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人教版
2012年6月中考复习
地理八年级上册
知识框架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位置优越
国土辽阔
34个省级行政区
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英国
蒙古
美国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位置优越
海陆兼备
亚 洲
20°W
160°E
赤道
太 平 洋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位置优越
渤海
南 海
琼州海峡
台
湾
海
峡
东海
黄海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国土辽阔
四至点
73°40′E
135°05′E
4°15′N
53°31′N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国土辽阔
头上顶着黑龙江
脚踏曾母暗沙岛
嘴喝两江汇合水
帕米尔上摆摆尾
行政区划
1、省—县—乡
2、 23省
5自治区
4直辖市
2特区
北 京
北回归线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34个省级行政区
第一章第一节考点 34个省级行政区
第一章第二节考点 从多的人口
1、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
2、影响: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3、计划生育:
。
4、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
第一章第二节考点 从多的人口
西南、西北、东北
大杂居、小聚居
第一章第三节考点 多民族的大家庭
1.55+1
2.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
。
3.5个民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藏)
新疆自治区(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知识框架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三节河流湖泊
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
地形:4+4+3
山脉山区
气温
降水: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河湖:内外流区、内外流河、淡咸水湖
黄河:第二长河
长江:第一大河
32°N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势
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A
B
C
D
E
F
G
大兴安岭
太行山
雪峰山
巫山
祁连山
昆仑山
横断山脉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势
昆
仑
山
脉
祁
连
山
脉
大
兴
安
岭
太
行
山
脉
山
巫
雪
峰
山
横断山脉
天
山
秦
岭
阿尔泰山
喜马拉雅山
阴 山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山脉
1
2
3
A
C
D
B
a
b
c
d
塔里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四川
盆地
柴达木
盆地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云贵
高原
黄土
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
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形:4高原+4盆地+3平原
总结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人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形:4高原+4盆地+3平原
·人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形:4高原+4盆地+3平原
大
聚宝盆
紫色
·人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形:4高原+4盆地+3平原
黑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名称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北侧 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秦岭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地形
0oC等温线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秦岭——淮河一线
原因:
(1)我国纬度南北跨度广
(2)受冬季风影响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气温
夏季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气温
秦岭-淮河
亚 热 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热带
暖 温 带
二年三熟
一年二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800mm
800mm
秦岭-淮河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降水
1.受 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
从 向 递减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一线
夏季风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秦岭 – 淮河
太 平 洋
非 季 风 区
季 风 区
太 平 洋
印度洋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季风与非季风区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如何区分冬季风与夏季风
二、锋面雨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北方
南方
季风与锋面降水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锋面雨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
频繁
6-8
7-8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雨热同期)
有利与农作物的生长
气温 °C
降水量mm
30
15
0
-15
-30
-45
-6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月份
1
4
7
10
气
候
资
料
图
的
绘
制
第二章第二节考点 气候复杂多样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内流区
太平洋水系
印度洋水系
北冰洋水系
内流河:没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流入海洋的河流
第二章第三节考点 内外流区
第二章第三节考点 比较长江与黄河
青海
湖口
宜昌
河口
孟津
三峡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渤海
流经的省区 青四甘宁内蒙古
直下陕晋拐豫鲁
利用 上游、中游水能
干流的形状 “几”
上中下游划分 河口 孟津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唐古拉山
东海
青臧川滇渝鄂湘,
江西皖苏把海上
上游水能,中下游航运
“vW”型
宜昌 湖口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章第三节考点 比较长江与黄河
治理黄河
上游:
凌汛、荒漠化—退耕还草
中游:
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下游:
地上河、凌汛—加固大堤
开发长江
上中游: (退耕还林)
水利枢纽工程(三峡)
水能资源
中游:
防洪(治理荆江,退耕还湖)
中下游:
航运(黄金水道)
第二章第三节考点 比较长江与黄河
·人教版
知识框架
第三章
世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作用
矿产资源
主要类型
水资源
世界耕地、林地、草地分布
分布
现状与保护
淡水资源
意义
石油
铁
煤
存储
耕地
林地
建筑用地
草地
土地资源
秦岭-淮河
地区分布不均
:北多南少
非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土地资源
地区分布不均
——南丰北缺
东多西少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地区分布不均
2、季节分配不均
5、水污染严重
4、水浪费普遍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
防治水污染
节约用水
3、人均水资源少
第二章第一节考点 水资源
知识框架
·人教版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
交通运输
农业
工业
( )
( )
( )
先行官
主导
基础
第四章考点
·人教版
1.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被喻为________发展的“先行官”。
经济
第四章第一节考点 交通
北京
上海
九龙
广州
焦作
柳州
宝鸡
昆明
兰州
乌鲁木齐
拉萨
包头
杭州
株 洲
贵阳
连云港
成都
第四章第一节考点 交通
四大农业部门
种植业、林业、渔业
地区差异:
(1)东西差异:
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分为东部和西部。
东耕西牧
第四章第二节考点 农业
400
·人教版
西部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区。
主要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 牦牛
西部地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平原、河谷和________地区。
绿洲
畜牧
第四章第二节考点 农业
东耕西牧
·人教版
(2) 南北差异:
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______等温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0℃
南水北旱
南稻北麦
南甘北甜
南北熟制
第四章第二节考点 农业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工业基地
第四章第三节考点 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及特点
珠三角
沪宁杭
京津唐
辽中南
·人教版
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特点
辽中南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 我国著名的
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 ①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 ①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②技术力量雄厚。
③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
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四章第三节考点 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