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
B.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C.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
D.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其结构特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表面太光滑
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间有空隙
在“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金器”--黄金面具,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B.
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C.
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
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冠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B.
病毒分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C.
温度越高,病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关于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C.
在时,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运动
D.
物体机械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能远远感知是梅不是雪,是因为闻到梅花香味,“暗香来”说明( )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是运动的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是事实,是推论
B.
是事实,是推论
C.
是事实,是推论
D.
是事实,是推论
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所示,这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春夏季节,漫步公园,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________现象。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
(1)小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气体扩散实验,在抽掉玻璃板前,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应该放在??????????(填“上方”“下方”或“都可以”).
(2)为加快气体的扩散,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只填序号)
A.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浸入60℃的热水中
B.把两个瓶子一起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
C.把两个瓶子倒过来放置
D.把两个瓶子一起放入60℃的恒温箱里
(3)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各举出一个对人们有益和有害的扩散现象.
①有益扩散:??????????.
②有害扩散:??????????.
春天整个校园都能闻到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了:______;将装有半瓶纯水的瓶子中加满酒精,拧紧瓶盖后剧烈摇晃一段时间,停下来发现瓶中的液体“少了”,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如图是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可以用来模拟粒子在不同物态中的活动情况,每位同学代表一个粒子.其中??????????图可理解为组成固态物质的分子,??????????图可看做液态物质分子,??????????图可看做气态物质分子.
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______组成。
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地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
三、实验探究题
完成下列两小题
(1)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解释.
①说明分子______;
②说明分子间______;
③说明分子间______.
(2)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①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______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②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A.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B.猜想: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推理性结论:______.
推理依据: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C
7.B
8.D
9.A
10.B
11.?扩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2.下方
D
炒菜时放盐,盐扩散到菜中,菜变咸
人造木板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1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14.乙;丙;甲
15.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6.电子?
质子
17.变大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18.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空隙;物质;温度;质量;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的总和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