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
1.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盐酸
B.蔗糖
C.NaOH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电离??????????????B.?金属钠和熔融的均能导电,其导电原理相同
C.?氯气溶于水能够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D.?、、均属于电解质
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部分胶体带电荷,部分胶体不带电荷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红褐色的液体
D.?胶体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分散剂
4.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NaHSO4??????????????????????????B.?CuSO4??????????????????????????C.?NaHCO3??????????????????????????D.?CH3COONH4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Fe
B.NaCl
C.稀盐酸
D.Na2SO4溶液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钡固体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7.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葡萄糖溶液?????????????????????????????B.?氢氧化铁胶体?????????????????????????????C.?盐酸?????????????????????????????D.?油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SO4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属于酸
B.?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C.?C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D.?Fe(OH)3、Fe(OH)2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
9.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磁流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nm~36n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流体属于溶液??????????????????????????????????????????????????B.?磁流体很不稳定
C.?磁流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磁流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10.下列属于电离方程式且正确的是(???)
A.?HCO+OH-=CO+H2O
B.?HCO+H+=CO2↑+H2O
C.?HCO+H2OH2CO3+OH-
D.?HCO+H2OH3O++CO
11.电解质一定能(???)
A.?在水中溶解??????????????????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电离??????????????????C.?导电??????????????????D.?与强酸发生反应
12.对于XOH型化合物而言(X是除H,O外的其它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OH的水溶液不能导电
B.?XOH不可能是酸
C.?当X是碱金属时,它一定是强碱
D.?XOH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3.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CO2???????????????????????????????????B.?H2???????????????????????????????????C.?BaSO4???????????????????????????????????D.?稀盐酸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氢氧化铁胶体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稀豆浆,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16.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1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在溶液中是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只有②
二、综合题(共4题)
1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I、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证明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最简单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__(填“是”或“不是”)。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③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继续滴加,沉淀减少甚至最终消失,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所用仪器物品是________;操作名称是________。
19.使用中学常用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观察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的反应导电性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所需器材:铁架台、烧杯、玻璃电极一对(碳棒)、导线、电源、灯泡、分液漏斗.
②连接好装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③开始实验.
(1)反应前可以看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可以看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
(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可以看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
(4)继续操作,可以看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
(5)试在如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溶液的导电性(以电流I表示)随滴入的稀硫酸的体积(用V表示)变化趋势图.
20.??????????????
(1)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1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②NaIO3、③KOH、④I2O5
四种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_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2SO4:________。
KOH:________。
KHCO3:________。
2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Ba(OH)2:________;
(2)NH4Cl:________;
(3)NaHSO4:________;
(4)Al2(SO4)3:________;
(5)H2SO4: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盐酸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A;???
B.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故选B;???
C.NaOH的水溶液能导电,NaOH是电解质,故不选C;???
D.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故不选D;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2.【答案】D
【解析】【解答】A.电解质的电离条件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的是电解,硝酸是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钠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能导电,熔融的是自由离子的定向移动能导电,其导电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溶于水能够导电,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Cl和次氯酸,HCl和次氯酸是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属于酸、属于碱、属于盐,均属于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都属于电解质,由此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溶液和胶体均不带电,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应该说胶体粒子带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红褐色的液体,C符合题意;
D.胶体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分散系,而不是分散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胶体中胶体粒子带电,胶体是介稳体系,再加入一些电解质会发生聚沉,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丁达尔现象只是用来区分胶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氢氧化铁胶体含有铁元素是红褐色。
4.【答案】C
【解析】【解答】A.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呈酸性,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是弱碱的酸式盐,水解大于电离,溶液显碱性,C符合题意;
D.醋酸铵是弱酸弱碱盐,阴阳离子水解程度相当,溶液呈中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解呈现碱性的溶液是强碱弱酸盐
5.【答案】B
【解析】【解答】A.Fe为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Na2SO4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6.【答案】C
【解析】【解答】A.硫酸钡是电解质,固体硫酸钡中含有离子,但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铜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但铜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在水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SO3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发生反应:SO3+H2O=H2SO4,H2SO4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H+和,所以H2SO4是电解质,SO3不能电离,SO3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主要考察电解质的概念:
A、根据硫酸钡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为电解质解答;
B、根据铜属于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解答;
C、根据氯化氢水溶液能够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氢为电解质解答;
D、根据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硫酸根,能够自由移动能够导电,但不是SO3;
7.【答案】B
【解析】【解答】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的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葡萄糖溶液、盐酸、油水均不属于胶体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属于胶体,葡萄糖溶液、盐酸属于溶液,油水属于乳浊液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答】A.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但是因为其阳离子不全是H+,NaHSO4不属于酸,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和C60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因此石墨和C60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Fe(OH)2、Fe(OH)3难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部分能电离,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电离产生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B.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D.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磁流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磁流体属于胶体,胶体比较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磁流体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符合题意;
D.磁流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nm~36nm之间,能够通过滤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胶体分散质的离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磁流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nm~36nm之间,属于胶体,胶体属于有介稳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10.【答案】D
【解析】【解答】A.HCO+OH-=CO+H2O是弱酸的酸式酸根与碱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HCO+H+=CO2↑+H2O是弱酸的酸式酸根与酸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HCO+H2OH2CO3+OH-属于弱酸的酸式酸的水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HCO+H2OH3O++CO是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
【分析】电离方程式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为离子,也有离子再次电离为离子的反应,电离时,物质或离子中的原子数目减少;
A、碳酸氢根与氢氧根的反应;
B、碳酸氢根与氢离子的反应;
C、碳酸氢根与水的反应,实质为碳酸氢根的水解反应;
D、碳酸氢根与水的反应,实质为碳酸氢根与水生成水合氢离子,与碳酸根,为碳酸氢根的酸式电离;
11.【答案】B
【解析】【解答】A.电解质不一定能在水中溶解,例如AgCl,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而导电,故B符合题意;
C.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其本身不一定能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质不一定能与强酸发生反应,例如Ag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以此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无论是酸还是碱,都为电解质,对应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当X为Cl,对应的HClO为弱酸,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当X为活泼碱金属元素,对应的碱为强碱,如NaOH、KOH等,选项C符合题意;
D.当X为金属时,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X可能是金属或者非金属,当X是非金属时可能是含氧酸。是金属时是碱,注意碱金属是除氢外的IA金属。
13.【答案】C
【解析】【解答】A.CO2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A不选;
B.H2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选;
C.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C选;
D.稀盐酸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溶于水或者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解答。
14.【答案】C
【解析】【解答】①氢氧化铁胶体和④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②稀硫酸是溶液,③蒸馏水是纯净物,二者均不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分类,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其中混合物可以分为三中分散系即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常见胶体的种类等知识点来解题.上述四个中属于胶体的有氢氧化铁胶体、稀豆浆;稀硫酸为溶液,蒸馏水因为杂质较少可以认为是纯净物.
15.【答案】C
【解析】【解答】A.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或”,不是“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16.【答案】D
【解析】【解答】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雾属于胶体,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属于分散系,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三类。其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雾是许多小水滴聚集而成的,达到胶体颗粒的大小,属于胶体。
17.【答案】D
【解析】【解答】①根据酸分子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①不符合题意;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②符合题意;
③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只有②,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其它两项分类方法正确。
二、综合题
18.【答案】(1)丙;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用光线照射,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3)不是
(4)正;红褐色沉淀;加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2SO4=Fe2(SO4)3+6H2O;半透膜;渗析
【解析】【解答】(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其它做法都不能生成胶体,往往得到沉淀,因此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因此证明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最简单实验操作是用光线照射,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3)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①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因此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
②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因此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硫酸溶液,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而电离出的氢离子使Fe(OH)3沉淀溶解,会观察到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反应的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④由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因此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所用仪器物品是半透膜,操作名称是渗析。
【分析】(1)结合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分析;
(2)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分析;
(3)Fe(OH)3胶体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4)①阴极颜色变深,说明Fe(OH)3胶粒向阴极移动;
②加入电解质溶液,胶体会发生聚沉;
③加入电解质溶液,胶体发生聚沉;由于Fe(OH)3能与H2SO4反应,故可观察到沉淀溶解;
④提纯胶体,需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19.【答案】(1)灯泡明亮;溶液中存在大量Ba2+、OH﹣
(2)灯泡变暗;Ba(OH)2+H2SO4═BaSO4↓+2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
(3)灯泡熄灭;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为0
(4)灯泡逐渐变亮;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
(5)解:
【解析】【解答】解:(1)实验前为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Ba2+、OH﹣,具有溶液导电,可观察到灯泡明亮,故答案为:灯泡明亮;溶液中存在大量Ba2+、OH﹣;(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氢氧化钡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发生Ba(OH)2+H2SO4═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导电能力下降,灯泡变暗,
故答案为:灯泡变暗;Ba(OH)2+H2SO4═BaSO4↓+2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为0,则导电能力最低,灯泡变暗,故答案为:灯泡熄灭;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为0;(4)继续滴加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则灯泡逐渐变亮,故答案为:灯泡逐渐变亮;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5)滴加硫酸之前,氢氧化钡浓度最大,导电性最强,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逐渐降低,导电性减弱,硫酸过量时,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如图,
故答案为:.
【分析】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反应完全,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随着硫酸的滴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溶质逐渐减少,导电能力减弱,当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流计偏转程度逐渐减小,最后为零,再加入硫酸,得到的是硫酸溶液,导电能力会逐渐增强,说明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的离子浓度有关,以此解答该题.
20.【答案】(1)化合物;②;能;易分解
(2)H2SO4=2H++;KOH=K++OH-;KHCO3=K++
【解析】【解答】(1)①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①HIO3、②NaIO3、③KOH、④I2O5均属于化合物,在四种化合物中,碘酸钾(KIO3)属于盐,与其属于同类物质的是②NaIO3。②常见的钾盐均可溶于水,故推测出碘酸钾(KIO3)能溶于水;根据表中信息“密封、避光、防潮”、“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可以推断碘酸钾在受热时易分解。(2)H2SO4、KOH、KHCO3均为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分别表示为:
H2SO4=2H++、KOH=K++OH-、KHCO3=K++。
【分析】(1)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且碘酸钾属于盐类;
根据钾钠铵盐均易溶于水,得知碘酸钾能溶于水;待食品熟后加入,说明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2)硫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成H+、SO42-;
氢氧化钾为强碱,完全电离成K+、OH-;
碳酸属于二元弱酸,碳酸氢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为K+,HCO3-;
21.【答案】(1)Ba(OH)2=Ba2++2OH﹣
(2)NH4Cl=NH4++Cl﹣
(3)NaHSO4=Na++H++SO42﹣
(4)Al2(SO4)3=2Al3++3SO42﹣
(5)H2SO4=2H++SO42﹣
【解析】【解答】(1)Ba(OH)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2)NH4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Cl=NH4++Cl﹣;(3)NaH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4)Al2(SO4)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42﹣;(5)H2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分析】电离方程式是指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它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式子。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表示,按电离方程式的规范要求正确书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