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17: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9课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①时间:20世纪初。
②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③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②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条件: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现代科技的进步。
②结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多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③消极影响:这些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2)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
(5)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问题思考2: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1)苏联
①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②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
(2)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发展中国家
①条件:二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②特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③趋势:20世纪70年代前期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问题思考3: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如何?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何贡献?
(1)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3.21世纪以来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1.背景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提高关税、货币贬值保护本国贸易。
(2)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性质: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过程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关贸总协定的影响:
积极:推动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消极: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发展:1995年,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贸宗旨:
各成员力求···合理利用···确保···建立······
影响:
①世界贸易组织····直接降低了···,刺激了···,提高了·····
②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时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两大支柱:
①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短期贷款、国际收支调整(金融危机)
②1945年世界银行: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中长期贷款、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
各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
美国为中心,美元为主导
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自1981年到2005年6月,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总承诺额累计近391亿美元,共支持了263个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32%)、城市发展(22%)、农村发展(22%)、能源(14%)和人力开发(4%)等领域。
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不仅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例如,云南鲁布格水电项目是世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水电项目,它率先引进国际竞争性招标,
又如,京津唐高速公路是中国第一条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跨省市高速公路,推动了中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等。
世界银行与中国
2、现代金融:
(1)主导趋势:20世纪90年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两面影响: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
②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
(3)电子金融网络金融: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其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1)2009年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3)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课堂检测
1.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  )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C
2.据资料记载,截至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  )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D.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C
3.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开始实施其国有化竞选纲领。在此期间,工党政府陆续颁布了8个重要的国有化法令,包括将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并使之具有中央银行的资格。据此可知英国
(  )
A.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政权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
D.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