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4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2学段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积累与技能
理解“爱”的定义,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从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信息与作者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并激起他们对父母的敬爱与感激之情,让学生理性认识爱的艺术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点:分析文中的重点语句。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三项内容:
??? (1)、人由幼稚到成熟的生长过程中,爱的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 (2)、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的区别。
??? (3)、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及区别。
主要
教学
方法
师生合作研读,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
学
资
源
歌曲《爱的奉献》
剪辑央视2台关于“90后孝子陶星”的录像片
设计讨论话题:1)标题加的好不好;2)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有关真爱的事。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
?
一、
导入新课
如果说社会是一首乐曲,那爱应该就是主旋律,可是总有些不和谐的音符,打破这种动听的美。缺少爱的地方,便少了宁静和幸福。例如殿堂一般的大学校园里也会有血腥事件的发生:(出示图片)马加爵:2004年云南大学2.23惨案的制造者,因打牌时与室友闹矛盾,残忍杀害同室四名同学后逃跑,经全国大搜捕被抓获后判死刑而枪毙。?赵承熙: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学生,2007年4月16日开枪打死了33人后饮弹自尽,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他们二人都是因为长期的自我封闭、心理扭曲,而导致了人格的不健全、灵魂的不成熟,从而害人害己铸成大错。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去爱,学着去培养成熟而健康的灵魂。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从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看二人的图片,思考他们为何由大学骄子变成校园杀手。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从反面教材入手,让学生认识学会爱的重要性。
二、
整体感知
?
?
?
?
?
?
?
?
?
?
?
?
1、简介《爱的艺术》
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要获得爱就得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作出一定的努力,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培养。
2、你认为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好还是不好?
(结合文章内容,分组讨论及辩论)
3、作者怎样逐步阐述自己观点的呢,请同学们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第一层:(1-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层:(4-7)阐释父爱的性质,论述孩子感受和体验父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三层:(8-10)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兼备母爱与父爱。
4、小结标题的恰当与否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全文是写一个人从婴儿到成熟的过程中,先感受母爱、父爱,再到对爱的能力的认识与培养,所以标题只是作者写爱是一种能力的切入点,由此看出标题取得好;如果从标题本身看,文章并没有写孩子对父母的爱,而且全文重点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所以标题并没有与内容丝丝相扣,由此看出标题取得不是很好。
1、学生分组讨论及辩论标题加的好不好。
2、学生思考如何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
?
?
?
?
?
?
?
?
简介《爱的艺术》让学生从较高的角度了解什么是爱。
通过分组讨论及辩论标题加的好不好,可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再通过学生自主划分文章结构,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
教师对标题的讨论进行小结,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扬言论自由的精神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
?
?
?
?
?
?
三、
合作探究
紧扣“与爱的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一句展开对文章内容的探究。
1、爱从幼稚到成熟这种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幼稚的、不成熟的爱和成熟的爱有何区别?
明确:幼稚的不成熟的爱是被动地接受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而成熟的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去创造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3、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
明确: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
4、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就是他自己的父母?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是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他既秉承了母爱与父爱的优点,即他既有母爱的无私又有父爱的理智,他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发挥这两种情感各自的作用。
?
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可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重点让学生从文中加点字着手来进行思考。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体会“爱是一种能力”。
四、
畅所欲言
?
?
?
?
?
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有关真爱的故事
?
让学生体味身边的爱,学着去发现、去回报。
?
播放陶星感人视频
进行情感熏陶
?
五、
课堂小结?
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爱更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可以用成熟而健康的灵魂去创造的。大爱无疆,一个能综合母爱与父爱于一身的人,他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整个世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不断培养爱的能力,让爱的光辉洒满人间,去温暖那些渐渐冷漠的心灵。
?
?
播放《爱的奉献》
让学生在感动中学着去爱。
?
<><>
?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谈爱是一种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所以教者从校园杀手马加爵及赵承熙反面教材着手,让学生懂得必须学会爱。抛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辩论标题好不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用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化解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整节课教学结构严谨,学生积极性很高,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还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
课件13张PPT。热烈欢迎您的莅临指导!马加爵赵承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讨论: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好不好?整体感知2、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层(1-3)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
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层(4-7)父爱的性质,感受和体验
父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三层(8-10)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兼备
母爱与父爱。
3、小结标题
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全文是写一个人从婴儿到成熟的过程中,先感受母爱, 父爱,再到对爱的能力的认识与培养,所以标题只是作者写爱是一种能力的切入点,由此看出标题取得好;如果从标题本身看,文章并没有写孩子对父母的爱,而且全文重点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所以标题并没有与内容丝丝相扣,由此看出标题取得不是很好。
1、爱从幼稚到成熟,这种能力的
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合作探究:2、幼稚的、不成熟的爱与成熟
的爱有何区别?
幼稚、不成熟的爱被动接受爱,因受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成熟的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去创造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3、父爱与母爱有什么本质区别?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人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4、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既是自己的
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
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他把母亲的良知
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
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他既秉承了母爱与父爱
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
自发挥的作用。
真爱无限 说一说发生在你身上并体现了真爱的故事!爱的体验谢谢您的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