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7 08: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
实质
充满希望的1956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①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探索失误
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坎坷的十年探索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重工业畸形发展衣业受到严重削弱,生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而衣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8%;农业不能为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粮食、油料、原料等农产品。
材料二工业内部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由于片面追求“以钢为纲”,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使其它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G.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画中诗:
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元高坐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如何认识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
探索中的政策调整
①1960年冬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③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④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
四个现代化”,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
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误入歧途的教训
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一月风暴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全面发动
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②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老舍
著名作家。
1966年8月24日含冤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著名哲学家,
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杀。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
熊十力
著名国学大师。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著名历史学家。
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自杀。
有关文革的经济损失
“文化大革命”动乱10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60年代韩国、新加坡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经济。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年代
52
57
60 
66 
71 
73 
75
56年
66年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误入歧途的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①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成就与荣誉感悟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结合教材,梳理1949年-1976年,我国在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农业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获较大幅度提高
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国防、科技领域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成功发射中近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成就与荣誉感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农业领域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袁隆平小档案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74年育成南优2号
1991,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2000,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获“世界粮食奖”
2014,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19,共和国勋章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结合材料与所学探讨取得伟大成就的意义及感悟。
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年代!
成就与荣誉感悟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
——邓小平
伟人评价
毛泽东的风雨二十年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D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
1964年底,中国开始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迅速展开。其根本目的在于
A.奠定大西北对外开放基础
B.赢得第三世界的支持
C.平衡我国东西部工业布局
D.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
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籼型杂交水稻等系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
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