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化学学霸小灶作业】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附解答)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上化学学霸小灶作业】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附解答)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09: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
(2)浓硫酸的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 )
(3)铁易生锈属于物理性质( )
(4)“汽油易燃烧”这一叙述属于化学变化( )
(5)“酒精在挥发”这一叙述属于物理性质( )
(6)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体现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
[核心知识]
物质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判断: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易错点拨]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字眼。
1.[2020·长沙]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2.下面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块:我是紫红色固体
B.金刚石: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铁钉:我会生锈
3.下列性质的描述,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镁条易折断
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4.[2019·温州]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5.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锌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汽油和自来水
闻气味
C
食盐和白糖
加水溶解
D
陈醋和酱油
品尝
6.常温下,有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鉴别二者的正确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用燃着的小木条
D.观察状态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图1-1-6
8.[2020·台州]
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9.[2019·石景山期末]
用图1-1-7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在蜡烛火焰外部抽气后进行振荡。实验中体现出的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石蜡熔点低
B.石蜡具有可燃性
C.石灰水为无色液体
D.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图1-1-7
10.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钛制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是钛的    性质;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到95
℃以上便可恢复原形,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反应”,属于    性质。?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 
。?
(2)酒精的化学性质: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 

(5)酒精的用途: 
。?
12.某地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水溶性
易溶于水,在15
℃时100
g水中可溶解81.5
g
易溶于水,在15
℃时100
g水中可溶解35.8
g
熔点
271

801

分解温
度或
沸点
320
℃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13

跟稀盐
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
不反应
(1)根据上表信息,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

,?
② 

(2)请你写出一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
 
。?
13.用如图1-1-8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图1-1-8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字母)。?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14.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化学符号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
℃,沸点为-151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其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写三点)。?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
 
。?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
1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同学们一定见过晶莹剔透的水晶,你知道它的成分吗?其实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很高,硬度很大,不溶于水,常温下二氧化硅能与强碱溶液缓慢反应。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硅酸钙,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也不与一般的酸反应,却可以与氢氟酸反应。
二氧化硅用途十分广泛。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此外,二氧化硅还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电子部件等。今后二氧化硅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示:氢氧化钠是强碱)
(1)写出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答出一点)。?
(2)用氢氟酸将精美的图案刻蚀在玻璃上,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室中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应用  
  (填“玻璃塞”或“橡胶塞”)。?
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
[核心·易错]
(1)√ (2)√ (3)× (4)× (5)× (6)×
[应考能力提升练]
1.A [解析]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2.D
3.D [解析]
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其余三项属于物理性质。
4.D
5.C [解析]
食盐和白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无法鉴别。
6.C [解析]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B、D项所列方法不能鉴别两者。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故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使小木条燃烧得更剧烈的是氧气,使小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7.D [解析]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且为深灰色,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煤用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来灭火。
8.C [解析]
由于七氟丙烷可以作灭火剂,所以其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BD [解析]
石蜡燃烧、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二者均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10.物理 化学 物理
11.(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2)易燃烧 (3)汽化
(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解析]
(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3)酒精汽化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5)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这属于酒精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依据),而物质的变化则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12.(1)①易溶于水(或在15
℃时100
g水中可溶解81.5
g) 
②熔点为271

(2)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到320
℃以上,若放出有臭味的气体,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合理即可)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通过“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温度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于水;“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通过不同物质与同一物质作用时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此方法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加热法、点燃法等。
13.(1)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2)AC
[解析]
(1)铜具有导热性,因此可使火柴燃烧、石蜡熔化。(2)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火柴燃烧说明酒精、火柴具有可燃性。
[初高衔接拓展练]
14.(1)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
℃,沸点为-151
℃(或密度比空气略大或微溶于水)
(2)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3)调节心脑血管等
15.(1)无色晶体(或熔点高或硬度大或不溶于水) 
(2)化学 (3)橡胶塞
[解析]
(3)从科普短文中可知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发生反应,故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以防止二者反应,而使塞子不易打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