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分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分层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18: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分层训练
层级一--课堂基础练
1.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  )
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
B.泰山上的灰喜鹊
C.太行山上的松树
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4.(2019·济南高二检测)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动物种群密度减小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5.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图中黑点表示计数的个体。下列样方中个体数量统计错误的是(  )
1-5
BCCCD
6.依据以下资料分析问题:
资料1 下图为某地7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资料2 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15.2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113.355
2万人,增长4.92%。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5%。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65万人。下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资料3 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
(1)由资料1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的是___;属于稳定型的是___;属于衰退型的是___。(填字母)
(2)由资料2分析: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资料3分析:种群的________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1)A、D、F C、G B、E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性别比例
层级二--课时提升练
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中每平方千米猞猁的数量
C.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D.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值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8只,第二次捕获24只,其中有标记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8
B.24 C.12
D.96
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4.(2020·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①性别比例 ②物种数目 ③年龄结构 ④出生率、死亡率 ⑤种群密度 ⑥代谢类型
A.⑤⑥
B.②⑤ C.③④
D.②⑥
5.(2019·重庆校级月考)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③所示类型
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②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6.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升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7.(2019·云南昆明一中月考)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题组三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9.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1-9
BCDDD
BABC
10.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5)如何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C (4)A (5)如果为增长型,预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为稳定型,预测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为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析 (1)A曲线表示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曲线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曲线表示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3)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结构将成为衰退型。(4)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上升,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层级三--综合加强练
1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幼年个体数量大于成年个体数量时,种群密度一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适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生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生殖期个体数 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最大体长、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越大,个体的体型越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竞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激烈
13.(2020·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二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值偏大
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利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14.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的种群密度
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15.(2019·大庆模拟)图甲表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乙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B.图甲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
C.图乙所示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逐渐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甲中的种群特征
16.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1-16
CBACA
C
17.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______________,以减少误差。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样方法
(2)随机取样
(3)平均值
(4)变化曲线如图
(5)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保护等)
18.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段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解析 (1)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比例为1∶1∶1,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因此为稳定型,数量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