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写作教学之新诗写作 课件(2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写作教学之新诗写作 课件(2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6 11: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写作教学
“青春”主题·新诗写作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关于“青春”主题的新诗写作。
美学家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文学的精华,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诗歌又是比较难写的,尤其是初学者。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写出一首诗。
任务一:方法指导
学生阅读“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学写诗歌》,认真研究探讨其中关于写诗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学习新诗写作方法指导。
1、关注生活,紧跟时代
生活是创作的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情和诗意:婴儿甜美的笑容,父母殷切的叮咛,惜别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也是寻找诗情,创作诗歌的来源。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有声有色,有形有相,所有的东西再某一时刻都可能触发我们情思,成为创作诗歌的资源。
同时,要把握时代脉搏,体会时代精神。只有与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诗歌才能真正有力量,有灵魂。关注时代、关注天下、关注社会的诗歌有真正具有生命力。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无一不是如此。
2、缘情而发,表达真情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达感情。诗歌,尤其需要表达感情。诗歌创作要表达诗人明确的是非观、强烈的爱憎、感人的一腔愁绪与欢乐。优秀的诗歌总是把诗人的喜怒哀乐蕴藏在字里行间,从而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并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一首诗歌有没有充沛、浓烈、炙热、细腻的情感,可以说是诗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情感必须真实,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如果虚情假意,是写不好诗歌的。
同步练习1:
思考: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请你认真思考,你准备抒发怎样的青春情怀?把你思考的结果写出来。
3、捕捉、精选意象,融情于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往往与诗歌的暗示性密切相关。
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作者因生活中某个人、事、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思而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从而有了写诗的灵感。而这个人、事、景、物则成了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创作过程中,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需要借助于某个特定具象,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营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读者阅读时才能在这个艺术天地里进行二次创作(审美过程),还原诗人所见所感,获得内心的共鸣和审美愉悦。所以,意象的捕捉和选择是诗歌创作的关键和基础。准确而独特的意象,可以引导读者更便捷更顺畅地进入诗人所营造的艺术天地,更深入地抵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选择意象呢?
首先,心中有“情”“境”。诗人在下笔之前,如果心中有明确的情感,清晰的情境,就很容易针对性地选择物象,从而自然地将心中的情感(意)表达出来。如闻一多因为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有了他笔下与众不同的“红烛”。
其次,选择的意象一定要符合情感、意境。在诗歌中,景是以物象的形式出现的,是意的客观载体,是诗人用来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工具,是为诗人传递“意”服务的。诗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意象上,便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再次,意象的选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一般而言,一首新诗很少只有一个单一的意象,常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方式多样,常见的如意象并置、意象重叠、虚实结合、错位组合等。
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载体。诗人在被外界事物感动的情况下激活了自己的想象,往往会把内心某种存在的暗示性与之连接起来,形成互动,正是在这种互动的心理活动中,各种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勃然而生。
示例: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在这首诗中,诗人选择了“礁石”和“浪花”两个意象,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礁石”既是石头本身,也是历经挫折、不畏艰难的形象。而“浪花”既指海浪本身,也指人生、社会中的恶势力。诗人借助意象,扩大了诗歌意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同步练习2:
选择意象:在同步练习1确定抒发的青春情怀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意象,可以选择一个意象,也可以选择多个意象。选择完成后写下来。
4、妙用表达技巧,丰富诗歌艺术性
很多新诗都是借助各种手法技巧,使诗歌表达更加委婉,更耐咀嚼;更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富有“诗味”。
具体而言:合理运用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讲究修辞,要灵活运用诸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互文、反复等修辞手法;善用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学会运用表现手法(对比、象征等)和诗歌的结构技巧(过渡、卒章显志等)。要注重情感的浓度和氛围,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示例: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躁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拟人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把因水藻挡住部分霞光而导致霞光映在水中零碎的原因拟人化,像是被人揉碎一样。
同步练习3:
组成句子:在同步练习2的基础上,把选择出来的意象,添加词句组成句子,注意不少于三句,要明确使用的表达方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或者表现手法。
5、锤炼语言,精简凝练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贵凝练,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对语言的要求是最为严苛的,因为它要用极小的篇幅,涵盖极丰富的内容。所以,诗歌语言要凝练、精简,同时又要含蓄,要有美感,富于想象。
那么,如何做到呢?
方法很多,提及几点:
一是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名家的诗,研究他们的诗歌语言。
二是咬文嚼字。自己在写的时候多炼字炼句,不要怕麻烦,先多写几个在慢慢品读挑选。
三是妙用手法技巧。语言不够,技巧来凑。
一、三点不多说,这里说说炼字炼句
炼字炼句
诗歌创作中讲究炼字,要对关键的字进行推敲;讲究炼句,要对表现情感内容的句式进行精心选择。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遣词造句时要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所用的字词要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
炼字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介词、数词、拟声词等。
示例: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第一句中的“此刻”和“仅”两个字的表现力极强。有多层意思:“此刻”的高度虽不是山之顶峰,却是“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暗含着“我”并没有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同步练习4:
修改语言:在同步练习3的基础上从锤炼语言的角度修改自己写好的句子。注意语言表达是否凝练、精简,句子是否通顺有逻辑,是否含蓄、有美感。
6、注重韵律,和谐节奏
诗歌是富于音乐性的文学体裁。这种音乐的美来自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合理安排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绪,是诗歌写作的关键之一。
诗歌讲究韵律,多有押韵,注重平仄,读来音韵和谐,悦耳动听,具有音乐美。
节奏,即诗的节拍,新诗的节拍没有固定的格式,需要自己把握。诗歌的节奏也是一种艺术节奏。鲜明的节奏,不仅使诗句读来具有音乐美,而且能增强诗的抒彩,例如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奇奔放。
示例: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何其芳《新月弯弯》
在这首诗里,“弯”“船”“山”“暖”“天”“岸”都是押韵的,使诗歌韵律优美,在音律上形成反复,具有音乐美,意蕴无穷。
同步练习5
修改韵律:在同步练习4的基础上,从韵律节奏的角度对自己的诗歌进行修改。重点关注有没有押韵,读起来有没有节奏感。
【补充】万能方法:依葫芦画瓢——模仿
这是一种万能写诗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极为有用。
语文教材中的新诗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模仿着写一些短小的新诗。先朗读成诵,再揣摩其形式,寻找其规律,最后进行仿写。在仿写时,可借鉴原作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技法。
示例:仿写诗歌
墙角的花
冰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仿写:
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山顶的松!你挺直腰杆后,根基就牢了。
水中的鱼!你游进大海时
,境界就宽了。
井底的蛙!你越身地面时,
眼界宽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奉时,自由就没了。
任务二:新诗写作
在任务一的基础上,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新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
尝试写一首关于“青春”的新诗,突出自己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可创造,可模仿。可以继续修改任务一中同步练习的诗作,也可以重新构思进行写作。
要求使用意象,语言凝练、含蓄,注意音韵和节奏。写好后反复朗读,边读边改,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任务三:课堂展示
学生习作展示:
1、每位同学现在小组内部进行朗读展示,组员之间相互品评、鉴赏,选出组内最好的一首诗进行共同修改、完善,推举出来参加班级展示。
2、每个小组推举一首诗进行班级展示分享,其他小组进行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