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文档属性

名称 烛之武退秦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2 2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烛之武退秦师》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教 学 目 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章意思。2、学习语言艺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优秀品质。
教 学 重 点 1、学习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叙事技巧。2、分析语言艺术,感受人物形象。
教 学 思 路 讨论英雄,导入新课→朗读文本,梳理词句→诵读理解,理清思路→分析语言,感受形象→扩展升华,交流收获→复读全文,课堂小结。
主要 教学 方法 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讨法、探究拓展法。
教 学 资 源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 朗读音频、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讨论英雄,导入新课 。 讨论英雄导入课题:北京奥运涌现出一大批杰出运动员,像仲满、刘子歌、扬秀丽、邹凯、菲尔普斯、弗雷特、博尔特等,他们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同学们对这些英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 1、他们光荣而伟大,令人敬佩,让人仰慕。2、他们在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争光。3、他们各个有才华,至少有一技之长。4、他们都很执着、坚强,为理想不懈地努力。5、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部坎坷史。……奥运英雄是这样,古代英雄也是这样。《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就是这样的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烛之武,一睹他的英雄风采。 【活动一】 谈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文本,梳理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疏解词句:1、正音: ①单音词:佚、氾、缒、阙、杞、戍。②异音词: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逢孙、扬孙戍之 失其所与,不知 无能为也矣2、学生读,师生正音断句。 3、学生自渎课文,提出问题,师生互补解答。 4、师列举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翻译: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活动二】 师生互动,梳理词句。 1、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问答结合,静动互补。2、创设合作学习机遇,以求更多学生参加。
三、诵读理解、理请思路。 朗读理解,提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叙述: 郑国被秦﹑晋两大国包围,形势危机。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郑伯面请烛之武被拒,先自责后述其利害。烛之武以国家安危为重,不记前嫌,毅然受命,只身夜往秦军,智说秦君。秦君欣然与郑结盟留守并退兵。晋军不得已也退兵,郑国转危为安。2、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明确:烛之武退秦师。3、课文的题眼是什么?明确:退。4、围绕题眼,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退”因:秦、晋围郑(无礼于晋,贰于楚)。“退”荐 :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郑公平息怨气-----烛之武受命。“退”劝:烛之武夜往秦师-----智说秦君-----秦君留守退师。“退”果:子犯请击之----晋侯析理终退师。小结: 郑 ——— 危在旦夕———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智说秦君 转危为安 ———————— 晋亦去之5、烛之武智退秦师,很成功,有什么艺术特点呢?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6、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留干去枝,详略得当;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活动三】 1、阅读课文,归纳交流。 2、谈谈课文的叙事思路。 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共一课时 四、分析语言,感受形象。〔演练一〕 组织讨论活动: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突出。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讨论演练: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可以正面谈,也可以反面谈,或者正反两方面结合谈。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只是危机时才如此。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也有嫉妒、惜命的特点。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壮无所用,时有怨言,但才高胆大,心系国家,临危受命,只身入秦师,智退秦军。秦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强硬。晋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鲜明,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活动四】 围绕话题边读边议,分析讨论人物形象: 1、分小组讨论,推出小组代表。 2、小组代表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 1 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全面认识作品人物。2、提高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交流收获,扩展升华。〔演练二〕 组织讨论活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距今二千多年,我们如今学习它,仍感到很有借鉴意义。请就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想象和联想,谈谈鉴赏人物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讨论演练:不拘形式,不定范围,各抒己见,有多少谈多少。烛之武:①深明大义,以国家安危为重,勇担重任。②怀才未必不可遇。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荐。④做事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胆识。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艺术,和睦相处。⑥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郑伯:①君王都能够知错改错,我们一般人更应该知错改错。②重视人才贵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③放下架子,从善如流。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识。……佚之狐:推荐他人固然可敬,但推荐自己更为可贵。……秦伯: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②勇于接受他人意见,甚至包括接受和自己有成见人的意见。……晋侯:①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干。②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③非常时刻,冷静的判断很重要。……评价合理,学有所长,同学们的学习收获很大,可谓是古为今用了。 【活动五】 1、深入探究,谈启发。2、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交流分享学习收获,提高认识能力。
六、复读全文,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远古散文,容量短小,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起伏的情节,详略的笔法,伏笔和照应等技巧的运用,将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写作。烛之武虽然青壮年怀才不遇,但他的爱国思想、为国家效力的勇气,也将激励我们今人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重申学习要点,提出探讨课题,进一步激发学生读赏兴趣。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侧重文本的学习研讨,把握重难点,合理处理教材。2、课文朗读和文本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设疑解疑,给学生创设更多参与讨论话题的机会。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角色定位适当。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文言字词的理解,还未能全面归类。《左传》的叙事特点散现于学生学习理解问题解答之中,缺少条理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