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连届生选择题突破辅导课件(5)(大纲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连届生选择题突破辅导课件(5)(大纲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6-11 17: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植物的新陈代谢
1.下列对农作物采取的措施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常常保留移栽幼苗根部的土壤 ②常常在移栽前摘去幼苗的部分叶片 ③常选择傍晚、阴天移栽幼苗 ④常选择带有芽或幼叶的枝条扦插 ⑤以上措施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植物萎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保留移栽幼苗根部土壤的目的是防止破坏根尖。摘去幼苗部分叶片,常选择傍晚、阴天移栽幼苗都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常选择带有芽或幼叶的枝条扦插,是因为植物幼嫩部分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B
2.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迅速发生萎 蔫,此时比较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从题目条件看,植物刚移栽根还没
有长好,但由于强光下蒸腾作用强烈,根对水分的吸收不能达到需求,因而
叶片失水引起萎蔫,所以是①>②>③。
答案: B
3.如图为叶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过程中所含的矿质元素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描 述符合图示的是(  )
A. a为Mg,b为N
B.a为Fe,b为Ca
C.a为Fe,b为Mg
D.a为N,b为Ca
解析:由图可知b元素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说明该元素是可再利用的元素,而a元素的含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元素是不可再利用的元素。
答案: C
4. (2010·新课标全国卷,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 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比较辨别能力。A项 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其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B项[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C项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没有[H]的积累;D项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 D
5. (2011·苏州调研)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囊状体的薄膜上产生的物质是(  )
A.C3、C5和葡萄糖     B.C3、C5和ATP
C.ADP、[H]和O2 D.ATP、[H]和O2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体的薄膜上进行,主要的变化是ADP合成ATP和水的光解,ATP、[H]和O2均在这一阶段产生。ADP、C3、葡萄糖等为暗反应的产物。
答案: D
6.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和ATP,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和ATP,第三阶段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能量。
7. (2011·北京崇文模拟)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黑暗环境中甲结构将停止其生理活动
B.甲、乙两结构均能产生ATP并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植物正常生长时,乙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甲结构吸收
D.通过增 施农家肥可以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促进乙的生理活动
解析:甲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甲表示线粒体;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乙表示叶绿体。A错误:在黑暗环境中,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不停止;B错误:线粒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叶绿体各项生命活动(除暗反应),而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错误:植物正常生长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远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乙结构产生的O2除部分被甲结构吸收外,大量氧气还要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D正确:适当增大CO2浓度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D
8. (2011·启东中学测试)炎热夏季中午,植物为了防止失水过多往往“采取”应急保水措施,此时(  )
A.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B.光合作用停止
C.因为缺少水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停止
D.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解析:炎热的夏季中午,由于温度过高,植物蒸腾作用异常强烈,植物叶片失水过多,不利于植物的生存。为了减少 水分的散失,植物叶片细胞发生应激性反应,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但同时大气中的CO2也不能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使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
答案: A
9.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 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突然停止供给CO2,暗反应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的量减少,[H]积累增多。随时间的延长,由于叶绿体内部因素的限制,[H]含量达到最大后不再增加。
答案: B
10.如图,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大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为无关变量
B.若虚线表示净产量,则在0~35℃的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
C.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植物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代数和
D.若虚线表示净产量,则某一温度下,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值等于两个曲线的纵坐标的值之和
解析:图中的横坐标是温度,可知温度是自变量,故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为无关变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大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先下降,可知表中的实线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当虚线表示净产量时,总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净产量)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和。
答案: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