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谜语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树弯弯藤弯弯,结的果实一串串, 一个一个圆又圆,吃到嘴里酸又甜。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的葡萄又多又好,出示课题。
2.?板题,读题。
3.
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4.?检查生字词及多音字识记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课文中作者用一句来夸赞葡萄沟,你能找到它吗?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真是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葡萄沟好在哪里?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用横线画出描写水果种类的句子。
2.?课件出示水果图及句子。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让学生垂涎三尺,更能读出对葡萄的喜爱。)
板书:盛产水果
(过渡: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产丰富,那人们最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有几句话。
(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借助课件理解“梯田”。
(2)读1-2句,思考:葡萄长得怎么样?
生答:“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理解“茂密”。出示树林、草丛、花丛展现“茂密”的图片。
(设计意图: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体会葡萄架多。师:葡萄茂密的枝叶就顺着搭好的架子向四面展开。书上说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一个个”说明什么?
(3)展开想象,用“像”说比喻句。
(4)指导朗读。在炎热的夏天,钻进绿色的凉棚,感觉怎么样?(凉爽,凉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
师:想一想,夏天,你站在这茂密的枝叶下,你会想象到什么?(葡萄大丰收)是啊,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
3.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葡萄熟了,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体会“一大串一大串”长得好。
(2)体会颜色多。(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师:这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真是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这就叫?生答:五光十色。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五光十色”,为什么?
课件出示:
选词填空: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________,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美丽极了。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葡萄,并为突显重点,突破难点推波助澜。)
4.师:这里的葡萄又多又好,这里的老乡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2)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并读。
(3)教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葡萄沟的人怎样?是啊,葡萄沟美,人更美。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5.出示本自然段,点名读,问:你喜欢这样的葡萄沟吗?把喜欢和赞美读出来吧!师板书:葡萄好
老乡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点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
1.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晾房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课文是怎样描写晾房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在晾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3.师板书:葡萄干
鲜
甜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晾房”,而且对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思维拓展,深入感悟
师:我们欣赏了葡萄沟的美景,看到了大串的葡萄和色鲜味美的葡萄干,你们想对维吾尔族老乡们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本课学习。
美好的景色,美味的葡萄,热情的老乡让我们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大声赞美它:(师生同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六、启发思考,拓展练习
大家一定也想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迷人的风光和物产呢?
?
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
葡萄好
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鲜
甜??????
?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而且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人们对葡萄沟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
识字仍是二年级学生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会认”的生字我放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准字音,在识字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如:让学生在认识地名(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识记。
2.落实重点词句,个性感悟朗读。
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葡萄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说出最后一段内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然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里”为线索,从而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指出哪个地方,我就引导他们对哪里进行分析。通过课件展示文章与图片、学生朗读、学生评价、齐读等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
在分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自由说话,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增加学生的词汇与优美句子的积累。
3.课外拓展,增强同学们热爱家乡之情。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因此,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总之在备课、授课时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