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 闻一多
朱蕴丹
一、导入: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春雨、冬雪、秋池、夏湖,水以各种各样的美的形态出现,当然它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笔下描绘的对象。好,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水”了。刚学过的就有《沁园春 长沙》中的湘江;《再别康桥》中的康河的水,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两条“水”的。
背诵相关语段。
1、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再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一中一外,一刚一柔之间就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水,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大家来看这水到底还是不是同上面的水一样能带给我们美感呢?
大家一起来朗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中的“死水”到底美不美?
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江烛》,1928年2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他的诗集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激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huá(骅,赤色的骏马。)闻一多先生正像国家的一匹骏马,为国效“犬马之劳”。
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四、研读课文
(一)阅读第一小节
1、文章第一小节写了什么?第一小节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要求从文中找出答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板书)文章第一小节就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总写这沟死水。
2、找出用以描写“死水”的字词。也就是说死水是怎样的死水?
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板书)
3、这些字词体现出这沟死水的什么特点?
死,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4、所以作者就“不如”“爽性”(板书)表现出作者怎么样一种情感?
造句对比:①破罐子既然破了个缺口,不如扔了吧!②鲁智深大唱一声:“呔,杀一人也是杀,杀百人也是杀,今天爽性让俺杀个痛快。”
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感在,是作者的激愤之话,表达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二)阅读二至四小节
1、第二小节
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
铜、铁罐、油腻、霉菌
2、第三小节
在这一段中作者又描写了哪些事物?
死水、白沫、偷酒的花蚊
3、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这些事物和第一节有何联系?
诗的第一节总写了一沟绝望的死水,所以作者接下来具体来描绘这一沟绝望的死水。
第二节中的“铜”、“铁罐”对应第一节中的“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第二节的“油腻”、“霉菌”和第三节中的“绿酒”对应第一节中的“剩菜残羹”。
4、第二三小节
在这两段中最主要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比喻。
把什么比作什么?
铜绿→翡翠 铁锈→桃花 油腻→罗绮qǐ 霉菌分解腐朽物质后排出的气体→云霞
死水→绿酒 白沫→珍珠、小珠、大珠
5、第四小节
有了上面这么多漂亮的景象,“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所以“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得上几分鲜明。”文章接下去写“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唱出了歌声”。
(1)文章为什么要写死水的声音,而且还是歌声?
①王籍在《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愈静
②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一片死寂
这是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声来衬托无声,以青蛙的歌声来衬托死水的死寂。
(2)仿句: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蝉噪林愈静”写一句子。点拨:蛙歌水更寂
6、我们现在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水美丽吗?为什么?
“美” !有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色彩纷呈,而且还有歌声,怎么会不美呢?
但这美是不是真的“美”啊,这“美”的本质是什么?
假设有这么一位女子,脸上这边长个大瘤,那边长个疙瘩,满嘴脏话,走路时一摇一摆。有一天,突然来了个浓妆艳抹、柔声细语、纤纤细步,你感觉会怎样,是恶心、讨厌,还是喜欢?这其实就是“东施效颦”,装扮的越美给人感觉越恶心。
“死水”也是这样,用美丽的词语写丑恶的事物,写得越美,结果反而越丑。这就是“以美写丑”的方法。
(三)阅读文章第五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照应文章的开头,起强调作用,强调“死水”的无药可救。
“断不是美的所在”。断,绝断,肯定了死水的丑陋。
“不如(板书)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鲁迅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死水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灭亡。表现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四)象征意义
《死水》这首诗创作于1925年4月,正是闻一多先生准备回国前夕,发表于1926年4月,当时正是“三一八”惨案发生不久,而《死水》诗集出版于1928年,正处于大革命失败的时期,很多人对“死水”的寓意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死水就是一条臭水沟,你们是如何来理解的呢?
1、从创作的时间看“死水”应是美国黑暗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忆菊》等。
2、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3、从诗集发表的时间看,“死水”象征黑暗中国的现实。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死水究竟究竟象征着什么?美国,世界,中国,军阀统治,其实可以见仁见智。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理解诗中的意象取决于一个人所处时代及其自身的经历等等,对诗中“死水”的寓意的理解并不强求统一。
(五)反讽手法运用
作者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1、起到反衬的作用,用丑写丑显得平常,用美写丑更反衬死水的绝顶肮脏;
2、起到讽刺的作用。讽刺具有象征意味的“死水”,给黑暗社会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五、背诵与朗读:根据板书中的关键字试背全诗。
六、布置作业(共28张PPT)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归来!归来!母亲!!!
演唱:容韵琳 词:闻一多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
“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挑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死
水
放音
闻一多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写作思路
死水
第1节:
凝滞
(总写)
第2节:
肮脏污浊
(静态)
第3节:
腐烂变质
(动态)
第4节:
沉寂
(以动衬静)
第5节:
揭示真面目
情感:
厌恶、痛恨
(色彩)
(形状) (声音)
手法:
象征、反讽
(总结)
写景的方法:
1、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
2、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静态来写,或动静结合。
3、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可按景物的远近写;可按按方位写;可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
晶莹碧绿
柔滑光亮
柔滑光亮
艳丽鲜红
艳丽飘逸
1.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的死水,将丑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反讽的手法:将丑恶写得如此之美,是借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把丑恶写得越美,越容易引起反感,更能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讨论:
以美喻丑,使丑的东西更触目惊心,使人对其更加厌恶。
2.本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请分析本诗中“死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3)象征死气沉沉、满目疮痍的中国的社会现实。
讨论:
体会《死水》的“三美”
“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每行诗大体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收尾都用双音词,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用词十分讲究,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诗的结构整齐: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像一块严正的方阵。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发现
无边的愤怒与憎恨
红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作业:
1、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作品。
2、背诵《死水》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