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作者:吴泰昌
学习目标:
1、了解巴金、冰心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情,深入体会纯真友情。
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4、探讨一些关于友情的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友情观。
巴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发表第一篇长篇小说《灭亡》,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他创作的长篇、中篇小说以及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散文、报告特写、游记、童话等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
吴泰昌,《文艺报》前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本文是作者为巴金百年寿辰而写的暖寿的文章。吴泰昌是文坛的有心人,多年来,他随身总是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小笔记本,一是一架口袋型的自动相机。在种种文友之间相互拜访与聚会中,种种文坛盛事或笔会里,他会随时举起相机“咔嚓”一下,或者掏出小本子把一些谈话及细节飞速地记录下来。
巴金与叶圣陶
冰心与吴泰昌
冰心漫画像
巴金画像
巴金
冰心
冰心与巴金的旷世友情
在巴金的书柜里,珍藏着厚厚的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六卷本的《冰心选集》以及她的童话集、散文集等。打开冰心的作品,但见扉页上都有冰心的手迹:“巴金老弟留念”,“送给亲爱的巴金老弟”。普普通通的题签,容纳的却是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友情。
1989年,冰心90岁生日时,巴金送来了用90多朵玫瑰缀成的花篮。知冰心者唯巴金也。玫瑰,带刺的花朵,冰心最喜欢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每逢冰心生日,送玫瑰的人越来越多。
旷世友情
巴金至今清楚地记得,就在他离开四川老家的那年夏天,他还和弟弟在一起一边读冰心的《繁星》,一边学着做小诗,这些诗句,一直存在他的心底,至今不忘。年少时,他跟着冰心爱星星,爱大海;成年后,一直到今天,冰心不仅是他的大姐,也是他的精神支柱。每一回,冰心到上海,巴金都是到机场车站接送。
旷世友情
曾经多少次,被疾病折磨的巴金想搁笔不写了,但看到冰心仍在写,仍在呐喊,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1989年5月5日巴金给冰心写信道:“70年了,我还在跟着你前进。”10月12日,他又在给冰心的信中写道:“我常常想,你好像一盏明亮的灯,看见灯光,我就心安了。”1994年5月20日,巴金又一次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冰心与巴金是两位文坛巨人,一个住在北京,一个住在上海,人们也许知道他们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却未必知道他们之间的没齿深情,文章向我们展示的是两颗正直、智慧的心灵在相互碰撞中所产生的默契,这种默契,体现了人类最珍贵的友谊。冰心和巴金两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友情的真谛。
旷世友情
作品简介
巴金先后创作了《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火》、《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长篇、中篇小说 。
著有五卷《随想录》 ,90年代后又出版随笔集《再思录》 。
巴金的功业
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
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
用出版举荐文坛新人
用行动推进文化事业
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应酬(chóu) 滞(zhì)留 张僖(xī )
吴文藻(zǎo) 胡絜(jié)青 靳(jìn)以
钦佩(qīn) 慷慨(kǎi) 聘任(pìn)
压抑(yì) 缔结(dì) 惦念(diàn)
领衔(xián) 笃厚(dǔ)
二 熟读积累
淡交如水:意思是君子交往,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做贬义。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一派的就攻击。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第一部分:“好好休息,尽情享受”
写作者与冰心一道给巴金发贺电,祝他80大寿。
第二部分:“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写冰心和巴金之间真诚亲密纯朴的友谊。
第三部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写冰心和巴金互引为人生“知己”的故事及原因。
概括三个部分的主要事情。
1.文章中写了冰心和巴金哪些典型事例。这几件事情有什么联系?
冰心与巴金的友谊
有趣的贺电
面对朋友的悲痛
分享赏花的乐趣
共建现代文学馆
送花
交往的探究
相互了解,真心祝愿。
互致问候安慰
互相支持
互相关心
本文选取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文章的主题
2.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例,而不写冰心参加过“五四”运动;巴金勤奋写作,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选,不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不选。
1.冰心为什么要巴金“好好休息,尽情享受”?
好好休息,尽情享受
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
2.如何理解“淡交如水,大道若弦”?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淡交如水,语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弦:(1)弓弦。曹植《白马篇》“控弦破左的”(控:拉开)。(2)比喻“正直”《后汉书·李固传》:“世载弦直”
大道: 《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大道笔直平坦,人们却喜欢走捷径。 所以应该是正直高雅的意思,指人的品性节操如大道般正直。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真挚而淡泊,互相仰慕,互相支持,达到很高境界。
3、这段文字要表现冰心的什么?请从文中找一关键句作答。
明确:冰心是巴金倡议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最热情的把持者。
4、文中说:“近十年来,中外朋友的赠书越来越多,我的几个书架主不下了,只好先打发一些。”这句话似乎把自己的捐赠说得轻描淡写,请问冰心为何这样说?
明确:是因为冰心和巴金有着浑厚的友谊,轻描淡写是不愿把自己的捐赠说得非常慎重或者价值连城,给朋友增加心理负担。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的第3段
5、冰心在后面说:“我忽然觉得欢快地’了‘了一桩大事,心里踏实得多了!“这桩”大事“指的是什么大事”
明确:是指自己为巴金兴办的现代文学馆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6、第一段中写冯骥才说:“‘巴金这个人……’这句话,说得好,只有老太太能够说得出。”为什么“巴金这个人……”只有老太太能够说得出?
明确:因为只有冰心对巴金有着深入地了解,知道巴金这个人有着无比丰富的内容,是说不 尽写 不尽的;也只有冰心和巴金有着特殊的友谊,才能用这样亲切自白而又随便的语调说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2段
7、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巴金在1986年说不再任各种荣誉和名誉职务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运用的反衬手法。用巴金违背自己的说话,突出他聘任冰心研究会会长的不同寻常。作用是更加突出了巴金与冰心的不同寻常的友谊。
8.冰心欣赏巴金的什么?巴金欣赏冰心的什么?
冰心和巴金:淡交如水,金坚冰洁
1989年冰心过九十岁生日,巴老从上海打电话委托吴泰昌买90朵玫瑰花组成一个花篮代他送给冰心
巴金与冰心是莫逆之交,冰心称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冰心与巴金:“金坚冰洁”的友情
巴金这样评冰心:“她的头脑比好些年轻人的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锐。对祖国和人民她有更深的爱。”
“想到有您这样一个人存在,我感觉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拉着我向前。”
冰心这样评巴金:“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他的可佩……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冰心的“巴金这个人……”这句话包含很多东西。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
巴金是一个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1)从冰心的片言只语中勾勒巴金轮廓:辛苦、勤奋、认真(一辈子),(为人)讲真话。
(2)从巴金行为片段:不拿工资;不报销飞机费;倡导建现代文学馆,并带头捐款;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
(3)从结尾处引用冰心的评价看:纯真、坦诚、大公无私。
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复旦大学教授、巴金研究专家陈思和几年前说:这个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有权利追求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但惟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20年前的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与对自己的苛刻情绪近似宗教信仰,可是在所谓“后现代型”的社会里,却变得那么不合时宜。人们在仪式上保持了对老人的尊重,但他的警告却被视为一种杞人之忧。
“可惜现在的青年不再看巴金的书了!”许多老一代对当代中国青年远离巴金的作品深感惋惜,“一个时代逝去了!”
但巴金晚年留给了中华民族另一座令人仰目的高峰,那就是他在中国思想史或者文艺史上说也说不尽的《随想录》。
作家李辉在巴金百年诞辰前写道:“他在晚年一再强调的‘说真话’,对于他,是道德人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当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反胡风、反右、‘文革’时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道德往往是决定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作出各种表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向人们昭示着:注重道德的冶炼,真诚地做人,少一些良心自责,与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此,他认为,作家以及每一个人,首先得做一个真诚的人。”
他现在不能说,不能写,赖鼻饲维持生命。他特别痛苦,思维清晰而不能与人交流,求死又不能。他多次向身边人表示“我是在为你们活着”。但他活着,多少人就会感到温暖。正像20世纪90年代编辑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著名编辑家王仰晨说的,“即使他已丧失了生活的基本能力,但只要他仍和我们在同一个星球上呼吸,我们就会感到踏实,感到精神上有了支柱”。
巴金有两个梦想。他多次给不同时期的中央领导写信,终于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宏丽的文学纪念馆的建成。他的另一个梦想还没实现,那就是建立“文革”博物馆。
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巴金:以真诚感动中国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品标题,悟文意
“好好休息,尽情享受”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文章以这三句话作文章内容领起,穿插了许多冰心和巴金交往的片段,从而给读者展示两位文学巨匠的纯真友情。
本文运用了三个小标题来结构全文,假如把这三个小标题都去掉,你会如何整合本文的三个部分?将你修改后的文章与课文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以小标题的形式组织文章是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文章结构形式,它的好处是一目了然,层次感非常强。但也有缺点,文章的整体性被削弱,同时标题的拟定是一个难题,标题拟不好反倒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谈谈自己从冰心与巴金的友谊中悟出了什么
冰心、巴金,一个住在北京,一个住在上海,但两颗正直、智慧的心灵在相互碰撞中所产生的默契,这种默契,体现了人类最珍贵的友谊。
古人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像雨后的碧荷,又像清晨的露珠,是纯洁的,超脱的。
有人说:“朋友如风,会在炎热的时候给你送上缕缕清凉;朋友如火,会在寒冷的时候给你带来阵阵暖意;朋友如秤,能够称出一个人良心的重量……”
你认为呢?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拓展讨论1
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
交朋友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要“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朋友不要苛求,更不要过于计较小节,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没有完人,要求过高,便没有了朋友。但也不能把标准定得太低,什么三教九流,什么酒肉之徒,什么红男绿汝,不辨黑白,不明是非,凭一时之江湖义气,一时谈得来,便成挚友,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真朋友难交,真友谊不易得,要不鲁迅怎么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梁实秋怎么要说“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
拓展讨论2
有些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些人在帮助朋友时,却又权衡得失;有的人却以物质作为衡量朋友的标准;有的人交的是酒肉朋友;有的人喜欢交义气朋友,等等。你是如何评价这些现象的呢?男女之间存在着友情吗?
如此朋友
与势交者,势倾则绝;与利交者,利穷则散。
1.收集关于友谊的故事
2.收集关于古代表现友谊的诗歌
3.收集关于表现友情的名言警句
4.回忆你与好朋友之间的感人的友情故事
收集资料
一.讲述你知道的关于友谊的故事
1.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革命友谊, “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2.管鲍之交 ,千古流传
3.桃园三结义
4.歌德、席勒
5.鲁迅、瞿秋白
6.唐代的白居易、元稹是交往很深的朋友,有着共同的政治观念和文学创作理念,在长期的逆境中患难与共、亲密无间。有一次,元稹收到白居易的来信,未开封就热泪盈眶、泪流满面,可见交往之深。 7.柳宗元、刘禹锡是一对挚友。刘禹锡的母亲去世,他护灵返家途中,忽得到好友柳宗元去世,悲痛欲绝之际,停放好母
亲的灵柩,就赶去未柳宗元料理后事,并收养了柳的一个儿子。
友谊地久天长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
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二、你能说出一些古代表现友谊的诗歌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7.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8.千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难求;
古诗中的友情
1.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
2.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
3.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 叶芝
4.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列宁
5.有了友情,你便有了同类,有了前进的明灯!否则,你只能在人类的荒原上孤独前行。
三.讲述你知道的表现友情的名言警句
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培根 7.只有宽广与聪慧的心灵,才能发现友爱之情。 ——海涅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9.“贫穷”是朋友的试金石。 ——英国谚语 10.只要你告诉我,你交往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 ——歌德 11.在世上所有的手法里面,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一种。 ——巴尔扎克
12.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1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4.友不论多,得一位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可谕千古。
15.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林肯 16.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 迅
17.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政治的严正的朋友。
--- 爱因斯坦 18.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 普 希 金 19.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 马 克 思 20.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马克思
2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经 伐木》) 2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 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颜渊》) 24.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 颜渊》) 25.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
四.讲述你与好朋友之间有感人的友情故事
写上一句或者几句赞美你的同桌的话,亲手交给他(她)。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我们也曾终日消遥/荡桨在碧波上/但如今却劳燕分飞/远隔大海重洋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拓展讨论3
评估自已的友情状况,向朋友表达自已的情感时,朋友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老师寄语:相识是缘,相知是福,成为挚友是幸,我愿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共同谱写一曲人间至真至纯的友情之歌。一起听歌《朋友》
珍惜友谊
歌曲《朋友》
朋友
演唱:周华健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麽 真爱过才会懂 会寂寞会回首 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 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2.巴金这个人……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吴泰昌,《文艺报》前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吴泰昌是文坛的有心人,多年来,他随身总是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小笔记本,一是一架口袋型的自动相机。在种种文友之间相互拜访与聚会中,种种文坛盛事或笔会里,他会随时举起相机“嚓”一下,或者掏出小本子把一些谈话及细节飞速地记录下来。吴泰昌是站在明天的角度来观察今天,选择今天,记录今天和收藏今天的。当“今天”渐渐成为历史时,这些资料珍贵的历史性便一点点显现出来。吴泰昌对文坛有浓烈的热情。他与文友们真诚交往,尊敬先辈,亲切后生。为人又急公好义,替人出力,排难解纷,不辞辛苦。从他个人的角度看,文坛是情感化的。他把文坛看做花坛。所以他才会这样珍视文坛的点点滴滴。
对于泰昌之散文,文学大家们早有定评。孙犁说:我很喜欢读泰昌的这类文章,文字流畅,考订详明,耐人寻味。钱钟书云:你是“文学世家”,又有轻灵的手笔,所以兼有史料价值和轶事笔记的趣味。吴组缃曰:我把《论语》、《孟子》都看作散文;泰昌的散文,正是这样一路的散文;它们的特色,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的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
【相关资料】
①冰心简介
冰心(1900.10—1999.2),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和《春水》,儿童文学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有《往事》、《关于女人》等。
冰心那种清丽、自然并夹杂着古汉语韵味的语言,那些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个人叙述风格的文体,则被人们称之为“冰心体”。而以文本内容而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冰心写作的母题。在冰心的故乡,建有“冰心文学馆”,有一个配套的公园,名为“爱心公园”。
②巴金简介
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1920年5月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5月离家到上海,1927年赴法国巴黎,创作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回到上海,继续从事翻译和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火》;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
几十年坚持不拿工资、不吃皇粮、不要待遇的作家,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巴金。
③巴金与冰心的友情
巴金与冰心的友情,是中国文坛可供后人大写特写的佳话。他们相识于30年初。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年轻的巴金随靳以一起去见冰心。巴金在离开老家的那年夏天,还在老屋宽敞的院子里,与弟弟们一起读冰心的《繁星》。那时,他们每人还学着作了一首诗。这些稚嫩的诗句,巴金至今都还记得。巴金说,他年少时比较孤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冰心的作品,非常喜爱。他感到冰心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母爱,温暖了他那颗孤独的心。
这次见面拉开了俩人长达60余年的友情序幕。在冰心眼里,巴金就是她的亲弟弟。1984年,冰心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一直拿他(巴金)当弟弟看待。几十年来,相知愈深。解放后,我们还一同参加过出国访问。最后一次一同出国的机缘就是1980年春到日本访问。那次出国,我的女儿吴青和他的女儿小林都参加了。小林叫我姑姑,吴青叫他舅舅,仿佛我们就是亲姐弟似的。”有一次巴金在病后要访问香港,冰心很不放心,特意写来长长的信,关照他要好好注意休息。而这时,冰心自己已患了脑血栓病。巴金收信后十分激动,立即回信道:“您的友情是更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更大的勇气。”在巴金心目中,冰心不仅是大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在巴金众多文章和给冰心的信中读到这样的字句:“70年了,我还在跟着您前进!”“我常想,您好像一盏明亮的灯,看见灯光,我们就心安了。”“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不料,冰心这盏明灯却在二十世纪末熄灭了。这时,巴金正苦苦地与疾病抗衡,生命危在旦夕。没有人将这一不幸消息透露给他。在抢救室度过几十个不眠之夜以后,这一天巴金转入监护病房。在医生查完房后,久末开口的巴金突然嚅动着嘴唇,似乎在说着什么。小林急忙探身前去,细细地辨听,巴金终于费劲地说出3个字:“打电话。”小林问道:“打给谁?”巴金说道:“给冰心。”小林一楞,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住了。稍倾,小林机智地回答:“医院不能打长途,晚上回家打。”巴金固执道;“现在就打。”小林问道:“你要说什么话?”巴金说:“告诉她,我没事。”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巴金的第一愿望就是给冰心打电话,告诉她自己没事,让她放心。可见冰心在巴金心中的地位,可见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识记积累】
1. 字音
钦(qīn)佩 慷慨(kǎi) 聘(pìn)任 压抑(yì)
缔(dì)结 惦(diàn)念 领衔(xián) 笃(dǔ)厚 应酬(chóu) 滞(zhì)留 吴文藻(zǎo) 胡絜(jié)青 靳(jìn)以
2. 成语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真挚淡泊,互相仰慕,互相支持,达到很高境界。
淡交如水:意思是君子交往,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做贬义。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一派的就攻击。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课文初探】
1. 你怎样理解“巴金这个人……”这几个字?
2. 冰心和巴金的友谊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宁谧(mì) 蜷(quán)曲 饭甑(zèng) 敷衍(yǎn)
B蓊(wěng)郁 粗犷(guǎng) 隽(juàn)永 百舸(kě)
C峥嵘(róng) 教诲(huì) 绮(qǐ)丽 弥(ní)漫
D滞 (zhì)留 苍虬(qiú) 亘(hèng)古 缔(dì)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愣住 报销 淡交如水 佣挤不堪
B.摇拽 摇撼 赏心悦目 安然无恙
C.刮痧 虔诚 树绡 大道若弦
D.恬静 黑黝黝 漂泊天涯 凉飕飕
【疑难探究】
1.“‘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作者又怎样试图写尽他呢?以这句话为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怎样理解巴金眼中的冰心?
【文段精析】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1985年冰心爱人吴文藻教授去世,巴金深为悲痛。冰心说,我暂不给巴金写信,你将一些情况告诉他,叫他放心,我好好的。过了不久,吴青写信给巴金,巴老在给吴青的回信中说:
“吴青:
听泰昌说文藻先生逝世,非常难过。想写封信给你,但手抖得厉害,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我只能说:‘务望节哀!好好地照顾你母亲!’我知道冰心大姊是想得开的。请她多多保重。……”
1986年5月18日上午10时,冰心应北方月季花公司邀请去花房赏花,邓颖超得知这个消息,10时40分赶去看望冰心。关于两位老人在月季花丛中相会的情景,冰心当天下午叫我去,说给我听,我随即写了一篇散记发表在《文艺报》上。文章见报后,冰心又叫我去,详细对我说,叫我告诉巴金。我说巴老看《文艺报》的,他肯定会知道,但冰心说,你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你写的内容是听我说的,我上次说给你的是打算公开的,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再给你讲,告诉一下巴金,也让他高兴,文藻去世后,他一定担心我情绪不好。
引用巴金给吴青的回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巴金不知道讲什么好,原因是:
冰心为什么要“我”将更多细节告诉巴金?表现出冰心怎样的性格品质?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慷慨(kǎi) 聘(pìn)任 忏(qiàn)悔 憧(chōng)憬
B.干涸(hé) 钦(qīn)佩 领衔(xián) 笃(dǔ)厚
C.呼吁(yù) 撒(sǎ)谎 缔(dì)结 惦(diàn)念
D.撒(sā)种 和(huó)泥 滞(zhì)留 琴弦(xuán)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户藉 纯真 捐赠 尽情享受
B.透澈 压轴 报销 大道若弦
C.倡议 坦率 钟爱 树碑立传
D.病榻 沧桑 忧郁 哈蜜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友情是超然物外的,贵在交心,而非交物,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B.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了激浊扬清,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C.这个水库大坝如果不能够抢在洪水到来之前合龙,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冰心说,巴金的这种性格几十年还是这样,内向,忧郁, 心里有团火,有时 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以上这 字画,将来我“走”后也要捐给文学馆。这种资料是文学馆 的。
不过 暴发 几幅 必须
但 暴发 几幅 必需
但 爆发 几幅 必需
不过 爆发 几副 必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11-13题。
关于友情(节选)
余秋雨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
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 A 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甲)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 B 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 C 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牴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乙)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1.下列三个短语是从原文A、B、C三处抽出的,请重新将其对号入座(填短语前的字母即可)。
A. B. C.
a: 数量的堆积 b: 血誓重罚 c: 稀释浓度
2.文中画线句子(甲)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句子(乙)中的“模糊的耳语”、“怪异的气息”指的是什么?
4.为了防范友情破碎,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你认为真正的友情应该是怎样的?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示例,以“歌”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的比喻句。(句式可以与示例不完全相同)。
示例: 酒
(l)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
(2)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
歌
(1)
(2)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冰心:巴金这个人……
【课文初探】
1.这几个字是由冰心口中说出的,说明冰心对巴金的了解并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留有余味。
2. 巴金从小就爱读冰心的作品,仰慕其人品、文品。后来有了交往,几次一同出国,以姐弟相称,冰心与萧珊的交往也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1. A 2.D
【疑难探究】
1.如冰心所言,“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正因为写不尽,所以反而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作者和读者去发挥。作者写巴金,从材料的来源来看,一是冰心的言谈,一是巴金的书面材料。冰心和“”谈起巴金不拿工资,不报机票的事;冰心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金是讲真话的”;冰心如是评价巴金:“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引用巴金的书面材料共四则: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的信;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巴金为《冰心传》写的序言《思想不老的人才永远年轻》;巴金给冰心的题词。除此之外,也有正面写巴金的,如:如成立现代文学馆,并带头捐款献物;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通过以上材料,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巴金是一个勤奋、认真,敢说实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具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以《冰心:巴金这个人……》为题,有这几个方面的作用:⑴体现了本文通过冰心侧面写巴金的写作思路。巴金这个人主要是通过冰心的言谈来表现的,读来真实、亲切。⑵揭示了表现冰心、巴金纯真友情的主题。题中包含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而冰心这一句话,又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相互的了解、仰慕和支持。⑶文章有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写生活上的,也可以写事业上的;可以表现人物的人品,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文品。
2.文章借巴金之口谈冰心的不多。我们可以从引用巴金的几则书面材料中找到所需的信息。巴金在写给冰心的书信中说:“同'五四'时期开始的我国新文学的关系太深了。叶圣老同您,你们两位是仅存的两大功臣,无论如何应当给你们树碑立传。”巴金在给《冰心传》写的序言中说:“劝她休息,盼她保重,祝愿她健康长寿。然而病榻前,书房内,靠助步器帮忙,她接待客人,答复来信,发表文章。她呼吁,她请求,她那真诚的语言,她那些充满感情的文字,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都是为了我们大家熟悉的忠诚老实的人民。她要求'真话',她追求'真话'……”巴金给冰心的题词:“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在巴金眼中,冰心为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的前途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是一个乐观向上,勇于追求人生目标的女性。在生活上,冰心为他摆脱孤独;在事业上,冰心给他指明方向。表达了巴金对冰心的仰慕、关切与敬意。
【文段精析】
1. 引用巴金的回信,表现了巴金在冰心丈夫去世后的深沉悲痛和对冰心的真诚劝慰,反映了他们友情之深。同时,这一段话也为下文写冰心赏花后托“我”告诉巴金让他高兴作了铺垫。
2. 内心悲痛,说不出话来;很不愿提及这件伤心事;除了安慰不能再说什么,而冰心大姊也是想得开的。
3. 冰心为了让巴金高兴,不要担心她的情绪不好。表现了冰心感情细腻、充满爱心、无私忘我的品质和大姐的风范。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B A忏(chàn)悔 C撒(sā)谎 D撒(sǎ)种
2.C A籍 B透彻 D哈密瓜
3.D 感彩不当。
4.C
【诗歌鉴赏】
不要。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
【阅读提升】
1.b、c、a
2.历史上凡是以结帮派、立帮规的方式来维系友情的,友情都终将破碎,甚至带来仇杀和伤亡。
3.“模糊的耳语”、“怪异的气息”就是作者说的“异质”,即给友情添加了太多的义务,提出了阴晦隐秘的想法,造成了不该有的阴影。
4.前一问:想出了捆扎友情、淡化友情、粘贴友情等办法。后一问是开放的题目:即可以根据作者所否定的内容来概括,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语言表达】略
【写作训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