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
开辟革命新道路
1.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
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后,获得土地的农民“没有人敬神,菩萨都烧了,许多农民家里以前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这反映了土地革命
A.导致农村传统文化发生根本变革
B.促进了农民阶级与先进思想的结合
C.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
D.动摇了农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3.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中指出:“中国农民斗争的主要目标,是要推翻地主的封建式的剥削和统治。”所以在政治议案中“没收一切土地”提法的基础上提出“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毛泽东后来在《兴国土地法》中将其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出来。这说明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土地革命的对象问题得到明确
C.国共第二次合作迫在眉睫
D.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4.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材料中所反映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5.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提出符合中国国情道路是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中国共产党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早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1929年,国民党三大声明:“自十六年四月至是年十一月,为本党克复长江流域后,因共产党继挟持武汉军政机关,以谋倾覆本党,乃不能不大举清党。”该声明说明
A.国民党面临倾覆危险
B.共产党将受到国民党“清剿”
C.北伐战争未取得胜利
D.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8.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
A.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
B.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
C.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
D.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11.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的漫画《财神图》,对联下联“垄断独占中中交农”,横批“一手遮天”。该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统制经济”政策的推行
B.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D.西方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1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13.1928年到1931年,为应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公债由政府控制的银行以面额的5到7折销售,而还本付息则是按原价计算,于是很多人利用关系从银行低价购买债券,等政府高价偿还。据此可知,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客观上
A.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D.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崛起
14.1928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收到毛泽东5月2日信后复函:“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湘赣或赣粤边界以你们的军事实力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造成割据的局面向四周发展而推进湘鄂赣粤四省暴动局面的发展。”该复函表明了
A.中共党内思想达到空前团结与统一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基本确立
C.中共中央对湘赣边界割据的肯定和期望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成为党内共识
15.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市政府拟定《南京绸布业商店货品标明规则》,规定布业商店贩卖货品时必须标明货品为“国货或某国货”,如将非国货冒充国货,查明后即处五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旨在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C.加快官僚资本的扩张
D.配合经济统制的实施
16.“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政府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制度设想与欧美宪政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实践。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共中央第16号通告,是要求大家尽快的团结起来发起暴动夺取政权,这是城市中心论的反映,体现了左倾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实际,因此也不能推动革命运动的快速发展,排除AB项。故选D项。
2.B
【详解】
根据“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可得出,土地革命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农民阶级也逐步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B项正确;农村传统文化没有发生根本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解放区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被废除,国统区则没有,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
根据题干“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可知毛泽东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调动农民生产斗争的积极性,B项正确;中共六大是1928年召开的,当时社会主义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排除C;D不符合1928年的史实。故选B。
4.A
【详解】
材料信息“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体现了毛泽东发展根据地经济,增加根据地财政收入的思想,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联合各党派和阶层进行斗争,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军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项正确;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释了中国革命要分两个步骤,排除B项;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找到的,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在1924-1927年,这一时期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国民党诬陷共产党挟持武汉军政机关,意图倾覆国民党,因此要大举清党,由此可知国民党意图对共产党进行“清剿”,故选B;是共产党面临国民党的“清剿”,而非国民党面临倾覆危险,排除A;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排除C;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就已经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排除D。
8.D
【详解】
1930年和1933年,国民政府两次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而且提高的幅度还有所增加,这是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正在进行,目的是发展农工商业,而不是改变财政困难,所以这一举措是可以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D项正确,排除C项;1927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关税自主,排除A项;1931年日本开始侵华后,国民政府并没有积极抵抗日本侵略,排除B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土地法》由毛泽东撰写、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928年12月制定的,是对1927年冬至1928年冬一整年内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A项正确;《兴国土地法》颁布于1929年,排除B项;《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颁布于1946年,排除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中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
因此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蒋宋孔陈”“独占中中交农”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政策,对金融业形成垄断,A项正确;统制经济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排除;材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无关,C项排除;经济大危机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故选A。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因此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选B。
1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28年到1931年,很多人利用关系,从政府控制的银行低价购买债以获得暴利。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分人很大可能是国民政府的官僚,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聚敛财富,这一现象加速了民国官僚资本的崛起,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发行国债的情况,与“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有力地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排除C项。
14.C
【详解】
材料中中共中央指示毛泽东今后的基本任务是,发动湘赣或赣粤边界工农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扩大割据局面,这表现出中共中央对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割据斗争的肯定和期望,故选C;1945年,中共七大上,中共党内思想达到空前团结与统一,故排除A;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故排除B;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故排除D。
15.A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抑制列强的商品,排除B;材料与官僚资本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统制经济,排除D。
16.A
【详解】
根据“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可知,民歌反映的是1928年井冈山会师。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朱德、陈毅所率的部队与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选A;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政府,排除B;当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C错误;1930年国民党开始发动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排除D。
17.(1)同: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②分权制衡。异:①欧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②欧美为代议制民主,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2)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
【详解】
(1)同:根据材料“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均主张人民主权;根据材料“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均主张分权制衡。异;根据材料“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根据材料“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和所学知识可知,欧美为代议制民主,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2)实践:根据材料“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
18.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作用: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详解】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可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第二小问“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三小问这条道路开辟的意义,根据材料信息“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材料信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可得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再结合所学,这条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