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文档属性

名称 荆轲刺秦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2 20:04:00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探究荆轲的性格特点。
探讨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局限性。
简要探讨现代侠义
课件准备:课件大师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数英雄,论成败,古往今来,三言二语,难说明白。荆轲和秦王,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千秋功罪,今天 ,由在座的各位来评说。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最慷慨悲壮的行为之一,你认为文章中哪些段落写得最精彩?生齐答。
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富激情的声音朗读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文段。思考一个问题:荆轲有哪些性格特点?并依据原文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1:荆轲有哪些性格特点?]
(一)智慧(板书)
(二)勇敢 (板书)
(三)刚烈(斥责太子)
(四)侠义
……
师启发:荆轲和秦王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刺杀秦王?
秦军破赵,逼近燕国,燕国危在旦夕,他为了报效燕国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见课文倒数第二段)
还为了报答燕太子丹,古代侠士为了报效国家,报答知己,他们重承诺,轻生死。
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侠义精神?请同学们相互讨论,找出对应文句,简要分析。学生简析。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一诺千金!)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言出必行!)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怕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国赴难,视死如归。)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虽然失败,但仍英勇无畏。)
秦廷上的英勇搏杀,更是直接地表现了轲的英勇无畏。
……
师小结:这些都是侠义的表现,如果没有侠义精神,就不会有舍生忘死的刺秦行为。
师:对于这一行为,历史上很多名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今天的我们又会如何评价呢?下面我们展开讨论,来探讨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二:荆轲刺秦王是英雄行为吗?]
讨论话题:荆轲刺秦王是不是英雄行为?
讨论提示:(多媒体显示)
荆轲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刺杀行为合理还是不合理?
秦王该杀还是不该杀?
讨论要求:先尽量从课文中找依据,也可以引经据典,当然不同观点的同学也可展开争辩。
师指导:
(学生自由辩论,陈述观点)
师评价简要评价。
附:讨论可能涉及的一些问题
(支持荆轲:
1、有哪些性格优点?
智慧、勇敢、侠义、刚烈、有胆识,这些都可以做为肯定荆轲的依据。刚才我们已经探讨了,就不再多述。
2、再看刺秦的合理性
荆轲在什么形势下刺秦王?
第1段,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第2段,太子丹说:秦兵旦暮渡易水,这种情况下刺王,是代表燕国的自卫反抗行为。荆轲刺秦是为了报效燕国。
所以说荆轲刺秦王,合情合理。
3、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3段,他杀了樊於期一个家族的人,还不放过樊於期,说明他残暴刻毒。
引经据典:秦赵长平之战,他坑杀赵国降兵40万,是暴君。该杀。
反对荆轲:
1、荆轲有哪些性格缺陷?
人物的性格是丰富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荆轲就是这样的。他的缺点集中体现在第8段。再看,发现了吗?
找到了匕首,配备了副手,荆轲还是没有行动。“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并且使用了激将法。荆轲有什么反应?(怒斥太子,而且立即出发。)这样做妥当吗?刀郎唱冲动要受惩罚,同学们也常说冲动是魔鬼!“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太子怀疑荆轲,荆轲对秦武阳信任吗?不信任,他不想和秦武阳一起去,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作为行刺班子的主要成员,荆轲是有很大责任的。)
再看17段,荆轲失败后,他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你觉得活捉的决策怎么样?
太过理想化,太天真,有些骄傲轻敌。因为,秦宫戒备森严,连一把匕首都要蔵在地图里,想活捉就更不容易。
2也可以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说明刺秦王是不合理的。
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烛之武退秦师》里讲过,春秋战国无义战,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吃苦的是老百姓,荆轲只想到一个小小的燕国,根本没有看到天下的百姓。
3秦王固然有缺点,但他也有优点啊。
英武过人。而且他雄才大略,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肯定还是有几招的,没有几把“刷子”他能统一天下吗。
反驳“生命至上”至上:燕国危在旦夕,需要荆轲舍身赴国难,生命和道义不可得兼,我舍生取义。裴多菲的<自由与爱>(齐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师引用历史人物的评价,先看赞赏荆轲的,(多媒体展评价)
司马迁:其立意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史记 刺客列传》)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
龚自珍:江湖侠骨
荆轲刺秦王,是弱小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这一点中华民族才以生生不息,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我们都是一些没血性的懦夫,民族如何进步?国家怎能发展?
再看反对荆轲的。电影《英雄》上(3分钟)
英雄无名,他为什么不杀秦王?
生答:
正是基于此,不少历史名流对荆轲的刺秦行为也颇有非议。
(多媒体展示)
苏洵:至(太子)丹以荆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鲍彪:轲不足道也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师小结:站在燕国反抗强暴的立场上看,荆轲是英雄,站在历史的高度,荆轲是历史的罪人。由此看来,单一地站在任何立场得出的结论,都是有道理的,然而也都是片面的。就象我们的一双手,左右都有作用,不能说谁好谁坏。要正确地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我们要注意哪几点?生讨论总结。
(1)要用历史的观点评价人物(了解历史背景, 了解历史人物)
(2)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评价
掌握了方法后,请你简要评述荆轲,注意全面。
学生简评。
[合作探究三:你知道现代侠义的内涵吗?]
你身边发生过“讲义气”的事情吗?请你谈一谈。
生答。师评。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倡导怎样的侠义?简析材料1 和材料2
材料1
没有故事的平民英雄:魏青刚
2005年8月8日下午,台风“麦莎”肆虐青岛的第2天,一位女青年被巨浪卷入大海。在青岛打工的河南青年魏青刚恰巧经过这里,他第一时间跳了下去,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将人救上岸后,魏青刚选择了悄悄离去。
材料2
孙必干-----远离故土续写使命传奇
人物简介: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在战火中为祖国奔波
【颁奖词】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师小结:侠义精神,古来推崇,一生为侠义作注的金庸先生是这样诠释现代侠义的:
金庸:面对不公平的境况挺身而出就是侠义精神,大到可以献身为国为民,小到见义勇为……所以大家现在应努力学习,将来见到不公平的事情要敢于主持公道,为社会贡献力量。
总结本堂课所探讨的内容,布置作业。
附板书:
人物性格:
智、勇、义、刚毅……
2、 评价人物
3、 现代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