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第十一章第一节电荷
摩擦起电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
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
原子
B.
质子
C.
电子
D.
中子
2020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若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击中会导致“死机”。造成计算机“死机”的粒子不可能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工作的
B.
人们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C.
冬天脱毛衣时常会听到“啪啪”的声响,这就是静电现象
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C.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
D.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如图所示,将一根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绕轴自由转动,用餐巾纸去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拿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观察到橡胶棒排斥吸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
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如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
A.
得到电子
B.
失去电子
C.
得到原子核
D.
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
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再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A.
B.
C.
D.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
B.
尽可能保持印刷厂里空气干燥
C.
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作飞机轮胎
D.
织布厂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
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
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D.
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再将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箔片的张角变大,则该带电体带的是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都有可能
D.
无法确定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d球
A.
带与a球异种的电荷
B.
带与b球异种的电荷
C.
带与c球异种的电荷
D.
一定带正电荷
现有四只轻小球甲、乙、丙、丁,已知甲带负电,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则球丁
A.
一定不带电
B.
不可能带正电
C.
一定带负电
D.
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二、填空题
??????????叫导体,??????????叫绝缘体.下列物质中,是导体的有??????????;是绝缘体的有??????????铁、铜、人体、橡胶、石墨、盐水、大地、玻璃、干木头
图甲是______填装置名称,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图乙中,带电的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在不同物质间转移。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荷。如图,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汽油,汽油易挥发,易燃易爆,运输中汽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油罐失去电子带上____电荷,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放电现象,引起汽油燃烧爆炸,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油罐车通常都在车架加装铁链与大地接触以中和油罐所带电荷,该过程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____选填“大地到油罐”或“油罐到大地”。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选填“塑料桶”或“铁桶”来装汽油。
三、作图题
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请在如图中画出导体电荷的分布情况。
四、实验探究题
把吹起的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几下,就可以把它很容易地吸附在墙上,小明觉得应该是摩擦起电了,但她还想知道这时的气球带哪种电荷。请你设计实验帮她时行验证。
实验器材:______;
实验操作: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开放性试题,方法合理即可。
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意图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______;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意图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______;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______,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______。
图是小明在做有关静电现象的实验场景,请你帮他填写实验记录。
甲图: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这是_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选填“原子”或“电子”是可分的。
富兰克林提出由于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以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乙图: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同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悬挂的那个玻璃棒会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当小明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未知棒时,该棒被吸引如丙图,则该未知棒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带电。
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一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_选填“蓬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二如图、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b装置是依据______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三如图所示,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选项中带正电的粒子是原子核、质子;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计算机被太空中带电的某些粒子击中,造成卫星“死机”,所以带电的粒子可能是原子核、质子、电子;不可能是中子,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解: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来工作的,故A错误;
B、人们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故B错误;
C、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是由于毛衣与衬衣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物体间的放电现象,与静电现象有关,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
B、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电子带正电荷,丝绸得电子带负电荷,故B正确;
C、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故C不正确;
D、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A错误;
B.据课本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B错误;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即说明吸管带负电,故C正确;
D.由于吸管带负电,据摩擦起电的特点可知,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图中金属球使小芳带电,且头发都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都张开。但头发所带电荷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个小球都偏离线的竖直方向,并且相互远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可以将人走路的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属于防止静电的危害,故A正确。印刷厂、织布厂里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静电,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厂里空气湿润,避免产生静电,故B错误,D正确。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作飞机轮胎,可以及时导走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这是防止静电的危害,故C正确。
9.【答案】C
【解析】
【解答】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故B不符合题意;
C.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力改变了粉笔灰的运动状态,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故C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当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张开,再将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箔片的张角变大,则该带电体和验电器带的是同种电荷,也就是负电荷。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解:由于四个小球都是带电体,故:
c和d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b和c相互排斥,则b与c带同种电荷,所以bcd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a和b相互吸引,则a带的电荷与bcd相反。
综上所述,d球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与bc相同的电荷,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丁,已知甲带负电,甲排斥乙,故乙也带负电,由于乙吸引丙,故丙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点,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当丙不带电时,丁一定带电;当丙带电时,由于乙吸引丙,故丙一定带的是正电,那么丁球带负电,故丁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答案为:D。??
13.【答案】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铁、铜、人体、石墨、大地、盐水?
橡胶、玻璃、干木头
14.【答案】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引轻小物体?
电子
【解析】解:
图甲是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用带电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由于被吸引而偏转;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故答案为: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轻小物体;电子。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
15.【答案】负?
排斥
【解析】解: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物体时,二者带同种电荷,因此会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负;排斥。
16.【答案】正;大地到油罐;铁桶
【解析】解:运输中汽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油罐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
油罐带多余的正电荷,当铁链与大地接触时,会产生从油罐到大地的电流;铁链中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会从大地到油罐发生定向移动,和油罐中多余的正电荷发生中和,避免发生放电现象;
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油罐来回相互摩擦,使油罐聚集了大量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会放出火花使汽油爆炸,由于塑料是绝缘体,不能把电荷及时导向大地,装汽油用铁桶不用塑料桶,在车尾装上一根铁链条可以把电荷引到地面,防止发生事故。
故答案为:正;大地到油罐;铁桶。??
17.【答案】
【解析】带电体带负电,接近导体时,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所以近端是正电荷,远端为负电荷,如图所示:
。??
18.【答案】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
先用绝缘细线将带电的气球悬挂起来:
用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数次,使玻璃棒带电;
将玻璃棒橡胶棒靠近气球,观察两者是吸引还是排斥?
若气球和玻璃棒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气球带负电正电,若相互排斥则气球带正电负电。
【解析】解:实验器材: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
实验操作:
先用绝缘细线将带电的气球悬挂起来:
用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数次,使玻璃棒带电;
将玻璃棒橡胶棒靠近气球,观察两者是吸引还是排斥;
若气球和玻璃棒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气球带负电正电,若相互排斥则气球带正电负电。
故答案为:
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
先用绝缘细线将带电的气球悬挂起来:
用玻璃棒与丝绸或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数次,使玻璃棒带电;
将玻璃棒橡胶棒靠近气球,观察两者是吸引还是排斥;
若气球和玻璃棒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气球带负电正电,若相互排斥则气球带正电负电。
先用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几下使气球带电,再用玻璃棒、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然后让玻璃棒靠近气球,看吸引还是排斥,因为玻璃棒带正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判断气球带什么电荷。当然也可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用样的方法来判断。
因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所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即可判断一个物体带什么电。
19.【答案】带电;导走;重力作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解: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由于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
由于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因此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大”字时,人将“大”字区域内的电荷导走;
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时,塑料板上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塑料板上“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没有电荷吸引而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故答案为:A带电;B导走;C重力作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
20.【答案】摩擦起电;原子;
失去;
排斥;
可能
【解析】摩擦过的物体具有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丝稠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两者会相互排斥;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靠近一个未知棒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未知棒有两种可能:
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未知棒可以不带电;
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未知棒可以带负电;所以该未知棒可能带电。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原子;失去;排斥;可能。
?
21.【答案】一蓬松;异种?
二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不相同
三负;得到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