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光
综合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
人们照镜子时,总是面镜去看,其原因是走近时
?
A.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更清晰
B.
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人看到的像也会变大
C.
只有面镜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D.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3.
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4.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5.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但他又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
?
A.
指尖的像
B.
指尖的影子
C.
变暗的完整的蜡烛像
D.
缺损的蜡烛像
6.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你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
星星在运动
B.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
地球的自转
D.
大气的疏密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疏密的变化而变化
7.
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组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
红、橙、绿
B.
红、黄、蓝
C.
橙、靛、紫
D.
红、绿、蓝
8.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太阳
B.
地球
C.
月亮
D.
房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9.
光在
?
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是
?
米/秒。“立竿见影”的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
传播的。
10.
一人立于平面镜前
处,身后
是房门,人看到镜中房门的像离人
?
;当人以
的速度向远离平面镜方向运动
时,人的像离房门
?
。
11.
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
角入射,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一束光线垂直于平面入射并反射,其反射角为
?,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
12.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3.
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凸透镜进行观察,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14.
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
?光组成的。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4分)
15.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拿未点燃的蜡烛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
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时,将蜡烛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四、作图题(共3小题;共24分)
16.
如图为上午8:00太阳光经过水平镜面反射的光路图,请大致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
17.
如图
是透镜两个焦点所在的位置,一条光线平行主光轴射向凸透镜,请作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8.
如图所示,图中一点光源
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通过
点,画出光路图并找出入射点的位置。
答案
1.
C
2.
A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和平面镜大小无关,当人面镜时,距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人看到的像变大且更清晰。
3.
C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只有折射现象,所以A错误.
只有反射现象,所以B错误.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时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所以C正确.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错误。
4.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C
【解析】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因为此时凸透镜会聚光线的数量减少,所以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
6.
D
【解析】大气的疏密分布不稳定,星光在穿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线的方向不断改变,使我们看到的星光闪烁不定。
7.
D
8.
A
【解析】【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判断物体自身是否可以发光。
【解析】解:在选项中,只有太阳自身可以发光,其他物体都是反射光线。
故选:。
9.
同种均匀;;直线
【解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
。
③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立竿见影”的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0.
;
11.
;;;
12.
凸;照相机;远离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13.
虚;小于
14.
色
【解析】白光能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15.
(1)
薄
【解析】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
前侧;等效替代法
【解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拿未点燃的蜡烛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
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5)
不能;虚像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16.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晨8:00
经
小时后,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如图所示:
17.
【解析】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所示:
18.
略
第3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