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7 08: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0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0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03.红军长征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7年“宁汉合流”
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北伐形势图
汪精卫与蒋介石
二次北伐
1928年
东北易帜
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政治:形式上统一全国
为何国民政府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蒋冯战争
中原大战
蒋桂战争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1929.3
1929.5
当时国民党内部仍旧存在各派军阀混战,
在政治上也出现了一些政派组成的反蒋联合。
政治:形式上统一全国
学习拓展
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由于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稍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政治:形式上统一全国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到:“……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B.晚清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D
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
)
A.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C.宣告了日本侵略中国计划彻底破产
D.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B
材料:国民政府于1927年9月实行关税自主,裁撤厘金;1928年6月发动“改订新约”运动,近20个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6月提倡国货,要求政府机关带头购买、使用国货;1928年6月和1929年12月分别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厂法》,1929年7月至1934年4月先后修正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奖励特种工业审查标准》《工业奖励法》,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1933年2月“废两改元”统一国币;1935年11月针对此前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白银价格猛涨和外流,实行法币政策。
官僚资本凭借四大银行聚敛财富
国民政府统一财政,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
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压迫、摧残
民族工业夹缝中生存
经济:民族工业夹缝中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有所提高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官僚资本
2)特点: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在萎缩
名词解读
四大银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油画《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两万多起义军
占领南昌城
撤出南昌,南下广州
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围攻失败
湖南、海陆丰两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道路·选择
——城市暴动,借鉴苏联经验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转折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意识到敌强我弱进攻城市走不通,转向农村
敌强我弱,起义军遭受严重挫折。
道路·选择
——城市暴动,借鉴苏联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7.10,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4,井冈山会师
道路·选择
——农村包围城市,走中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道路·选择
——农村包围城市,走中国道路
材料一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结合材料所学知识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
理解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光辉典范。
材料二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2.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道路·选择
——农村包围城市,走中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含义:土地革命指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思考: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其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发展生产、支持革命的信念,有利于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
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
A.得到所有农民的热情拥护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A
材料一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军力投入上,第五次“围剿”投入军队百万之多,相当于前四次“围剿”投入兵力的总和。
材料二
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秦邦宪)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三、红军长征
长征探因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据红军长征的示意图,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
开始:1933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转折:1935.1,遵义会议
冲破三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10,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胜利: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集中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会后不久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经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A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根据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③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长征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肖华
1964年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两首长征诗词
想一想什么是“长征精神”?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A
时空概览
1927
“宁汉合流”
1928
东北易帜
全国形式上统一
1931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开展土地革命
1934
长征开始
1927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0
全国建立大小十几块根据地
1933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5
遵义会议
1936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课堂总结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
宁汉合流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重大会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
根据地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
背景
过程
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中国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C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国共合作道路
C.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
D.城市中心道路
A
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
A.
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C
某大学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沿途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下列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历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
②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③飞夺泸定桥遗址
④遵义会议会场
⑤吴起镇会师纪念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
A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
A.使中国基本实现统一B.创立了新的革命道路
C.实现了伟大战略转移D.改变了解放战争局面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