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07: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具有递进关系,《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本课前承两次鸦片战争,后启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也正为戊戌变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学好本课提供了基础条件;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想活泼、思维活跃,善于表现,乐于课堂参与,为学好本课提供了心理和行为条件;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历史信息,特别是能够利用网络获得知识,这也为学好本课提供了技术条件。?
理念与?思路?
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本节课,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力争做有生命的教育。?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没有对本课内容进行大的整合,只是在讲课时把教材初步归纳为五个小篇章,每个篇章令命一个名字:蓄谋已久(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民族之痛(四次战役的惨败);民族之辱(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之殇(瓜分中国狂潮的掀起);前车之鉴(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共五篇。这五篇内容环环相扣、顺理成章,每个部分主题鲜明,便于学生接受和把握。用史料、图片、影音资源将学生带入历史,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受历史的温度;同时又将学生带出历史,引导学生用历史经验和教训去把控现实问题,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等概况和史实;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个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读图片、《甲午风云》视频资料的播放,使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感悟历史,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2、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1、《马关条约》的危害;?
2、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法与?学法???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史料、读图、看视频等方法获得直观的历史知识;通过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组织学生讨论、出示图表等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标内容。?
问题说明?1、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问题。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要求学生了解,充分认识日本的侵略野性,教师在此也需要多补充一些史料,帮助学生理解。?
2、对教材进行小的整合问题。对教材没有做出大的调整,只是以问题为中心把原来的三大块重新划分调整为五个小的部分,每个部分突出为一个小的主题,每个部分主题鲜明,便于学生领会。各个主题之间相互衔接,自然递进,符合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理解。?
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为了和清朝腐朽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特播放了我国海军的一些图片,以提振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学生牢固的树立忧患意识,不忘曾经的民族耻辱,教师和学生齐声诵读一首小诗《甲午风云》,以时刻警醒自己。?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上网查阅资料;?2、教师制作幻灯片。?主题?时间?
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入新课?????
2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丘逢甲的一首诗《春愁》,和学生一起朗读,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思考,师生作答后,教师将学生带入历史。???和教师一起朗读《春愁》,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蓄谋已久?5分钟???????切入主题?展示史料?
追踪过往?触摸历史?
教师引导学生对战争的基本情况进行把握。通过图片、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有准备、有预谋的,从而认清日本的侵略本性。?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战争爆发的基本要素。?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在教师的的引导下,试着分析、归纳、得出中日战争爆发是经过日本长时间的酝酿--是蓄谋已久的结论。????????????民族之痛?10分钟??????????创设情境?再现沙场?合作探究?
触摸历史?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获取甲午战争四次战役的基本信息;简述平壤战役的简单经过;播放《甲午风云》的片段,创设情境,再现当时沙场一幕,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受,对邓世昌的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强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对叶志超等部分清朝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等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
????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图、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自己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邓世昌的英雄壮举,从而感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了解日军旅顺屠城的史实,充分认识
2、日本占领旅顺后,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和阅读史料,了解和揭露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性。??
3、小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强调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是根本原因。?
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的本性。?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部分将领不战而逃、贪生怕死,丧师失地最后导致惨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悟出: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归纳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培养自己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民族之辱?9分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比较分析?
感悟历史?
1、教师出示图片日本马关的春帆楼,要求学生了解《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学生朗读《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马关条约》的危害,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通过《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逐条对比,得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签订的危害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学生观看图片。感悟历史;阅读《马关条约》的
内容;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马关条约》的危害,培养自己与他人团结协作和交流的能力。师生通过比
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图片能够悟出
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耻。?民族之殇?
合作探究?体验危机?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时局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帝国主义国家强迫租借的海湾及地区和“势力范围”的大致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时局图》,发现美国是后来的,从而引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师生共同分析“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原因、内容影响等。??
4、教师出示知识梳理和思维导图,简单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感知、感悟到帝国主义国家将中国瓜分,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殇。?????
教师根据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图片,进行简单小结,突出主题,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展示军威?齐诵诗语?
警示未来?
教师通过一首《春愁》将学生带入了历史,现在学生应该从历史中回来了,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回应现实问题。?
2、教师展示材料,说明这两则材料都是强调海军在保卫国家、护卫安宁方面的作用。并强调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成就,放映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一组图片。??
3、学以致用。教师选用了三个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思考并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为了让学生牢记过去、不忘国耻,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一首小诗《甲午风云》(配乐),以示警醒。也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
学生观看视频,受到鼓舞,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锻炼了自己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与教师齐诵,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板书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蓄谋已久:战争爆发?民族之痛:战争经过?民族之耻:《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之殇:瓜分中国狂潮?前车之鉴:?
课后反思?
1、本课幻灯片制作的不是很精美,没有给学生带来视觉享受,所载内容也不尽合理,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2、本课所涉内容较多,对材料和内容所做的取舍不够科学,上课时内容展现的不够充分,时间略显仓促;?
3、教态不是很得体,显得不自然,语速偏快,普通话不标准;?4、在师生互动中,沟通的也不是十分融洽、妥当;?
总之,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还有自己没发现的,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需要大力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