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强化对“预测”阅读策略的认识。
2.掌握语言描写的三种形式。
3.积累名言警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学习过的几篇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预测的方法。
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2.交流成果。
(1)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原文内容、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
(2)预测是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并与原文保持一致就可以。
(3)预测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结局一样,也可能与实际结局不一样。
二、识字加油站。
1.你认识下面这些加点的字吗?查字典认一认。
车轴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2.出示图片。
3.查字典(拼音查字法);查字典(部首查字法)。
(1)拼音查字法:会读不会写的字,认识的字查词语,认识的字释义;
(2)部首查字法: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组词;不认识的词语释义。
第二课时
三、词句段运用。
1.多音字。
(1)假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
相对:~发,~话。借用,利用:~于人,~公济私。据理推断,有待手验证的:~设,~说。
假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
(2)几jī:小桌子:茶~
窗明~净。几乎:歼灭敌军~三千人。姓。
几jǐ:疑问代词。询问数目(估计数目不太大):来了~个人?你能在家住~天?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本书
十~岁。
(3)中zhōng: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指中国:~文,古今~外。范围内;内部:水~,家~,山~,心~。位置在两端之间的:~秋,~途,~锋,~指。不偏不倚:~庸,适~。适于;合于:~用。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状态:运行~。
中zhòng: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打~目标。受到;遭受:~毒,~暑,~枪。
(4)处chǔ:居住:穴居野~。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得来,~不来。置身在(某地、某情况等):~变不惊,设身~地。处置;办理:~理,~事。处罚:~治,论~,惩~姓。
处chù:地方:住~,心灵深~,大~着眼,小~着手。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职能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只某些机关:科研~,总务~,办事~,联络~。
2.积累成语。
(1)看图片猜成语。(课件出示图片)
(2)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3)出示三组成语,开火车读词,师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
(4)齐读词语,说发现。
(5)分组读词,体会不同数字的含义。
第一组: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依百顺。
A.这些成语中的百字真的就是一百的意思吗?
(预设:不是,表示次数很多,而且不管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B.成语运用。
一个警察叔叔的枪法特别准,弹无虚发,我们说他是个(
)的神枪手。
我们班连续几次竞赛都是全校第一名,真算得上是(
)了。
补充含相同数字的成语。(预设:一心一意、十全十美……)
第二组: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
A.齐读成语,学生质疑。
B.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C.师补充含有“四”和“八”的成语——四时八节、四邻八舍。
第三组: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
A.学生自由反复读第三组成语,说说新的发现。
(预设:发现这组成语都含有乱的意思。)
B.生补充类似的成语(预设:乱七八糟、七零八落、七拼八凑)
C.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说话,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小结——汉语言文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成语等着我们去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把刚刚补充的成语积累在书本上。
3.了解引号的用法。
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1)第一句是说话者在前,说的话在后的情况。
(2)第二句是说的话在前,说话者在后的情况。
(3)第三句是说话者在中间,前后都有说的话的情况。
引号的基本用法——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就是指把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根据说话者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中间,说话人在后面。
一定要注意逗号、冒号、引号、句号在句中的位置和用法。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句子的标点是否使用正确。
萝卜多少钱一斤?妈妈问。
“给我站住!”爸爸咆哮道:“再跑打断你的腿!”
同学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太好了!”
B.给下列对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钟老师问
同学们
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吗
喜欢
同学们齐声回答
真是祖国妈妈的好孩子
钟老师笑着说
我们继续学习吧
(5)小结:其实,语言描写还有第四种形式——提示语省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呢,请大家课后去探究。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四、日积月累。
1.播放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短片。
2.说说看完短片想到了哪句话或明白了什么。(预设:团结力量大。)
3.说说平时积累的关于团结的谚语。
4.学习“日积月累”的谚语。
(1)出示谚语,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谚语,师生正音。
(3)小组赛读,读出节奏。
(4)同桌互读,读懂意思。
(5)完成连线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6)再次齐读谚语,悟出道理。
(7)练习背诵。
5.课件出示与团结有关的其它谚语,生齐读,并积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6.
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谚语。
(1)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大家(
),终于顺利渡过了难关。
(2)俗话说(
),这件事我们多商量商量,也许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六、课后拓展
灵活使用提示语,让下面的内容变成一段有趣的对话描写。
小猴
猴妈妈
妈妈,我想吃桃子。
一天三个,够不够?
不够,
不够!
太少,
太少!
三天九个,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