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③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①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②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在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为楚国指点江山,中国的历史进程差点因为他的建
议而改变。他还有一个业余的爱好,就是写诗?。他常常身穿奇装异服,在楚国的大地上边走边唱,
竟唱出一种新的体裁《楚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二.读文:
1.自读.
2.听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B、注意
延长。C、注意重音 D、注意感情?)
3.跟读.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三.品文:
自主?合作?探究
1.文中点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
(简介作者作品。)
2.文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
?
四.悟理:
主题性研究课题:
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
课件7张PPT。听读:跟读:要求: 听准字音,听出句子的节奏.要求:出声诵读,读出语气,体会情感.读文合作探究1.文中点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2.文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品文品文命运朝谇而夕替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嫉余,谣余善淫时俗工巧 背绳追曲 与君王与群臣与世俗品格刚正不阿 疾恶如仇 洁身自好 坚持真理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合作探究1.文中点出了屈原怎样的命运?2.文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3.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看的呢?品文悟理主题性研究课题: 文学即人学。学完本文后,你认为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学习屈原的为人处世是智还是愚?课后作业:归纳并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