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算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算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14: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算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共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溶于水后形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B.HCl属于电解质,故溶于水或融熔状态下均能导电
C.氨气属于电解质,因为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D.Cl2属于电解质,因为其水溶液能导电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而且能导电的是(??

A.?冰醋酸?????????????????????????????????B.?铜?????????????????????????????????C.?蔗糖?????????????????????????????????D.?熔融氯化钠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HCl、H2SO4、CH3COOH,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Cl=H2SO4>CH3COOH?????????????????????????????????B.?HCl>H2SO4>CH3COOH
C.?H2SO4>HCl>CH3COOH?????????????????????????????????D.?HCl=H2SO4=CH3COOH
4.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蔗糖溶液????????????????????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固体????????????????????D.?氯化钠-酒精溶胶
5.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的电离程度:a<b<c
B.?溶液的pH值:b>a>c
C.?蘸取c点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值一定偏大
D.?若分别向a、b、c三点的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a=b=c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
B.通过过滤操作,能将混合物中的溶液和胶体分离
C.用激光笔分别照射
溶液和
胶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不同
D.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
胶体
7.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胶体②水③蔗糖溶液④
溶液⑤有色玻璃
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8.浑浊的泥水是复杂的分散系,过滤后可以得到胶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浊液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系?????????????????????B.?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
C.?过滤得到的胶体可能带负电荷??????????????????D.?河流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因为发生了胶体的凝聚
9.极细的黄金粒子在水中可以形成玫瑰红色胶体金,为了能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的形态,德国化学家席格蒙迪研制出超显微镜,创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而获得192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用这种超显微镜能分辨的颗粒大小为(
??)
A.?10nm?????????????????????????????B.?200nm?????????????????????????????C.?1000nm?????????????????????????????D.?10000nm
10.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Ⅰ为浊液?????????????????????????????????????????????B.?制备分散系I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
C.?分散系Ⅱ为胶体?????????????????????????????????????????????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11.下列物质种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混合物
溶液?????????????????????B.?电解质
化合物?????????????????????C.?浊液
胶体?????????????????????D.?单质
化合物
12.图中x、y、z、w四种含硫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x???????????????????????????????????????????B.?y???????????????????????????????????????????C.?z???????????????????????????????????????????D.?w
13.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14.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磁流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D.?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
15.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发生电泳????????B.?血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发生聚沉
16.下列分散系的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铁浊液??????????????????????????C.?淀粉溶液??????????????????????????D.?硫酸铜溶液
二、综合题(共4题)
17.有以下几种物质:①食盐晶体
②乙醇
③铝④蔗糖
⑤液氨
⑥KNO3溶液
⑦熔融的氢氧化钠
⑧液态氯化氢
填空回答(填序号):
(1)物质中构成的微粒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的是________;
(2)以上物质可以导电的是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18.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________,
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
19.胶体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胶体的性质,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利用了水解原理,用氯化铁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制备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选用沸水的原因是:________.
(2)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已知血液也是胶体,则氯化铁可止血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10﹣9
m~10﹣7
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再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带负电荷的陶土胶粒,阴极聚集带正电荷的氧化铁胶粒,其所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
(4)在肥皂工业的制皂过程中,向皂化反应所得的混合体系中加入NaCl就析出了固体,而后经过简单的制作即得肥皂.此过程称为________.
20.如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团,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Na2CO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________(可多项)
a.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
b.两物质都是有机物
c.两物质部是含碳化合物?????????
d.两物质都是氧化物
(2)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HCl为电解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可与水结合生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氯化氢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不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HCl为电解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可与水结合;
B.
HCl
是共价化合;
C.氨气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
D.氯气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2.【答案】
D
【解析】【解答】A.冰醋酸是电解质,是共价化合物,纯液体不能电离,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铜能导电,但它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电解质,熔融氯化钠能导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者熔融中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故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导电且是电解质
3.【答案】
C
【解析】【解答】由于HCl是一元强酸、H2SO4是二元强酸、CH3COOH是一元弱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H2SO4、CH3COOH,其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是H2SO4>HCl>CH3COOH,所以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Cl>CH3COOH,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4.【答案】
D
【解析】【解答】A.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固体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一酒精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5.【答案】
B
【解析】【解答】A.由于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加水越多,电离的醋酸分子就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就越大,所以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根据导电性可知:c(H+):b>a>c,溶液中H+浓度越大,溶液的pH就越小,所以三点溶液的pH:c>a>b,B符合题意;
C.在b点之前,加水时电离程度增大的趋势大于稀释作用,所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c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大,C不符合题意;
D.a、b、c三点溶液用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由于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也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越稀释越电离即可判断电离程度的大小
B.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C.润湿相当于稀释溶液
D.根据物料守恒,醋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6.【答案】
B
【解析】【解答】A.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mm,这是区别三者的本质特征,A正确;
B.
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所以通过过滤操作,不能将混合物中的溶液和胶体分离,B错误;
C.
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而照射CuSO4溶液没有此现象,C正确;
D.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最终可得到Fe(OH)3胶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B.胶体可以通过滤纸;
C.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D.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
7.【答案】
C
【解析】【解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①
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②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③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
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⑤有色玻璃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C。
【分析】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只要判断出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8.【答案】
C
【解析】【解答】A、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nm,静止易分层或产生沉淀,不稳定,A不符合题意;
B、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时,胶体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B不符合题意;
C、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故C符合题意;
D、土壤胶粒带负电,由于入海口处海水中含电解质(氯化钠为主),使得胶体溶液发生聚沉,泥沙沉淀形成“三角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胶体聚沉的方式有:加电解质、长时间放置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9.【答案】
A
【解析】【解答】这种超显微镜能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的形态,这种超显微镜的研制创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故用这种超显微镜能分辨的颗粒大小在1nm~100nm,对照各选项,
故答案为:A。
【分析】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分散系Ⅰ为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分散系Ⅰ为氯化银胶体,制备分散系I的反应为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分散系Ⅱ为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可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100nm)和浊液(大于100nm)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圆小的为胶体,圆大的为沉淀,即分散系Ⅰ为胶体,分散系II为沉淀,据此分析作答。
1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溶液必定有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根据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态下是否导电,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所以包括前者后者,故B错误;
C.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浊液和胶体不存在包含关系,故C错误;
D.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不存在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D.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12.【答案】
B
【解析】【解答】A.H2S是酸,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SO2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起导电作用的是H2SO3

所以SO2是非电解质,B符合题意;
C.Na2SO3是盐,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H2SO4是酸,是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x:H2S?
?
?
y:SO2?
?W
:H2SO4?
?
?
?
?Z:Na2SO3?
?
?二氧化硫溶于是可以导电,但是电解质是H2SO3并非SO2

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13.【答案】
B
【解析】【解答】A、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灯泡亮度不断降低,直到熄灭,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亮度升高,故B项符合题意;
C、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C项符合题意;
D、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灯泡不会变暗,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说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降低,说明所加入物质能与溶液中电解质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或沉淀,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说明完全反应时溶液电荷浓度接近零,当另一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电荷浓度逐渐增大,又逐渐变亮,由此分析解答。
14.【答案】
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
A.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A项不符合题意;
B.
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当一束强光通过此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B项符合题意;
C.
所得分散系中水是容纳分散质的物质,故是分散剂,C项不符合题意;
D.
分散系属于胶体,可以通过滤纸,故在滤纸上得不到分散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知该分散系为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据此分析。
15.【答案】
D
【解析】【解答】A.
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外接电源,所以不属于电泳现象,A不符合题意;
B.
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结合题目中所给信息解答即可。
16.【答案】
B
【解析】【解答】A.
盐酸为溶液,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
A项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铁浊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大于100nm,
B项符合题意;
C.
淀粉溶液为胶体,其分散质颗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C项不符合题意;
D.
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
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小于1nm的溶液、1-100nm之间的胶体以及大于100nm的浊液,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的是浊液,据此分析作答。
二、综合题
17.【答案】
(1)①④
(2)③⑥⑦
(3)①⑦⑧
(4)②④⑤
【解析】【解答】(1)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各微粒之间既有相互吸引力,又有相互排斥力,当微粒距离较近时,排斥力的作用明显,将微粒推开,当微粒距离较大时,吸引力的作用明显,将微粒拉近,所以通常固体微粒在较平衡的位置上做极小的运动,即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故答案为:①④,故答案为:①④。(2)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③铝中含有自由的电子,所以能导电,⑥KNO3溶液、⑦熔融的氢氧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
故答案为:③⑥⑦,故答案为:③⑥⑦。(3)①食盐晶体、⑦熔融的氢氧化钠、⑧液态氯化氢溶于水都能导电,且都是化合物,所以都是电解质,
故答案为:①⑦⑧,故答案为:①⑦⑧。(4)②乙醇、④蔗糖、⑤液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都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②④⑤,故答案为:②④⑤。
【分析】(1)固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把粒子紧扣在一起,所以粒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2)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3)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4)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18.【答案】
饱和FeCl3;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SO42﹣;胶体的聚沉;丁达尔效应
【解析】【解答】解:①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
故答案为:饱和FeCl3;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硫酸根离子中和了氢氧化铁胶粒的电荷,导致胶体发生了聚沉,
故答案为:SO42﹣;胶体的聚沉;
③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据此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过程,以及胶体的聚沉和丁达尔效应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
(1)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升高温度能促进FeCl3的水解
(2)氯化铁是电解质,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3)电泳现象
(4)盐析
【解析】【解答】解:(1)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盐酸,加热会促进盐类水解,所以选用沸水促进水解.故答案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升高温度能促进FeCl3的水解;(2)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会中和电荷,使胶体产生聚沉.故答案为:氯化铁是电解质,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3)由于胶体粒子带电,所以通直流电会发生电泳现象.故答案为:电泳现象;(4)制肥皂中,通过造化反应产生胶体,加入氯化钠析出固体,此过程称作盐析.故答案为:盐析.
【分析】(1)水解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和影响水解的因素分析;(2)考虑胶体的性质.血液是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3)在胶体中通以直流电,它们或者向阳极迁移,或者向阴极迁移,这就是所谓的电泳现象,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所以向阴极聚集,这是胶体的重要性质:电泳现象;(4)制取肥皂过程涉及胶体的性质,皂化反应所得的混合体系属于胶体,加入NaCl析出固体称作盐析,盐析是可逆过程.
20.【答案】
(1)ac
(2)2Na++CO32﹣+CO2+H2O=2NaHCO3↓
【解析】【解答】解:(1)a.乙醇和二氧化碳都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b.乙醇为有机物,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c.乙醇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化合物,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为氧化物,而乙醇分子中含有H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c;(2)上述五种物质中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是碳酸钠,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氢钠,故有晶体析出,离子方程式为:2Na++CO32﹣+CO2+H2O=2NaHCO3↓.
故答案为:2Na++CO32﹣+CO2+H2O=2NaHCO3↓.
【分析】(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含碳化合物;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氧化物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2)上述五种物质中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是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