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析明确文章中各种鲜明情感;学习准确使用鲜明情感词和判断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基础知识。通过讲述开国大典等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1、重点:开国大典
2、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
1、以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段落视频进行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课文是一篇会议开幕致辞,首先来看一段简单的视频。(播放视频)
请同学们来谈谈观看后的感受。(畅谈观看感受)
通过这个视频,可以感受到一种自豪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
2.背景介绍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特邀代表662人。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会议文件作了解释说明。
经过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会议宣言说道:“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困苦人民站起来起的宣言。
作者介绍
毛泽东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四、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宣布会议。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介绍会议。
第三部分(第
7—12
自然段):表明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部分(第
13—16
自然段):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
五、全文分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这篇文章,先是回看历史,说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必然性,道出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并且,向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怀念先辈,深深感到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内心无比的自信,相信人民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对未来的描绘中,文章指明了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2、弄清了每一段的内容,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互相讨论一下,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之间的论述逻辑是什么?
明确:
本文非常凝练、逐层深入地将会议的意义、性质、职权、目的和背景释明,指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本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中国面对的新局势、
新危险,
强调继续人民战争和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题更深刻。
3、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
在文章第三段,谈到人民解放军,讲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的斗争,内心激昂,语调坚定。
回忆1946的会议,讲明局势变化的此然,语调坚毅。
第六段,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
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
4、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圈点勾划,旁批作注,指明情感;并能够把握情感,诵读展示。
老师总结:……
5、归纳总结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表现的。
①用极具有感彩的词。
②判断句。
③强调的词语使用较多,语言表述得体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