人们的德性”。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某学者在谈论人文主义者时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此言论的依据可能是因为“他们”(  )
A.倡导教权至上 B.坚持宗教信仰
C.宣扬理性主义 D.惧怕教皇势力
【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这是因为他们虽然讽刺和揭露教会的腐败,暴露教会的丑行,但依然坚持宗教信仰,故B项正确,D项错误;
A项不符合史实;
信仰宗教与宣扬理性主义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解题的关键是对“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的分析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6.(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这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
C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9世纪;
D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丰富。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分析可知作者强调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1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B.科学进步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C.宗教改革为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D.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作用,故A项正确。
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8.(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井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译出来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所以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
宗教改革时期仍然主张信仰基督教,仅仅是信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并未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
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和教皇的势力,但并未彻底摧毁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排除B项;
推动欧洲民主制度建立的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启蒙运动,而宗教改革仅仅反对的是教会和教皇,主张加强世俗王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要掌握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的分析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诶的能力。
19.(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由“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意思是美德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项;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是人文精神的部分表现,而且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题意表达的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
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0.(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在卢梭看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该观点(  )
A.倡导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 B.强调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C.指明依靠君主实现自由的途径 D.表明了人民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可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据材料“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可知,为了保护自由人们推选首领来代表公共权威,维护正义,故B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利用公共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体现正义,而没有涉及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的内容,C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人民主权,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体现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21.(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表4统计了启蒙运动中普鲁士最重要的杂志《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由此推断普鲁士 (  )
类别 人数/比例 组成
第一集团 80人/27% 学者集团,由大学与人文中学的教授及各级教师组成。
第二集团 60人/20% 官员集团,由政府部门各级官吏组成。
第三集团 50人/17% 神职人员,由神学家、教士、牧师等组成。
第四集团 45人/15% 贵族集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
第五集团 60人/20% 由来自其他社会职业阶层的人组成,其中包括15名“自由职业作家”、10名军官、7名书商和银行家。
表4
A.国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
C.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专制主义已经呈现衰落趋势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宣传启蒙运动的有学者、官员、贵族、作家等,他们都是社会上层,故选B项;
材料是宣传启蒙运动人的社会身份,不涉及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问题,排除A项;
材料强调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没体现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专制主义衰落,并且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启蒙运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统计”的信息的准确提取,结合启蒙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侧重了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22.(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
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
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卢梭认为要用法律约束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要进行道德自律,说明两者都反对感性主义,崇尚理性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
材料中仅卢梭强调法治,片面,排除A项;
材料中卢梭与康德强调理性的社会生活方式,但并未提及理性可以相互转化,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强调用法律和道德进行自律和他律,正是为了约束自由,所以并未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3.(2020高二上·长治期末)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 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
B.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D.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百科全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但无法促进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故A项错误。
“普及”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有一些不识字的民众是不能接受到书中传递的民主科学观念的。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所以,欧洲掀起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百科全书的矛头指向。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进行分析即可。
24.(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下图内容是某启蒙思想家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些观点体现出对(  )
A.蒙昧主义的肯定 B.理性主义的反思
C.教权主义的眷恋 D.浪漫主义的抵制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仅有理性是不够的,还应“给信仰留出地盘”“需要信仰和想象来补充”,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反对或否定理性,故A项错误;
C、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我只得废除知识理性需要用信仰和想象来补充艺术应当服务于道德”的主旨,并正确把握康德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2分)
25.(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对于经书的传习已经十分盛行,但经学尚未上升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摘编自张立文主编《中国学术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哲学史中,与思维和存在相当的是理气问题,与精神和物质相当的是心物问题。理气和心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到宋代理学家才明确起来。宋代哲学有三大学派:张载哲学是气本论,程朱学派是理本论,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加以发展)是心本论。陆九渊说:“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又说:“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摘编自张岱年《宋代哲学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1)表现: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展、改造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原因:儒学顺应了历史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儒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社会的需要;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特点:儒学进一步理论化、思辩化;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形成新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更多地吸收了佛、道等外来思想。
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1)表现:从材料“ 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可知,汉代儒学吸收率法道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展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 ”体现出儒家学说顺应大一统的需要,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原因:从材料“ 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 ”可知原因之一是儒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社会的需要;“ 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 ”可知儒学顺应了历史发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以及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特点:理学形成于宋代,出现了“宋代哲学三大学派”,可见理学有哲学化的趋势,体现了“理论化、思辨化”的特点;从理学的思想来源,理学的思想核心等阐述这特点。
影响:理学中有许多激励人的思想,可以从气节、品德、立志,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方面阐述,局限性可从维护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的方面展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学思想和理学的知识掌握,从材料中总结出两者随着朝代发生的变化。
26.(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答案】(1)特点: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会;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
条件: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新的阶级力量,即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文化基础,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的保留。
(2)表现: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
不足之处: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未跳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知识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可以得出强调发展个性;依据材料一“猛烈抨击罗马教廷”可以得出反对天主教会;依据材料一“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可以得出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依据“我创造了我自己”归纳出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是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新的阶级力量,即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以及文化基础,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的保留。
(2)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以及孟德斯鸠”并结合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可知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以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原因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第三小问不足之处依据所学可知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未跳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7.(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他们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批判——维承——发展”的历程,从“批判”的角度指出近代前前期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答案】(1)相通的地方: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事件:新文化运动。原因:①传统儒家思想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思想的矛盾;民主科学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加剧,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2)不同:儒家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追求天人合一;强调“社会”的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1)相通的地方: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等思想,两人都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孔子提出以德治民,两人都强调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苏格拉底希望重建雅典城邦的公共道德,孔子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社会秩序,两人都主张对公共秩序的维护。
事件:近代前期儒家思想受到最沉重的打击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原因:辛亥革命后传统儒家思想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北洋军阀宣扬的“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思想产生矛盾;民主科学和封建礼教的冲突加剧,因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猛烈批判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依据“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 ”可知儒家人文主义是在日常伦理中显现,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强调“社会”的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依据“ 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 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知儒家人文主义追求天人合一,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人。
【点评】通过“轴心时代”来看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个性,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虽相隔万里但思想内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东西方自然、人文等具体差异,又导致东西方文明在相似相方面又存在差异,本题的考察点在于对东西方文明共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上,建议学生根据答案分析多积累一些。
28.(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诠释:第一、思想史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对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的“意识反应”,是“情境”与“意识”之间的互动;第二、思想史是环绕各种“问题意识”而展开的对话;而思想间的辩论与对话不可避免地要分享共同的关切(共同的议题、共同的预设)。
问题:依据“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选取一例,指出其“关切的议题”,概述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并以“所处的环境或情境”论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示例
事例:启蒙运动
关切议题: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
意识反应: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
原因: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新社会;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从题目要求来看,某一所学文化运动“关切的议题”实际上就是运动的主题;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就是该运动提出的主张;“所处的环境或情境”就是爆发这一运动的原因。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例,如启蒙运动,按照史华慈的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则主题是反封建专制和构建新社会,提出的主张包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科学等,爆发原因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等方面来回答。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理解史华慈研究思想史的方式,然后联系所学古代、近代的思想文化运动,选取一例按照其方式进行分析论证。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要把握“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运用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的事件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