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1群落的结构分层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1群落的结构分层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06: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层级一--课堂基础练
1.(202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
C.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
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2.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
A.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
B.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种间竞争
D.互利共生、种间竞争、寄生
3.(2020·菏泽检测)关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
C.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4.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分层现象,各自有不同的生态位
B.三种鱼对食物和栖息地均存在种间竞争现象
C.此图表明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5.(2020·郑州质检)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目测估计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个体
C.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标明取样地点和时间等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
1-5
BACDC
6.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
A对应曲线图________,B对应曲线图________,C对应曲线图________。
(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______表示的种间关系。
(4)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后同)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答案 (1)③ ② ① (2)二者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当 (3)② (4)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5)种群 群落
解析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图③;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当的两种生物,它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对应曲线图②;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图①。(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是两种生物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3)图①所示为捕食关系,若b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图②所示为种间竞争关系,若b死亡,对a有利;图③所示为互利共生关系,若b死亡,对a不利。(4)若狐死亡,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兔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内关系的研究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种间关系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层级二--课时提升练
题组一 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2020·邯郸调研)下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高山冻原
D.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
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题组二 群落的种间关系
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按蚊幼虫与藻类是捕食关系
D.鱼类与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
4.在我国古代有较多关于生物间关系的诗句、农谚、歇后语等,下列说法没有体现捕食关系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5.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
题组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6.(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
C.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
7.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
A.季节性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昼夜变化
题组四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8.为了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9.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
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
1-9
AABCA
AAAB
10.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林鸽
长尾山雀
鹪鹩、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_______现象。
(2)该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_______有关。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___。
答案 (1)垂直结构 分层 (2)光照 (3)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竞争
层级三--综合加强练
11.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种群中某一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12.下列关于物种生态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B.同一生物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他们的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D.一些生物通过空间的垂直分离避免竞争
13.在某自然区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
B.物种B、C之间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
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
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均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
14.(2020·辽宁丹东模拟)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m2)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三个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15.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又具有水平结构
11-15
ACDDD
16.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捕食 种间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 (4)大草履虫(捕食者)数量增多
解析 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图中三条曲线根据放入的时间先后判断:A是枯草杆菌,C是大草履虫,B是双小核草履虫。曲线C在c~d段下降是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的加入,竞争压力大,大草履虫处于劣势,数量下降,而曲线A在a~b段下降是由于此期间大草履虫数量增多。
17.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培养,最好选择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种间竞争 捕食
解析 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它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