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2:《我的母亲》课时训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2:《我的母亲》课时训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1 15:00:48

文档简介

粤教版必修2 《我的母亲》课时训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文中画线的“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为什么母亲以泪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前文生活的艰辛以及“我”被派为小学校长后,给母亲的安慰,可知此时泪水的含意。
答案:母亲此时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命运,往日生活的艰辛,孩子们的努力,这些都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述的。这泪中有悲伤,又有欣慰。
2.这段文字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叙述的内容看,共三件事,分点概括即可。
答案:这段文字写了有关母亲的三件事:母亲对“我”升学的支持;三姐出嫁时母亲的悲伤和顽强;除夕时母亲的孤单和对“我”工作的支持。
3.从节选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母亲优秀的品质包含在母亲的具体言行中。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抽出要点信息,能体现母亲的爱、识大体等品德即可。
答案:节选的这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她支持“我”升学,在艰难中毅然让三姐出嫁,当“我”为了工作在除夕要离开母亲时,她是那么的留恋又是那么的豁达。这是母亲的爱和母亲识大体的表现。
二、语言运用
4.仿照文中画线的语句,另写一个语句,表达对母亲的爱。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转折关系的复句形式,这是这句话仿写时的关键点。
答案:(示例)失了慈母便像云飘荡在天空里,虽然还有形有影,却失去了归依。
5.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011年1月12日,经过激烈的现场角逐,历时六个月,百度主办的“情系e乡——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总决赛评选结果最终出炉。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一村一空间”从近一万五千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捧走了20万元的现金大奖。
据了解,此次大赛于去年6月25日正式启动,旨在号召并推动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参与到中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百度并为此投入了5000万元网络营销推广资源。活动启动以来,共吸引了4万余名选手参与,共收到参赛项目14000余个,全国68万行政村中,84%都在百度百科安家落户并拥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其中,荣膺本次大赛一等奖的“一村一空间”项目更是在带动乡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帮助农民增收及就业等方面表现优异,将大赛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村一空间”项目以临颍县为试点,将大学生村官了解信息化知识的特长,同农民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硬件环境的特点相结合。这样的互补,促成了信息化同乡村的真正融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对象“一村一空间”,同时答出新闻事件的意义:“信息化同乡村融合”“推动家乡信息化进程”等。
答案:促成信息化同乡村融合的“一村一空间”获大赛一等奖。(或“一村一空间”获大赛一等奖,推动家乡信息化进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刮痧(shā)       巡警(xún)
敲响丧钟(sānɡ) 出头露面(lù)
B.敷衍(yǎn) 烟囱(chǒnɡ)
踽踽独行(jǔ) 呱呱坠地(ɡū)
C.尽快(jìn) 廿七(niàn)
量体裁衣(liánɡ) 疾风劲草(jìnɡ)
D.氛围(fēn) 重创(chuànɡ)
委曲求全(qū) 百折不挠(náo)
解析:选A。B项,“囱”读cōnɡ;C项,“尽”读jǐn,“量”读liànɡ;D项,“创”读chuā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本名人传记,有很多内容纯属无中生有,真是不忍卒读,据说这样的书居然还获过奖!
B.曾几何时,美国的两颗核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了,但这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C.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
D.李老汉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住进去没几天就驾鹤西游了,这总算死得其所了。
解析:选C。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C.“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D.“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全新的理念和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为弱势群体多出实招,多办实事。
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布雷加距离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目前处于反对派控制下的班加西市约170公里左右,是利比亚石油输出港之一,该城自交战以来数度易手。
D.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解析:选A。B项陈述对象错误,主语应是季羡林,改为“晚年的季羡林”。C项重复赘余,“约”和“左右”只能使用一个。D项“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压力”搭配不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引起人们普遍的艺术共鸣
②恰恰就是这种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
③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
④它是完全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
⑤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
⑥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习惯
A.②⑥③①④⑤     B.②③①⑤④⑥
C.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⑤⑥②③①
解析:选C。抓住语句中的关联词语,注意标点符号的分层关系。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7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家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在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5.“可是,母亲并不软弱”,从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在心中落”等语句中概括。
答案: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在北平的无数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为一家人的生计筹划。
6.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本句所用的修辞以及本段主要内容作答。
答案:运用排比,有力地渲染了母亲处境的艰难,突出了母亲的坚强。
7.“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中“软而硬”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软”指母亲的善良、有爱心、会吃亏等美好品质。“硬”指母亲的坚强,做人讲原则。文章这样写,恰恰充分表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父 亲
张俊纶
父亲死的时候,我六岁。
父亲得的是伤寒。家里没有钱为他治病,请来巫医。巫医踮起一只脚,举着剑,剑柄上缀着纷纷铜钱。我还记得巫医口中念念有词,摇晃剑柄一片铜音的情景。
父亲担任过生产队长,也做过大队的水利技术员。有一杆水平尺,棕木,极沉实方正,横平面上有一滴水,竖平面圆眼儿上也有一滴水,只有接触的物体完全平正,一滴水方悠悠居中,这是父亲存世的唯一遗物。我常把水平尺拿在手上把玩,或去测量堂屋的地面。母亲说,这是你父亲做技术员用过的,是用来测量沟塍河堤的,你测量堂屋有什么用啊。
母亲常对我谈起父亲的善良和温和。父亲对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依稀记得父亲是圆脸,较少胡子,冬天里鼻子尖是红红的。母亲说,他的脚板常常开裂,塞得下一粒黄豆,赤肉涩涩的。他一年四季穿一双草鞋,草鞋都是他自己用稻草辫编织的。
我记得父亲在禾场里赶磙。“磙”指碾压稻谷的石磙,石磙套上框,由耕牛拉着旋磨儿,而耕牛须得有一个人牵引指挥,这个人的工作就称为“赶磙”。父亲手里好像有一根细柳条儿,有一下无一下轻轻抽打着。我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冲着父亲高喊“张经标”,父亲的名字。那时的农村,儿子喊父亲的名字是忤逆,轻则吃骂,重则挨揍。然而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脸上带着笑朝家里方向高喊:“你姆妈耶,听见没有?你的小儿子骂我呢。”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他曾无数次把我顶在头上,然而我只记得两次。一次是在曾王村看电影,电影的内容是一次激烈的战斗,有高亢的呐喊和噼噼啪啪的机枪声,我的目光那么高远,银幕一无遮拦,我看得惬意极了。这大约是我人生难得惬意的时光之一吧。另一次是去姜家湾求符水。姜家湾在湖心洲子上,有一株大枥木树,神树,树叶上滴落的雨水和露水,称为“符水”,据说包治百病。从我们墩上到姜家湾,要穿过几里长的稻田。稻子正是低头散籽的时候,田野上一片清香,田野两旁布满了半垂的稻穗和蓬蓬的马绊草,父亲的草鞋走过时有唰唰唰的响声。我骑在父亲的头上,无边的稻田铺展着金黄,像一幅画。
母亲说,父亲夸过你的话也不记得了?我们家的饭碗,白瓷的,上面有一只蓝雀,翅膀是展开的,你小时候用铅笔在纸上照着描,描得像,你父亲欢喜得不得了,逢人说我小儿子乖,我小儿子乖。在稻田里扯草时也说,在禾场里“开场”时也说。我对他说,自吹自擂,无意思。他说,我是夸我儿子,不是夸我自己,怎么是自吹自擂呢。
父亲只读过两个月的冬书。所谓“冬书”,就是利用冬闲的时候读书,这是农家穷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父亲有相当好的悟性,不仅一手毛笔字写得好,而且还会四六骈俪文。小时候我见过他在大箩筐上写的一个张字,一气呵成,墨气淋漓。现在这只箩筐是早已烂朽无存了。前不久我听说世纶兄弟家有父亲手录的家谱,还有一篇序文,我欣喜不已,连忙去看,然而世纶兄弟翻箱倒箧却没有找到。站在世纶兄的房间里,我沉默了很久很久。
我永远记得父亲温暖,无奈,凄楚的目光,那时父亲奄奄一息,祖母和母亲把我抱到他的跟前。他看着我,目光穿透了我的胸膛,一直到现在,那种透力仍然有增无减。大约是在第二天,父亲就在无声无息中死去,那年他四十二岁。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母亲哭喊着“我的姊妹”,声音嘶哑了。江汉平原上女人哭男人都喊“我的姊妹”,“我的姊妹”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最后的挽歌,也是妻子将丈夫送往天堂的凄婉的安魂曲。
每年清明,我都去为父亲插青,送上几串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清明时节应当是雨纷纷的,然而,没有下雨,是我站在父亲的坟前,泪如雨下。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我无比仓皇,却在仓皇中锤炼自己,坚强自己。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儿子没能在风雨中接受洗礼,这不知是不是我的责任和罪愆?我自以为给了儿子很多,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这个形象所具有的“美德”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要抓住关键词语,所概括的词语必须是文中涉及的“父亲”美德方面的。
答案:慈爱、勤劳、温和、善良、俭朴。
9.父亲去世后,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这段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时抓住这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把重点放在“祖母的白发”和“父亲”42岁的年龄对比上。
答案: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摹形绘色地写出了祖母悲痛的情景,表达了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哀。
10.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推想“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是什么?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怎样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文章结尾处升华文章主旨的部分,要从父亲对我的爱的角度思考。
答案:①“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只是贪图逸乐,还有思想的一片空白。②这样写烘托父亲的形象,作者责备自己的行为,启发读者思考父爱的真正内涵和父爱少与多的辩证关系。
三、语言表达
11.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你见过古代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的形状——“外圆内方”,正如做人一样。方,就是做人要有正气,有原则;圆,就是__①__。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不易与人相处;而如果一个人过于圆滑,__②__,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重点有三:一是比喻句;二是把握横线前句子的句式特点;三是在符合“内容的吻合性”原则的前提下使语句表达连贯。
答案:(示例)①做人要讲圆通,有技巧 ②就会像球一样,与别人的接触点小,没有亲密的朋友
12.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于是乎,出现了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你会怎么对他们说?
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注意说话的对象和事件;②表明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③不要慌乱,要理性面对。
答案:爸爸、妈妈,不要盲目相信这些谣传,我从地理书上知道,我们的食用盐绝大多数是河盐而不是海盐,不受日本核事故的影响;碘盐中的碘含量有限,不能防核辐射,退一步说,如果碘盐中的碘能防核辐射,我们也不能只靠吃盐啊!(共23张PPT)
母亲的英文mother意味着什么?
M (much):妈妈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
O (old):妈妈总为我们操心,白发却爬上了头 ;
T (teach):妈妈总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H (heart):妈妈有慈祥的面孔和一颗温暖的心 ;
E (eyes):妈妈总充满着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R (real):妈妈是最真实的,她从不欺骗我们;
------ 老舍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父亲舒永寿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兵(满族正红旗人),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这种身世,使他日后以小胡同中贫民的眼光透视人生,从而使作品带有深厚的城市庶民性,有助于他平民化和京味风格的形成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写作背景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她的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① 勤俭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 爱清洁
② 热情好客
③ 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④ 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
⑤ 伟大无私,一心为儿女的前途着想。
⑥她与儿女之间语言交流不多
(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又深厚)
这是一位能给子女“生命教育”的母亲。
“我”对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
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2、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3、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4、她的泪会往心中落!……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1、母亲的勤俭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软而硬的性格等深深地影响着“我”。
第12段
本段可以分几层?
1、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坚强的个性。
2、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筹划一家饮食,顾虑儿女安全。
⑶在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第13段
母爱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母亲送三姐出嫁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13节从哪几件事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情感体验:关注细节,体会从细节里流出的母爱
阅读课文,请找出课文中的细节,并赏析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答题思路:找出细节描写+(方法技巧)表达内容+主题把握
.“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手”把母亲的形象无限放大,勾勒出母亲为家庭常常辛苦劳作的身影。
凸显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辞辛苦的优良品质。
(方法技巧+表达内容)
(主题、感情)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色……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句运用了神态描写以及“挣扎”、“咬”、“扶”、“看”一系列动作描写,极言三姐出嫁对母亲的打击。(方法技巧+表达内容)
传达了母亲不忍三姐离去,又不能不让她离去的微妙心情,体现了母亲对女儿伟大无私的爱。
(主题、感情)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笑”、“愣”、“叹”、“递”等词写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以及感情的变化。
(方法技巧+表达内容)
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虽然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
(主题、感情)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
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对母亲十分想念、哀悼、感激、怀念
我对母亲有什么感想、回报?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以浅显通俗的语言表达醇厚的情感
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去回忆、描述父母的生活细节,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生命教育。
可能你还记得早晨被母亲揪着耳朵起床,嘴里唠叨着要你多穿点衣服的情景,却忽视了母亲眼里流露出爱怜的深情;可能你还记得因为成绩单被父亲暴打一顿的疼痛,却没有察觉父亲也同样地痛在心里……因为忙碌,因为很多原因,成长中那些关爱的表情、动作被我们一一忽略,直到有一天,看到别人的文字,才想起一直都不在自己视线的双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是我校的尖子生,读书非常专心,()教室外的吵闹声也没听见。
②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③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 以至 侵袭 证实 B 以致 侵袭 证明
C 以致 侵蚀 证明 D 以至 侵蚀 证实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天赋发展到七十分,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D、今年亚洲发出的不和谐音,主要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他上半年曾承诺要以实际行动改善中日关系,但他背信弃义,于10月17日再次参拜。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精英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关心和浓厚兴趣。
C、中南职业培训中心举办了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电子维修、服装裁剪、中英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做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D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这几轮会谈可以看出,朝美双方能否增进互信、哪一方采取主动步骤将成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关键。
B、巴金被认为是中国的文学巨人,他与鲁迅、茅盾和老舍共同描绘了现代中国在20世纪早期的觉醒和剧变。
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共15张PPT)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1899年生于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勤奋创作,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饱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国联军烧杀北京时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酸辛、终生的刚强与贫苦。
外甥:
家谱:
出阁:
敷衍:
撮土:




sheng 姐妹的儿子。
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出嫁。
fūyǎn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cu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
份礼:
刮痧:
绞脸:
庚子闹“拳”:
fèn 指对办喜事或丧事的人表示祝贺或慰问时所送的钱或物。
shā 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jiǎo 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庚:gēng 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庚子,指庚子年,庚子闹“拳”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廿:
供给:
拥挤不堪:
逆子:
便利:
niàn 二十。
jǐ 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kān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nì 不孝顺的儿子。
biàn 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办到或对付的。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从老舍的笔触中感觉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哪些优秀品性?
2.母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母亲

性格
品德
独立抚养三个子女和父亲的寡姐;
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待人
热情
坚强
硬性
勤劳
认真
朴实
善良
慈爱
明理
默默忍受姑母;
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不逗气……
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头;
客人来,无论手中怎样窘,也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
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血光火焰,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送“我”上学校,支持儿女;
忍痛送女出嫁;
顺从儿子的婚姻主张……
母亲
对“我”

影响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养成好客的习惯;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给“我”生命的教育。
(1)你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名句?
(2)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交流共享
母亲的英文mother意味着什么?
M (many):妈妈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
O (old):妈妈总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头 ;
T (tears):妈妈为我们流过不少泪 ;
H (heart):妈妈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
E (eyes):妈妈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
R (right):妈妈从不欺骗我们,总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母亲的爱
抒写母爱,表达感激
(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2)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如果今天是母亲节,你最想对妈妈或关爱你的人说什么?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观看视频《感恩的心》
一家大型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应聘者在进行考核前,必须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第二天,经过询问,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在回家后给父母洗了脚,只有一个应聘者一言不发,于是主考官特意问他:“你为什么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呢?”被问者回答:“十年前,在一次意外中,我的父母都失去了双脚,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给他们洗手。”这家公司率先录取了这位被问者。
①作为一位应聘者,猜测一下这家企业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要求?
②被问者为什么会被率先录取?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