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6: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许多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很小很小的生物,在自然水体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微小生物。人们习惯把这类微小的生物叫作微生物。其实,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古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继续丰富学生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充盈对生命世界的感知,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难点: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绿藻等的培养液、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准备: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这节课需要的水样,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是河沟里的水,也可以是鱼缸里的水,还可以是提前培育过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
回顾显微镜的作用。
说一说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镜头下所能看到的物体情况。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生物。
2.
出示课题: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水中的微生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以谈话复习的方式引入教学主体,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个阶梯式发展,同时强化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使学生在实验探索环节迅速进入实验状态,并将学习注意力更快集中到“寻找认识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上。
二、探索
1.
引言: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被忽视”的世界。
2.
布置观察内容。
出示除了显微镜之外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脱脂棉纤维。
(2)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向学生介绍水的来历。这些水可以直接取自附近的河流、池塘或家里的鱼缸,也可以是自己培养的富含微小生物的水体。学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之前,可以先用肉眼直接观察,观察水中是否有微小的物体,并思考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尘微粒或者杂质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水中微小的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种能看到但是又看不清的状态,更能刺激学生去探索。两人一组既能保证每个学生亲眼观察到水中微小的生物,同伴之间又能互相督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观察记录的及时准确。
3.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

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可以用视频播放演示,也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示直接操作示范。可以两人一组,轮流调节显微镜观察,而且要互相观看同伴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以便观察到更多种类的水中微生物。
具体操作:用滴管在水样中靠近水面处取水,滴管竖直在载玻片上滴水,然后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最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运动,可以事先在载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脱脂棉纤维,把水滴在纤维上,便于观察。不建议滴药水,这样会杀死水中的微小生物。
(2)学生观察并记录。
①要求学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要有初步的轮廓,要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说明或符号。可以画在知识与能力训练对应的位置或自制学习单上。
在分组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并不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的物体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识。
②对照认识。
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微小的生物画完后,对照教科书第16页中的微生物图片进行辨认,确定相应的名称。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资料。
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小组学生分发一些微小生物的图片、文字资料,例如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鼓藻、水蚤等扩大学生的认知。
设计意图:一方面方便学生识别微小生物,另一方面扩充学生对这些微小
生物的认知,重点了解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三、研讨
1.
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让学生逐渐明确这种生物的名称(建议只记住水蚤、草履虫等
2~3
个名称就够了)、基本特征(如会运动、能繁殖、有生命、会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构成(由细胞构成的)。适时板书微生物的名称、特征、简图。
可以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运动的视频(草履虫分裂,变形虫进食等),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2.
讨论: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板书的一些特征,明确微小的生物也具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它们也是生物。
这些生物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鱼虫鸟兽相比,体型实在是太小了,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微小个体,所以称为“微生物”。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更多信息。在不断积累的信息中,逐渐完善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认识。
四、扩展
1.
资料阅读:资料介绍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小的世界。视频补充相关微生物的视频。
2.
展开联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环境中,如空气中、土壤中,科学家也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微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微生物确实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们都比较熟悉,我们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们,它们也是微生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