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层训练
层级一--课堂基础练
1.(2020·天津南开区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生态平衡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平衡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答案 C
4.近年来多地采用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造林近20万亩,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
A.增加食物链的营养级
B.增加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设计生态缸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生态缸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的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
C.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缸内加泥沙以提供分解者
1-5
CDCDC
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又引起藻类减少,藻类减少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由此可推知,早期的调节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的调节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出现PM2.5爆表的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1)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4)自我调节
层级二--课时提升练
题组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功能平衡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结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原因是(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生态平衡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
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
C.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题组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不同
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都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6.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下列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
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题组三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8.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生态缸不能密封,以便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内小鱼数量过多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1-9
DBDCD
CBDC
1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湿地 (2)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3)自我调节能力 (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层级三--综合加强练
11.(2020·陕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
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12.(2020·重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
13.如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有人指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①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③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④鱼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⑤河泥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转化鱼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金鱼藻生活提供营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4.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15.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16.下列有关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
C.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D.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
11-16
CABDC
A
17.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1)甲昆虫是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为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稳定性。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 肉 捕食 具有抗药性,且天敌减少 没有抗药性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3)逐渐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由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种群密度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在T点之后,乙昆虫数量减少,甲昆虫失去了天敌的制约,数量增多,导致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下降,总结出三者的捕食关系为森林中的生产者→甲→乙。
1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小生态缸的过程,他首先在养鱼缸内加入河泥,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放养了一些水生植物与小鱼、龟等动物。然后密封,放到有阳光的窗台上。经过一段时间鱼缸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你分析这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这个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缸内的氧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给。
(3)养鱼缸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4)要使该生态系统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存在。生态缸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
(5)养鱼缸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阳光 (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3)水生植物 (4)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群落 (5)它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而且生物与环境间保持了物质循环的连续性
解析 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时,必须有稳定的能量来源且能进行物质循环。题述生态缸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在阳光下,各种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被水生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可供动物利用,动物的排遗物又可被水中和河泥中的微生物分解,重新被植物利用,因此,生物与环境间保持了物质循环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