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
【单元教学导语】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选入了三篇分别叙写袁隆平、张秉贵、钟杨事迹的人物通讯,一篇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以及两首关于乡村劳作的古诗。“劳动光荣”的素养目标为
“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深入体会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真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是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从文体要求上来说需要把握新闻的特点,如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等;学会写作人物通讯与新闻评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传媒类文体;提升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上来说,侧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
?
【单元教学目标】
1.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关注社会中的劳动者,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与分析文本,了解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抓住典型事件、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掌握新闻评论的行文逻辑)。
3.关注社会事件,了解新闻短评的特点,学会新闻短评写作。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高新闻传媒类表达与交流水平。
【单元教学设想】
1.注重时代性:自媒体盛行与多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学习跨媒介表达,把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当下的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
2.注重文体特征: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新闻通讯、新闻评论、古诗等文体,教学中增加了宣传语、解说词、拍摄文案等。抓住文体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3.注重实践性:以任务为导向设计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4.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活动任务中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探究、辩证思考等,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第一课:千里眼——确定对象事件典型(2课时)
第二课:艺术眼——巧选角度细节动人(1课时)
第三课:黄金眼——直面事实立场鲜明(2课时)
第四课:今眼——理性表达逻辑严密(1课时)
第五课:古眼——颂赞劳动经典传承(1课时)
第六课:我眼——立足真实辩证思考(2课时)
?
第二课:艺术眼——巧选角度细节动人
?小细节中的大境界
????????????——人物通讯之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结合描写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2.借助人物话语,更加深入剖析人物心理,看到人物所彰显的时代精神。
3.试着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小细节刻画大人物
课前阅读卡片
报道人物:
职业:
文中的主人公与你印象中的该职业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
(一)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形象
1.袁隆平:
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眯起”“打量”“跨过”“走进”“蹲下”等动作描写;“出神地”神态描写,展现了袁隆平扎根土地、实干、心系稻田的形象。
②段6,“拍去”“掖着”等动作描写展现他的认真、焦急;“屏气静神”“欣喜”等神态描写,可见他有所发现时的紧张与开心。
③“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可见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扎根土地
④“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
对于环境的细节强调以及动作的描写,可见袁隆平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14天”,时间的强调,亦体现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这14天之前可能有着千千万万的14天。
小结:有着科学家基于事实、尊重事实不畏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对真理温和而坚定的捍卫;更有着深入稻田、扎根土地的踏实与朴素
2.张秉贵:
①段6:“拿起”“放到”“又拿出包好”“塞进”“包捆结实”;“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可见其热心、细心、周到、体贴入微
②“顾客看都不看张秉贵一眼,绷着脸从中间柜台向东头柜台”而“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可见张秉贵待顾客的热情
③“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区参观访问……”详细展现了张秉贵对工作的认真、有上进心,刻苦钻研等
④“同时开动,……抬头售货,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工作和下班后状态的对比,展现了张秉贵工作时极大的热情与专注,也正是因此下班后方感疲惫与力不从心。
小结: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热情洋溢;不仅仅是售卖糖果,更有着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3.钟扬
①“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针对肖像的细节描写可见钟扬的朴实以及对工作的认真。
②“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而他双肩包里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对时间争分夺秒的利用
小结:对种子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能深入大山收集标本亦乐意走进基层科普知识;
在人物通讯作品中不仅可以借助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性格,还可通过环境、场景地细致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生动细节地刻画使得人物形象饱满而真实。
【环节二】小细节彰显大时代
张秉贵与袁隆平都成功入选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新华社组织编撰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钟扬2018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入选2018-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结合他们的话语,谈谈不同时代的他们为何能感动中国,他们又分别彰显着怎样的中国精神?
明确:
1.物质匮乏年代,袁隆平对梦想的追求也是富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更是心怀天下的仁厚
2.张秉贵认真负责,忠于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忱挚热情。他亦是众多平凡普通人民的代表——在新时代的中国满怀希望地积极而认真地期待明天。
3.钟扬对梦想有着执着不懈地追求与探索,他朝着“改变人类命运”的终点,争分夺秒地奋斗者,也在筑梦途中,以一己之力点亮、助推更多人的科学梦。
【环节三】小细节传达大情感
任选其一,你将如何从细节的角度讲述20世纪20年代伊始这场战役中属于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