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
3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
材料二介绍了太和门失火被毁及应付光绪帝大婚复制
“假太和门”的事;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
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
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
读材料虽然多,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
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材料,因为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已经进行过类似的阅读训练,
所以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故宫的建筑群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
序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
同时,本课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布局,更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
.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
.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搜集故宫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故宫的图片。)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
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每一位参观过故宫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
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故宫看看。
2
.题书课题一一故宫博物馆
二、初读课文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些什么?
材料一:介绍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材料二:介绍了太和门失火被毁及应付光绪帝大婚复制“假太和门”的事。
材料三:简单介绍故宫以及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方案。
材料四: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2
.根据不同阅读任务阅读材料。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进行讲解。
重点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
3
.如何绘制参观线路图?
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一汉白玉桥一太和门一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小广场
一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一内廷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
)
一御花园一顺贞门一神武门一景山
4
.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
),
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5
.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1)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
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
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2)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
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3)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三、品读课文
1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乃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所以作者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
.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
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
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把龙作为自己
的化身,龙即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大殿上才会有这么多龙的造型。
3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却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
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这些语句的共同特点是连用四字词语。本文原是一篇针对听众的广播稿,作为广播稿,
更须注意语言上的锤炼。文中连用四字词语,听来悦耳,读来顺口,显得整齐匀称,富有节
奏,增强了语势,有助于表现故宫建筑的壮美、典雅。
四、总结感悟
本文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你想为家人或自己做个游览计划,
学习本课对你一定非常有帮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巩固训练了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一一根据阅读任务来确定阅读
方法。我们也能够从文中得到非常好的写作借鉴一一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介绍事物,
就会介绍得清楚明白。我们更领略了故宫建筑的壮观、
精美和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
时间有限,故宫太博大精深,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但大家课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故宫,去领会它的
美。
五、布置作业
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