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2种群数量的变化分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2种群数量的变化分层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06: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分层训练
层级一--课堂基础练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④提出合理的假设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J”形增长曲线中λ大于1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3.(2020·北京清华附中检测)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4.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形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5.某研究小组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图甲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视野中每个黑点含2个酵母菌),图乙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图乙中第4~7
d酵母菌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5
ADCBA
6.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某一区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形;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填“t1”“t2”或“t3”)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化将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增长型
(2)t2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2时捕获该鱼并使捕捞后维持在t1时的数量,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波动 种内竞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层级二--课时提升练
题组一 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
1.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  )
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
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影响
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
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
2.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m·2t
B.m·220 C.m·22t
D.m·23t
3.(202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形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
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4.下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
B.维持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
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d点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
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形曲线
D.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题组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7.(2019·大庆铁人中学高二期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操作顺序正确,对计数结果无影响
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C.取酵母菌培养液时,直接从试管中部吸取即可
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8.(2019·泰安高二检测)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样品
1
2
3
4
酵母菌数量(个/mm3)
1
210
820
1
210
1
000
pH
4.8
5.4
3.7
5.0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是出生率>死亡率
B.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
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
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
mm×1
mm×0.1
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
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1-9
BDDBD
CBAD
1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答案 (1)J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
(4)80 偏大
层级三--综合加强练
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12.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可使该种群K值提高
B.在b点,曲线Y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
13.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
1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
B.第4~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20年间的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
15.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形增长,在c点之后呈“S”形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16.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一般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达到最大值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11-16
BADCC
D
17.(2019·邢台模拟)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和迁出)。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A曲线表示的种群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2)图甲中B曲线呈“________”形,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____(填“A”或“B”)形曲线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
(4)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时________(填“是”或“不是”)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答案 (1)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或理想条件下) (2)S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3)A 增长型 (4)不是 不变
解析 (1)题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由此可推知该种群在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的理想环境中生活。(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λ>1且保持不变,可推知该种群数量在此期间呈“J”形增长,即图甲中A曲线。由此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4)图乙中在10~20年间,λ值都小于1,表示该昆虫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该昆虫在第15年时的种群数量不是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λ值都等于1,表示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18.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在相同容积的培养瓶中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实际上是研究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分析a组能否沿此趋势无限延伸?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原因。
(2)在下图绘出d组10~80
h的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图。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降低,写出其可能的限制因素。
答案 (1)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浓度或代谢废物的浓度或pH变化等合理答案即可) 不能 因为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
(2)如图所示
(3)营养物质不足或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积累或pH改变
解析 (1)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条件包括培养基的营养条件和培养的温度、pH等。由于培养基提供的营养和培养瓶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2)由于d曲线呈“S”形增长,所以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3)由于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造成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说明原因是培养基的问题,营养物质不足、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或pH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