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答案: B
(守恒法)将15 mL 2 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
A.4 B.3
C.2 D.1
解析: Na2CO3溶液与MCln盐溶液反应时根据电荷守恒得:15 mL×2 mol·L-1×2=40 mL×0.5 mol·L-1×n,解得n=3。
答案: B
答案: A
(关系式法)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答案: C
1.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守恒法又分为如下几种:(1)电子守恒法,这是守恒法中最常用的一种;(2)电荷守恒法;(3)元素(原子)守恒法。守恒法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若能灵活运用,可简化解题过程,避免烦琐的计算或讨论,从而快速准确地求算,提高多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种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量成正比例关系。运用该法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的优点是:不必考虑反应的中间过程,因而可以使计算简化。
3.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的连续反应,由于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则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量的关系。用关系式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出错的几率。
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 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答案: B
答案: A
2.(质量守恒法)取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 g A、27 g C和一定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6 g/mol、32 g/mol、44 g/mol、18 g/mo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A+B===C+2D B.A+2B===C+2D
C.A+B===2C+D D.2A+B===C+2D
解析: A、B、C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则A是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则C是生成物。根据题意知B是反应物,D是生成物。4 g A和16 g B反应生成11 g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9 g。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成aA+bB===cC+dD的形式,可得关系式:16a∶32b∶44c∶18d=4∶16∶11∶9,令a=1,则b=2、c=1、d=2。
答案: B
3.(体积差量法)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
A.16.7% B.20.0%
C.80.0% D.83.3%
答案: A
解析: 设其金属氯化物化学式为MClx,则有:
MClx ~ xAgNO3
1 x
5 mL×0.05 mol/L 0.1 mol/L×7.5 mL
列比例式可求得x=3。
答案: C
5.(平均值法)将1.5 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 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
①Mg和Cu ②Zn和Cu ③Al和Fe ④Mg和Al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由V(H2)=1.12 L,得n(H2)=0.05 mol,由金属与盐酸反应知,1.5 g金属失去0.1 mol e-,即失去1 mol e-需要两种金属的平均质量为15 g。由①Mg和Cu分析,Mg失去1 mol e-,需要12 g,Cu与盐酸不反应,故两者混合15 g,可以满足条件;由②Zn和Cu分析,Zn失去1 mol e-,需要32.5 g,故两金属混合15 g不符合条件;由③Al和Fe分析,Al需要9 g,Fe需要28 g,两金属混合15 g符合条件;由④Mg和Al分析,Al需要9 g,Mg需要12 g,两者混合15 g,失去电子大于1 mol e-,不符合条件。故选A。
答案: A
6.(电子守恒)将m mol的Cu2S跟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参加反应的HNO3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
A.4m mol B.10m mol
C.10m/3 mol D.2m/3 mol
答案: C
7.(元素守恒)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的铁的质量为( )
A.11.2 g B.5.6 g
C.2.8 g D.无法计算
解析: 由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判断最后溶液中溶质全部是FeCl2,
由化学式FeCl2知:2n(Fe)=n(Cl-),
n(Cl-)=n(HCl)=0.1 L×1 mol/L=0.1 mol
则n(Fe)=0.05 mol
m(Fe)=0.05 mol×56 g/mol=2.8 g。
答案: C
8.(质量差量法)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 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 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 g,并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求此CuO粉末的质量。
解析: 由题意可知,CuO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硫酸过量。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下列两个反应:
①Fe+H2SO4===FeSO4+H2↑
②Fe+CuSO4===FeSO4+Cu
其中①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②反应使铁棒质量增加,两者的代数和为0.24 g。
①Fe+H2SO4===FeSO4+H2↑ Δm1
56 g 1 mol 56 g
0.01 mol 0.56 g
Δm2-Δm1=0.24 g,Δm2=Δm1+0.24 g=0.56 g+0.24 g=0.8 g。
设CuO的物质的量为x,则CuSO4的物质的量也为x,
②Fe+CuSO4===FeSO4+Cu Δm2
1 mol 8 g
x 0.8 g
求得x=0.1 mol,m(CuO)=0.1 mol×80 g/mol=8 g。
答案: 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