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6 20: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习作: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材分析】
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带来的好处。课本呈现的插图从一处美丽的风景,早晨街道的一处场景,学校教室课间场景等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可观察的对象,进而激发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或场景的愿望,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教学目标】
1.
通过结合精读课文、联系生活等方式,寻找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2.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逐步完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清楚地表达出来。
3.
能够主动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会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有重点地对事物或场景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前两次课我们阅读了《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文章,大家对文中的”王子”和杨梅一定记忆犹新吧?其实,能够让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如此生动形象,少不了文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世界永远是五彩缤纷的,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品悟。
同学们,你觉得你生活的世界美丽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相信你一定有了更多有趣的发现,对吗?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出示课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1.当然,我们不可能写下整个世界的模样,(出示题目)请自由朗读文题,看看今天我们要写什么呢?
2.这次习作写什么?(相机板书副标题:一种事物、一处场景)
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学生认真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情况,从中聚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想一想自己都是如何观察的,又观察了事物(或场景)的哪些方面?
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大树、上学路上的情景、课堂上的场景),引导学生有所启发,准确进行回顾整理。
2.将整理好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注意将自己对事物特点的了解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然后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予以询问、质疑。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
生:我认真观察了我家小区里的一棵桂花树,一开始我只是闻到了香味,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后来我认真寻找观察,才发现香味原来是桂花树散发出来的。
师:老师不是很明白,这段时间已经过了桂花开放的时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后来问妈妈,她告诉我这是“月桂”,一年会开很多次花,只是香味淡一些罢了。
师:你通过认真观察、询问等方式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不错!
4.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次提醒他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真观察
,又要运用到多种方式(看、听、摸、闻),同时,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段发生的变化(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再次根据本单元学到的几篇文章简单理解要求的意思。
预设:
《我爱故乡的杨梅》描写杨梅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眼睛去观察它的大小、颜色、外表的刺;用舌尖去碰触,感觉到细腻而柔软;味道
是那鲜嫩多汁、酸甜可口。
《我家的小狗》作者捕捉到了小狗的淘气可爱,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选取的两件事,也是主要描写它行为的变化,而非静态地描摩“王子”,“王子”的一举一动让人忍俊不禁。
《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最后是从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两个方面来展开描写,突出了它颜色鲜艳、动作敏捷的特点。
《金色的草地》本文写的是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草地上玩耍时,无意间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里会变色,并通过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了解变色原因的故事。
师:要写好任何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细致认真的观察
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观察并不意味着只用眼睛看,你们可以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舌头品尝、甚至充分调动你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去不断完善你的观察结果,如果事物本身在变化,你的观察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你随物动,因为很多事物并非是墙上的一张画,静立在那不动的。
四、补充一些写作要求:
(一)要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出示片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最突出的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出示)
《我家的小狗》:淘气可爱
《搭船的鸟》:颜色鲜艳、捕鱼本领高强。
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板书:理清顺序)
(课件出示片断)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跳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五、要写好一处场景。
1.场景哪里找?(出示课件)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作材料。
写作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阅读例文(课件出示例文)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走过去一瞧,原来是在看高年级的几个女生比赛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的手不停地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围观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她喘着粗气,脸上却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出示)
第一:交代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场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在描述中还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六、自主练写,教师巡视
1.学生将自己对事物或场景的观察写下来,提醒他们用上课件和黑板上出示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写清楚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2.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及时予以个别学生点拨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自主评价。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习作初稿,边读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别字,并能够针对不通顺的语句进行修改。
2.组同学互相读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文章,老师、学生评议。(这篇习作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写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的特点有没有进行具体描写来评议。
(1)开头要紧扣主题,吸引读者注意力。
(2)观察发现的过程要写具体,恰当运用修辞,使句子生动有趣,将事物或发现写清楚。另外,还要对语句及内容的条理性进行评价。
4.
修改完善。
学生个人修改习作,完成初稿。
二、举一反三,教你一招
1.
回顾本节课,我们是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构思、起草的?指生交流。
(1)用看、听、闻、摸、尝等多种方式去观察。
(2)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3)绘制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有序表达。
2.
出示习作锦囊。
事物——要留心
观察——要细致
思考——要用心
三、品赏佳作,鼓励进步
1.
进行示例评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片段组织学生评析赏读,随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评,说一说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2.
自主修改,完善习作。
3.
教师小结。
四、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描写事物: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抓住特征理清顺序
描写场景:畅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氛围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