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电灯是和平年代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二、理清课文脉络。??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百度?3?/?4?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3.感情朗读全文。??四、延伸拓展??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五、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板书设计
灯光?引起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本课时,我按照平时教略读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前导读,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在探究前提示学生,在每次出现的地方画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在检查阅读效果时,我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