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2《 归园田居》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2《 归园田居》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6 07: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陶渊
明著
归园田居(其一)
“菊外人”:陶渊明
名:潜
潜”是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引申为“隐藏,不露在表面”。人如其名,屡仕屡隐,最终离开官场,把自己“藏”了起来,回归了天性。
字:渊明
渊的本义为回旋的水。渊明即深潭清澈、明亮、无杂质,寄寓着他清澈的性情和高洁的人格
号:五柳先生
“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陶渊明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又名:潜,字:元亮(渊明),东晋诗人、散文家。
“田园诗人”(田园诗派之鼻祖)
“隐逸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羁鸟(jī)
守拙(zhuó)
榆柳(yú)
荫(yìn)
暧暧(aì)
樊笼(fán)
正音:
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韵:气质,情致
羁:约束
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遮蔽
关鸟兽的笼子,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情境模拟: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好友颜延之

解题
归向何处?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园田居(田园、自然)
尘网,樊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意”or普通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深巷、桑树
八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这些景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白描
手法

草屋


纯朴自然
祥和
宁静
景语
情语
恬淡
闲适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质朴自然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情景交融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一些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作者描绘了一幅十分宁静祥和、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田地,茅草小屋有八九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昏暗中可以看见远处的村庄,村落的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狗叫声从幽深的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



诗人笔下的田园只有宁静祥和、充满诗意吗?
开荒南野际
开荒南野际
补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0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02
03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
04
夏日长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愿晨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4)久在樊笼里。

本性使然,厌恶官场。
为何而归(从诗中来看)
出仕原因
济世安民猛志逸四海(陶渊明《杂诗(其五)》)
生活所迫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时代特点
东晋政局: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刘裕篡逆
东晋朝廷:门阀森严,政治腐败
官场现实:尔虞我诈,阿谀逢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陶渊明从孝武带大元十八年(393)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1.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2.公元398年,35岁人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
3.
公元404年,40岁离家,人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
4.公元405
年,41岁转人建威将军、江州制史刘敬宜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
5.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
出仕经历
时代混乱,政治黑暗。
为何而归(从以上资料看)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序)
诗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他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守拙
陶渊明坚守的是什么?
自己的天性
自然的生活方式
田园的诗意和闲适
纯净的心灵
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精神和人格的独立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在中国诗人里边,内心之中最有持守的、最能够掌握自己的诗人,就是陶渊明。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
拓展延伸
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坚守,你认为人生最应该坚守的是什么?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