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们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总结我们的认识》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七课。本课作为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任务是总结单元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地球表面变化的认识。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两个活动。一是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通过梳理、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帮助学生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认知。通过对第1课中“地形特点形成原因的猜测”进行反思,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重新建构科学解释,帮助学生调整、完善认知结构,感知自己的进步与成长。二是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外力对土地的侵蚀,加深学生对侵蚀作用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或减轻土地的侵蚀,从而渗透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对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几种典型的地形地貌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对典型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自主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融合与更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此外,学生在本单元中虽已做过多次模拟实验,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的,而刚升上五年级的学生在对比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际操作上都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确保实验准确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
2.斜坡上有无植被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回顾并梳理出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
2.能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梳理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因素,并用于建构科学解释;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难点:控制变量,完成“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并对植物能减少土地侵蚀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材料准备】
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人工草皮、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洒水袋、水、接水容器、手套、桌布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所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对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吧!
(板书课题:总结我们的认识)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点明研究内容——回顾、梳理并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2.探索
(1)回顾学习内容,梳理记录表。
①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教师提问引导:观察我们的活动记录,你能总结出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吗?
学生观察活动记录,先在小组内交流总结,再进行全班研讨,共同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并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对活动记录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已学知识,强化科学概念,为后面解释地形地貌的形成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学习过程的回顾有助于学生梳理科学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②对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
教师展示5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以及第1课中“猜测地形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班级记录表,提问引导: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现在能解释每一种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了吗?你的解释和你之前的猜测一样吗?通过学习,你对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重新观察第1课中5种地形地貌图片,先小组讨论再集体研讨,共同对每一种地形地貌特点形成的原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并与先前的猜测进行比较,说说与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总结并板书5种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完善班级记录表。
设计意图:重新审视对第1课5种地形特点形成原因的猜测,并进行再解释,能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修正、完善对地球表面变化的认识,感知大单元学习中获得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2)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展示“侵蚀”的概念,提问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雨水会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那么,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植物对雨水的侵蚀有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②展示实验材料,明确实验中“用什么模拟什么”。
③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实验方法。提问引导: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吗,你的预测是什么?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
④播放实验指导视频,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⑤发放实验材料,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比较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进行记录。
②交流分享: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吗?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在模拟实验后进行交流分享,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作用更严重。所以,保护植物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有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差别明显,使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对保持水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意识,提升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三、研讨
(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
(2)当水流过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覆盖可以防止侵蚀发生并能保持水土的原因。)
(3)人类活动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吗?为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融合和更新,形成对于地球表面的变化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侵蚀作用的理解。
第三个问题则是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形态,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关于右侧的班级记录表:如有保存第1课中“猜测地形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班级记录表,可直接沿用,在最右侧添加一列“问题的解释”即可。在探索活动一的研讨交流中完成“解释”一栏的填写,即可与先前的猜测进行比较。
【班级记录表设计】
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解释
(班级记录表)
日期:
班级:
图片编号
地形地貌
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弯曲的岩层
2
长白山天池
3
敦煌的雅丹地貌
4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5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学生记录单设计】
《总结我们的认识》活动记录单
姓名:
记录时间: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
研究内容
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吗?
我的预测
有植物覆盖,侵蚀程度
无植物覆盖,侵蚀程度
我的方法
1.
制作两个相同地形的小山丘,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
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相同高度喷下同样多的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记录下来。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实验现象
有植物覆盖的土地: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我的结论
有无植物覆盖
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