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 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地理小组同学们正在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观察到,地球不停的自转,由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天气变化 B.极昼极夜 C.四季变化 D.昼夜交替
2.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界线分别是( )
A.赤道和南北两极 B.南极点和北极点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D.南极圈和北极圈
【答案】1.D
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由图中所做的实验可知,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故答案为:D。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直射的最南端是南回归线,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故答案为:C。
3.(2021·襄阳)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对襄阳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B.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21年7月1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湖北襄阳市白昼不断变短,黑夜逐渐变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7.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答案】4.D
5.C
6.A
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宁夏)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看到( )
A.地轴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海洋与陆地
9.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8.D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8.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读图可知,在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月29日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乙之间。故答案为:A。
(2021·通辽) 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头部位于赤道北),图2为来日太阳光展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关于男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表示昼夜更替一次
11.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日期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由题目可知,男生代表地球,则身体也表示的是地球,故A错误。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运动方向应为①→②→③→④→①,是逆时针方向,故C错误。绕女生一圈是一年,昼夜更替一次是一天,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1.如图所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左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2021·阜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甲点的地理坐标书写正确的是( )
A.(23.5oN, 45oE) B.(23.5oN, 45oW)
C.(23.5oS,45oE ) D.(23.5oS, 45oW)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半球这一天的节气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图1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A
13.D
14.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不能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夜半球。
1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是23.5oN;所在经线位于0°经线以东,是东经,因此经度是45oE。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因此北半球这一天的节气日是冬至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丙,其他三点都位于昼半球。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成都)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6.下列节气中,成都市昼短夜长的是( )
A.春分 B.清明 C.秋分 D.立冬
【答案】15.A
16.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15.由左图可知,立夏为5月5-7日,由右图可判断,①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③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④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结合左图,可判断,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①段,故答案为:A。
16.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成都昼夜等分,AC错误;清明为4月4-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误;立冬为11月7-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成都地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龙东)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各地将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活动当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8.此时,黑龙江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黑夜变短
【答案】17.B
18.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7.读图可知,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A位置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公转轨道B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到公转轨道C位置时,为北半球秋分日,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到公转轨道D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在B-C之间,最接近图中的B处。故答案为:B。
18.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接近B处,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省昼长夜短,故答案为:C。
(2021·昆明)昆明的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下列小海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演示自转时,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
B.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C.演示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不变
D.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20.小海早上上学发现,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不透明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答案】19.A
20.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天(约24h)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区差异。
(2)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19.【分析】A.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将地球仪绕纸板旋转是公转特点,A.选项正确;
B.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演示自转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B选项错误;
C.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北极星附近,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
D.地球公转反向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20.【分析】A.小海发现夏季7点已经亮,冬季天还没有亮,说明昼夜交替现象,无法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选项错误;
B.地球不是透明的说明地球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B选项错误;
C.地球的自转,证明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无法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C选项错误;
D.地球公转的导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021·夏津模拟) 2020年8月25日-9月1日,王毅外长出访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等欧洲五国。这次欧洲之行是中国外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的首次出访。读图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和图二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王毅外长出访欧洲五国期间,我们德州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未来几天的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22.图二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一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1.C
2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1.2020年8月25日-9月1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温带的德州市来说,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故答案为:C。
22.图二所示的光照图,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北半球,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②表示的北回归线,故答案为:B。
(2021·成都模拟)
7月2号到12号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2019年WJR跳绳世界杯赛上,15岁的吉林市小将赵书平在“3分钟不限年龄组别”决赛中一举夺魁,创造了WJR跳绳世界杯赛三分钟女子的最好成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成都在奥斯陆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4.奥斯陆和成都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比赛直播的时间不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昼夜长短 C.地球自转 D.四季更替
【答案】23.D
24.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23.读图可知,成都在奥斯陆的东南方向,D项正确。故选D。
24.题干中的现象反映了两地存在时间差异,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差异,可以总结为“东边的时间总是比西边的早”。故选C。
(2021·姜堰模拟) 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光照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日照时间长短是影响路灯启闭的最主要因素。下图为“泰州市智能化路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正常情况下,泰州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6.泰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0°经线
27.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答案】25.B
26.C
27.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5.“智能化路灯根据当地昼夜长短情况进行调整照明时间,由于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当地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泰州市昼夜平分,A、C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泰州市昼最短夜最长,照明时间最长,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6.根据上题分析,泰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时,泰州市的白昼最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7.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不同,A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C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8.(2021·绥化)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2)当黑龙江省白昼最长时,地球公转至 处(选填甲、乙、丙或丁),这一天的节气是 。
(3)6月27日,绥化市结业考试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4)当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生放寒假时,我国正处于 季(填季节名称)。
【答案】(1)自西向东
(2)乙;夏至(或夏至日)
(3)B
(4)夏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都是自西向东。
(2)当黑龙江白昼最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至图中的乙处,是6月22日前后。
(3)6月27日时,地球公转在乙夏至日至丙秋分日之间,即在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间,故答案为:B。
(4)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生放寒假时,我国正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夏季。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9.(2021·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重新确定于2021 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29°N, 103°E)举办,COP15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当地球运行到C处时,我国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填纬线名称)
(2)昆明市所处纬度是 (高或中或低)纬度,一年中 (有或无太阳光直射现象。
(3)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会议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低;无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昆明市(29°N, 103°E)所处纬度是低纬度,一年中无太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在D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在B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2021 年10月11日至24日举行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会议,地球公转B和C之间,故答案为:B。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0.(2021七上·天峨期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全球多地同步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1)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时,地球正运行到甲、乙、丙、丁中的 处。
(2)此时,河池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季节是 。
(3)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北极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答案】(1)甲
(2)昼长夜短;春季
(3)南回归线;极夜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可知,当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时,地球正运行到A、B之间的甲处。
(2)此时,2019年4月1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河池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北半球的3、4、5月为春季,所以位于北半球的河池正值春季。
(3)读题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 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地理小组同学们正在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观察到,地球不停的自转,由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天气变化 B.极昼极夜 C.四季变化 D.昼夜交替
2.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界线分别是( )
A.赤道和南北两极 B.南极点和北极点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D.南极圈和北极圈
3.(2021·襄阳)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对襄阳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B.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2021·潼南)读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从“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我国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根据“某日地球昼夜分布图”,判断地球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1年儿童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 )
A.丁到甲之间 B.甲到乙之间
C.乙到丙之间 D.丙到丁之间
7.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处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
A.正值冬季 B.昼长夜短
C.正值夏季 D.发生极昼
(2021·宁夏)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看到( )
A.地轴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海洋与陆地
9.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021·通辽) 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头部位于赤道北),图2为来日太阳光展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关于男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表示昼夜更替一次
11.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日期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阜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甲点的地理坐标书写正确的是( )
A.(23.5oN, 45oE) B.(23.5oN, 45oW)
C.(23.5oS,45oE ) D.(23.5oS, 45oW)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半球这一天的节气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图1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成都)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6.下列节气中,成都市昼短夜长的是( )
A.春分 B.清明 C.秋分 D.立冬
(2021·龙东)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各地将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活动当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8.此时,黑龙江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黑夜变短
(2021·昆明)昆明的小海学了地球的知识后,回家给父母做地球运动的演示,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下列小海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演示自转时,将地球仪绕纸板一周
B.演示自转时,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C.演示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不变
D.演示公转时,运动方向是①-②-③-④
20.小海早上上学发现,夏季7点天已亮,而冬季此时天还没亮,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不透明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2021·夏津模拟) 2020年8月25日-9月1日,王毅外长出访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等欧洲五国。这次欧洲之行是中国外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的首次出访。读图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和图二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王毅外长出访欧洲五国期间,我们德州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未来几天的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22.图二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一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成都模拟)
7月2号到12号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2019年WJR跳绳世界杯赛上,15岁的吉林市小将赵书平在“3分钟不限年龄组别”决赛中一举夺魁,创造了WJR跳绳世界杯赛三分钟女子的最好成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成都在奥斯陆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4.奥斯陆和成都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比赛直播的时间不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昼夜长短 C.地球自转 D.四季更替
(2021·姜堰模拟) 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光照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日照时间长短是影响路灯启闭的最主要因素。下图为“泰州市智能化路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正常情况下,泰州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短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6.泰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0°经线
27.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二、综合题
28.(2021·绥化)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2)当黑龙江省白昼最长时,地球公转至 处(选填甲、乙、丙或丁),这一天的节气是 。
(3)6月27日,绥化市结业考试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4)当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生放寒假时,我国正处于 季(填季节名称)。
29.(2021·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重新确定于2021 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29°N, 103°E)举办,COP15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当地球运行到C处时,我国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填纬线名称)
(2)昆明市所处纬度是 (高或中或低)纬度,一年中 (有或无太阳光直射现象。
(3)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会议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30.(2021七上·天峨期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全球多地同步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1)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时,地球正运行到甲、乙、丙、丁中的 处。
(2)此时,河池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季节是 。
(3)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北极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由图中所做的实验可知,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故答案为:D。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就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直射的最南端是南回归线,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2021年7月1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湖北襄阳市白昼不断变短,黑夜逐渐变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答案】4.D
5.C
6.A
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4)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4.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处在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021年儿童节处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范围是丁到甲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城市堪培拉 正值冬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8.D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8.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读图可知,在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月29日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乙之间。故答案为:A。
【答案】10.B
11.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由题目可知,男生代表地球,则身体也表示的是地球,故A错误。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运动方向应为①→②→③→④→①,是逆时针方向,故C错误。绕女生一圈是一年,昼夜更替一次是一天,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1.如图所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左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答案】12.A
13.D
14.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不能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夜半球。
1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是23.5oN;所在经线位于0°经线以东,是东经,因此经度是45oE。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因此北半球这一天的节气日是冬至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丙,其他三点都位于昼半球。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15.由左图可知,立夏为5月5-7日,由右图可判断,①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③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④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结合左图,可判断,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①段,故答案为:A。
16.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成都昼夜等分,AC错误;清明为4月4-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误;立冬为11月7-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成都地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7.B
18.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7.读图可知,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A位置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公转轨道B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到公转轨道C位置时,为北半球秋分日,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到公转轨道D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在B-C之间,最接近图中的B处。故答案为:B。
18.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接近B处,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省昼长夜短,故答案为:C。
【答案】19.A
20.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天(约24h)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区差异。
(2)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19.【分析】A.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将地球仪绕纸板旋转是公转特点,A.选项正确;
B.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演示自转从左向右拨动地球仪,B选项错误;
C.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北极星附近,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
D.地球公转反向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20.【分析】A.小海发现夏季7点已经亮,冬季天还没有亮,说明昼夜交替现象,无法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选项错误;
B.地球不是透明的说明地球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B选项错误;
C.地球的自转,证明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无法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C选项错误;
D.地球公转的导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21.C
2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1.2020年8月25日-9月1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温带的德州市来说,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故答案为:C。
22.图二所示的光照图,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北半球,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②表示的北回归线,故答案为:B。
【答案】23.D
24.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23.读图可知,成都在奥斯陆的东南方向,D项正确。故选D。
24.题干中的现象反映了两地存在时间差异,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差异,可以总结为“东边的时间总是比西边的早”。故选C。
【答案】25.B
26.C
27.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5.“智能化路灯根据当地昼夜长短情况进行调整照明时间,由于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当地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泰州市昼夜平分,A、C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泰州市昼最短夜最长,照明时间最长,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6.根据上题分析,泰州市路灯照明时间最长时,泰州市的白昼最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7.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不同,A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C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8.【答案】(1)自西向东
(2)乙;夏至(或夏至日)
(3)B
(4)夏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都是自西向东。
(2)当黑龙江白昼最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至图中的乙处,是6月22日前后。
(3)6月27日时,地球公转在乙夏至日至丙秋分日之间,即在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间,故答案为:B。
(4)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生放寒假时,我国正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夏季。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9.【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低;无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昆明市(29°N, 103°E)所处纬度是低纬度,一年中无太阳光直射现象。
(3)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在D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在B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2021 年10月11日至24日举行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会议,地球公转B和C之间,故答案为:B。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0.【答案】(1)甲
(2)昼长夜短;春季
(3)南回归线;极夜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可知,当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时,地球正运行到A、B之间的甲处。
(2)此时,2019年4月1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河池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北半球的3、4、5月为春季,所以位于北半球的河池正值春季。
(3)读题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