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诫子书》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
2.熟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成就,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4.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重点难点】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
2.熟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成就,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法导航】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要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难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了解文意。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掌握这些内容。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可通过阅读作者生平资料,帮助理解。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诸葛亮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里体现的基本观念也是源于中国的思想传统。我们结合具体文本有所感知。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整体感知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
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5.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为了增强效果,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补充一个“躁”的例子吗?
6.讨论: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7.文章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四、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课后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6.下列对这篇短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参考答案
二、整体感知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三、合作探究
1.结构: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
方面的关系。(论据略)
3.成材须具备三个条件:
A.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4.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
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学习和做人,对比论证。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6.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课后作业】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淫”应读“yín”。
2.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薄-泊;B.至-致;C.厉-励。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要注意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之处。B项理解不正确,励:振奋。
4.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划分不正确,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5.D
【解析】考查文言翻译。D项“又怎么来不及”句子翻译有误。“将复何及”的译文应该是“又怎么来得及”。
6.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D项的分析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对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的行为的惋惜和慨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
15.《诫子书》学习流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合作交流】作者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如何?
【合作交流】此题可用定向—分析—归纳法。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4.从全文看,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合作交流】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
5.
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
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
结合生活实际,
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合作交流】本题运用主观感受题解题法。本题属于感悟主题的,只要抓住主题,结合生活实际,理由充分即可。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马上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
2.熟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成就,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4.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
2.熟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成就,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字词,具体分析了文章内容,那么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观点是什么?自身又是如何实践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诫子书》,去深入了解一下。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文章释义,试着分析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明确:《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一封家信。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合作探究
1、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中心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者在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行的要求,并指出具体途径——静、俭。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作者是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探究本文的结构。
明确:(1).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面)
(2).论证论点:
①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反面)
②治学(须“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
③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反面)
4、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明确: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围绕哪个字写的?它和“俭以养德”有何关系?
明确:
围绕着“静”字写的。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所以“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才会看淡名利,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6、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明志”要靠淡泊、宁静,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成学”要有志向,有目标,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大的理想,才能要求自己去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学业有成。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8、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9、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明确:“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
“静”是自身修养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内心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指的是摈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不能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10、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找出这几个句子,思考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即立志、学习、惜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11、诸葛亮既希望儿子“淡泊宁静”,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诫子书》中的“接世”观点?
明确: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淡泊”“宁静”是“明志”“接世”的前提,“淡泊”的目的在于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就是“兼济天下”,也就是实现“服务于国家,造福于百姓”。《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诸葛亮担心儿子长大后在修身、成学方面有所不足而不能“接世”,所以写下这封家信,希望儿子修身养性、明志成学,实现“接世”的远大目标。
12、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
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
结合生活实际,
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马上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13、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
“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写作特色
?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本文《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词源意丰,字字珠玑。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十分鲜明。
六、课堂检测
(见课件)
七、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诸葛亮
第四单元
第15课
诫子书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字词,具体分析了文章内容,那么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观点是什么?自身又是如何实践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诫子书》,去深入了解一下。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
2.熟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成就,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文中成才的所需条件,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4.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一封家信。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整体感知
1、结合文章释义,试着分析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诫
子
书
劝诫、劝勉之义。
名词,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整体感知
明确: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1、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中心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作者在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行的要求,并指出具体途径——静、俭。
合作探究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作者是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1).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面)
(2).论证论点:
①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反面)
②治学(须“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
③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反面)
3、探究本文的结构。
合作探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明确: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围绕哪个字写的?它和“俭以养德”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所以“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才会看淡名利,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明确:
围绕着“静”字写的。
6、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合作探究
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明志”要靠淡泊、宁静,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成学”要有志向,有目标,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大的理想,才能要求自己去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学业有成。
【明确】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合作探究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8、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合作探究
9、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
“静”是自身修养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内心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指的是摈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不能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合作探究
10、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找出这几个句子,思考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即立志、学习、惜时),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合作探究
11、诸葛亮既希望儿子“淡泊宁静”,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诫子书》中的“接世”观点?
明确: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淡泊”“宁静”是“明志”“接世”的前提,“淡泊”的目的在于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就是“兼济天下”,也就是实现“服务于国家,造福于百姓”。《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诸葛亮担心儿子长大后在修身、成学方面有所不足而不能“接世”,所以写下这封家信,希望儿子修身养性、明志成学,实现“接世”的远大目标。
合作探究
12、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
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
结合生活实际,
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马上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合作探究
13、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
“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拓展延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在去世前写给年仅8岁的小儿子诸葛贍的一封家书,仅86个字,却向孩子道尽了一生做人的基础原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归纳出了十种力量,试加以分析。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达到远大目标。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
是有安宁的环境。
儒家:静能生慧。
道家: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
佛家: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昭德新编》: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拓展延伸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要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拓展延伸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在一个安静的环境,独立思考、专注学习,收益更多。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诸葛亮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奋斗有方向、事业有目标。有坚定目标的人,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才不会轻易放弃,或者停滞不前。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拓展延伸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他告诫孩子:凡事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而克制发奋,快人一步,不但容易实现目标,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治性”。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拓展延伸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拓展延伸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在去世前写给年仅8岁的小儿子诸葛贍的一封家书,仅86个字,却向孩子道尽了一生做人的基础原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归纳出了十种力量,试加以分析。
写作特色
?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写作特色
?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本文《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词源意丰,字字珠玑。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十分鲜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
③年与时驰 (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
告诫
振奋,振作
消失,逝去
立志
课堂检测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课堂检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
邹忌修八尺有余。
B.
才须学也
初级狭,才通人
C.
将复何及
复行数十步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吾与汝毕力平险
【解析】A.
修养/长,这里指身高;B.
才干/仅;C.
又;D.
轻薄/险峻的大山。
C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堂检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译文:用屏除杂念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译文: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译文: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译文: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课堂检测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解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在告诫儿子,如果你不趁年轻时抓紧学习,把时间白白浪费掉,那么到老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因此,这句话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D
课堂检测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
B.
不受世俗影响,在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有坚定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所以“宁静”是“淡泊”“明志”的前提。
C.
文章最后作者殷殷叮咛,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社会,为社会所用。
D.
本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在说理的同时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期待。
【解析】“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B项分析错误。
B
精神的三间小屋
板书设计
诫子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谆教诲、无限期望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观点
殷切叮咛: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静
立志
学习
惜时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反面论述)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正面论述)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学习必须心境清净,潜心专一
(反面论述)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
(反面论述)放纵懈怠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于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到不陶冶品格的目的。
(反面论述)如果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修身
治学
谆谆告诫
拳拳之心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诫子书》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修(xiū)身
B.致(zhì)远
枯(kū)落
养德(dé)
C.淫(yíng)慢
穷庐(lú)
悲(bēi)守
D.励(lì)精
治(zhì)性
遂(suì)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3.
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
三足鼎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6.下列对《诫子书》这篇短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7.下列对《诫子书》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诸葛亮用殷切的口吻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于社会亦无用处。
B.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C.全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D.本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正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8.
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三句)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三句)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
。
9.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日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往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告诫、劝勉)
B.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C.年与时驰(一年)
D.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1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中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全文不足百字,以议论为主,论述了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B.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C.诸葛亮在文中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才可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心无旁骛地学习、沉思及反思自己的作为。
D.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晓之以理,先从反面论述了不“静”之害,又从正面说“静”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13.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7.读语段,完成下列写作训练:
读______________这句话我明白了_____的道理,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的现象。告诉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⑨于平庸,不免于下流⑩矣!
(注释)①疑滞: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低微。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凝滞
凝滞:迟疑、呆板
B.去细碎
细碎:琐碎杂事
C.除嫌吝
嫌吝:舍不得
D.若志不强毅
强毅:坚强、果断
1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
广咨问
B.意与日去
过中不至,太守舍去
C.揭然有所感
其人舍然大喜
D.永窜伏于平庸
其一犬坐于前
20.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D.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1.下列对【甲】【乙】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选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B.如果说【甲】选文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乙】选文则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C.
【乙】选文的“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
D.
【乙】选文的“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谈的是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
2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23.以上两篇文章都是诸葛亮写给后辈的劝诫信。甲文主要教育后辈要
,乙文侧重阐述
的重要性。
24.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先正后反的论述方法,甲文中,作者围绕“静”字阐发事理,“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
、
是其反面表现;乙文中,作者认为,如果
,
,就只能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沦为凡夫俗子,甚至成为下流之辈。(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填空)
15、《诫子书》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修(xiū)身
B.致(zhì)远
枯(kū)落
养德(dé)
C.淫(yíng)慢
穷庐(lú)
悲(bēi)守
D.励(lì)精
治(zhì)性
遂(suì)成
【答案】C
【解析】
C项,“淫慢”中“淫”的读音应为“yí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薄-泊;B.至-致;C.厉-励。故选D。
3.
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说法与原句意思不符。“非……无以”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三人行
三足鼎立
【答案】C
【解析】A项,时光;按时。B项,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凭借。C项,志向。D项,虚指,指多个;实指,数词“三”。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 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 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 译文:又怎么来不及!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翻译。D项“又怎么来不及”句子翻译有误。“将复何及”的译文应该是“又怎么来得及”。
6.下列对《诫子书》这篇短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D项的分析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对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的行为的惋惜和慨叹。
7.下列对《诫子书》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诸葛亮用殷切的口吻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于社会亦无用处。
B.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C.全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D.本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正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D项例句是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8.
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三句)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三句)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
。
【答案】
(1)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2)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5)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6)险躁则不能治性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致”“须”等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3)(4)(5)题都是一个答案,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日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往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一: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②.
示例一:曾子杀猪
岳母刺字
陆游示儿
诸葛亮诫子等。
③.
示例一:早睡早起。示例二:勤俭节约。示例三:乐于助人。
④.
语气委婉,语言表述简洁准确即可
【解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建设家园,我爱我家”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古代故事文化,多积累名人故事,特别是多记忆注重家风建设的名人故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3)拟写三条家规。所谓家规,简单的说就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家庭更加融洽。如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诚实友善等。(4)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重视家规”这一劝说主题。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告诫、劝勉)
B.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C.年与时驰(一年)
D.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答案】C
【解析】年:年纪。
1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中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
D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能够珍惜青春、坚定志向、努力奋斗的愿望。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全文不足百字,以议论为主,论述了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B.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C.诸葛亮在文中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才可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心无旁骛地学习、沉思及反思自己的作为。
D.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晓之以理,先从反面论述了不“静”之害,又从正面说“静”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答案】D.
【解析】文章先从正面说“静”,后从反面论述“淫慢”“险躁”的害处,论述先正后反。故选D。
13.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答案】淫慢
险躁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荡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案】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解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作者论述的几个方面可从学习和做人的角度作答。展开论述的方法可从强调成功是因为一个“静”字、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的角度作答。
1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解析】考查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只有做到修身养性,生活节俭,才能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
17.读语段,完成下列写作训练:
读______________这句话我明白了_____的道理,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的现象。告诉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静以修身
学会静
很多人静不下心来,今天想学这个明天又想学那个,名目学了一大堆,而最终没有把哪一个东西学得扎实透彻,结果一事无成。
要学会静下心来,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专心的做好一件事情,做就要做得成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一个空答案很开放,如可以是“静以修身”,也可以是“俭以养德”等。后面几个空要联系第一个空作答,是第一个空内容的引申。第三个空要求举出生活中的现象来证明,最后一个空的对我们的启示。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⑨于平庸,不免于下流⑩矣!
(注释)①疑滞: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低微。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凝滞
凝滞:迟疑、呆板
B.去细碎
细碎:琐碎杂事
C.除嫌吝
嫌吝:舍不得
D.若志不强毅
强毅:坚强、果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除嫌吝: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嫌吝:怨恨耻辱。故C错误,选C。
1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
广咨问
B.意与日去
过中不至,太守舍去
C.揭然有所感
其人舍然大喜
D.永窜伏于平庸
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A
【解析】A.增长/广泛地;B.都解释为:逝去、离开。C.都解释为:……的样子;D.都解释为:在;
故选A。
20.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D.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之:结构助词的。A.代词,指元芳。B.代词,好的地方。C.结构助词的。D.代词,学过的知识。故选C。
21.下列对【甲】【乙】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选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B.如果说【甲】选文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乙】选文则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C.
【乙】选文的“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
D.
【乙】选文的“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谈的是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首先,“慕先贤…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其次,“忍屈伸…何患于不济。”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若志不强毅,…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故B错误,故选B。
2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宁静专一以修养身心,俭朴以淳养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以下关键词: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以下关键词:淫慢:惑乱懈怠,过度享乐。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3)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答案】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强毅,坚强果断。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23.以上两篇文章都是诸葛亮写给后辈的劝诫信。甲文主要教育后辈要
,乙文侧重阐述
的重要性。
【答案】修身治学
立志做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甲文主要教育后辈要修身治学;结合乙文“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分析,乙文侧重阐述“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24.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先正后反的论述方法,甲文中,作者围绕“静”字阐发事理,“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
、
是其反面表现;乙文中,作者认为,如果
,
,就只能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沦为凡夫俗子,甚至成为下流之辈。(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填空)
【答案】淫慢
险躁
志不强毅,
意不慷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阅读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先正后反的论述方法,甲文中,作者围绕“静”字阐发事理,“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结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分析,“淫慢、险躁”是其反面表现;乙文中“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作者认为,如果“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就只能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沦为凡夫俗子,甚至成为下流之辈。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