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3.2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态圈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3.2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态圈测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4: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态圈
一、选择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追求的崇高理想。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B.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C.
一片树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
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严格限制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
B.
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解决饥饿人口的粮食问题
C.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资源有限,今后要禁止人口的增长
D.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
下列关于对“生物圈是生物共同家园”理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毁林造别墅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C.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
生物圈是人类繁荣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影片《流浪地球》发人深省,以下有关地球和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
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
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
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
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
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可燃冰”因其外观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而得名.燃烧值高污染少,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我国最近在可燃冰的开发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下列有关说法和行为可取的是(

A.
“可燃冰”的出现说明自然界的能源是层出不穷的
B.
石油煤炭可由植物体转化而来是不用担心能源枯竭的
C.
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加大利用可促进碳循环和能源再生
D.
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
C.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地球上产氧量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是(

A.
温室效应
B.
海啸
C.
火山爆发
D.
恐龙灭绝
我市某地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主要的植物
改造前
20种
9%
蒲公英、狗尾草、艾蒿
改造后
38种
27%
芦苇、菖蒲、睡莲
A.
改造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
B.
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
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
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C.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D.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钓鱼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海岛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
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D.
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藻类→虾→鱼→鸟→蛇这条食物链中,蛇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最多。
近年来世界上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
森林被大量砍伐,
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
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D.
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B.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C.
使用卫生健康的一次性碗筷
D.
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直保持不变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蛇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D.
在非洲大量使用DDT与亚洲没有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
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
D.
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二、简答题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正是有了温室效应,地球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利于生命繁衍生息。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后,冰川会加速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暴雨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气体可通过植物体的B______(填写生理活动)产生。
(2)煤是化石燃料之一,其所蕴含的能量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通过C______(填写生理活动)获得的。
(3)图中D表示由根吸收的______和______在茎中的运输,该运输通过_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完成。
(4)能够促进D生理活动的进行,提高大气湿度的生理活动是______(选填图中字母)。
(5)如图,生理活动B和C的“”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暴雨、干旱、农作物减产等危害,为此,应大力开展______(选填“围湖造田”或“植树造林”)活动,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增强。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据图请完成下列各题。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2)图中生物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______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一项你符合减缓“温室效应”的日常行为:______。
酸雨被喻为“空中死神”,对水生生物危害很大。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酸雨对小鱼的影响”,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六只鱼缸并编号,在①③⑤号鱼缸内各加入1000毫升清水、②④⑥号鱼缸内各加入1000毫升模拟酸雨(pH=4);
步骤二:各放入10条发育正常、质量相近的同种小鱼,仔细观察并记录小鱼的成活时间。
(1)预计本实验中鱼会死去的是______(选填①③⑤”或“②④⑥”)号鱼缸;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选填“①③⑤”或“②④⑥”)号鱼缸。
(2)该实验每组选用3个鱼缸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二中各放入质量相近的同种小鱼,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4)通过实验证明酸雨会影响鱼虾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请你写出一条防治酸雨的措施:______。
答案
1.C
2.D
3.A
4.D
5.C
6.B
7.A
8.C
9.D
10.D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C
18.C
19.B
20.A
21.(1)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
(3)水;无机盐;
(4)A;
(5)氧气;
(6)植树造林。
22.(1)A
(2)生态系统;一致(相同)
(3)高
(4)低碳;随手关灯、外出时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3.(1)②④⑥;①③⑤
(2)遊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控制单一变量
(4)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少乘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岀行:工厂安装燃料净化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