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滑
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想一想
图中的装置一样吗?
这些图中的装置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一、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因为
F1L1=F2L2
所以F1=F2
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2)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秤竖直下拉时读数(牛)
弹簧秤斜向下拉时读数(牛)
弹簧秤水平拉时读数(牛)
(1)实验测量并填写实验数据:注意测量过程中弹簧秤的调零方法
二、动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二、动滑轮:
(1)
实验测量并填写实验数据:
测量项目
测量要求
弹簧秤直接提起钩码的读数(牛)
弹簧秤直接提起动滑轮和钩码的读数(牛)
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提起钩码的读数(牛)
一个钩码
二个钩码
二、动滑轮:
(2)结论:
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
L1=2L2,
因为F1L1=F2L2
所以F1=1/2
F2
利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不省力
(3)
不省也不费距离
(4)
实质:L1=L2,等臂杠杆
F1=F2
二、动滑轮:
2.动滑轮:
(1)
不改变力的方向
(2)
省一半力
(3)
要多移动距离
(4)
实质:L1=2L2,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F1=1/2
F2
三、滑轮组
为了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连起来组成滑轮组。
三、滑轮组
1)判断绳子段数
滑轮组省力的规律是: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那么提起重物所需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三、滑轮组
三、滑轮组
具体分析如下:
在图1和图2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道虚线,在虚线以下,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以及固定在动滑轮框上的那一段绳子才是承担重物的绳子,它们的总股数即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
三、滑轮组
图1中,滑轮组承受重物的绳子段数是4,
图2中,滑轮组承受重物的绳子段数是5。
三、滑轮组
2)滑轮组的绕线问题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若n为偶数,那么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定滑轮上,即要从定滑轮绕起;若n为奇数,则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动滑轮上,即要从动滑轮绕起。组装原则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奇动偶定”。
三、滑轮组
3)滑轮组的受力情况分析
当滑轮组组成比较特殊时,可采用“等力法”判断其受力情况。所谓“等力法”有两方面
含义:一是当绳子绕过滑轮后,滑轮两边的绳子拉力相等,
F1=F2;二是一个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相反两个方向上的合力相等,
F1+F2=F3
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机械: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4.
简单机械:常用机械大都是由杠杆、轮轴、滑轮以及斜面等几种基本组件组合而成的。上述的几种组件,可称之为“简单机械”。
5.
使用机械的目的:省力、或加快速度(省时)、或操作方便(改变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重300N,平衡时磅秤的示数为120N,则物体B重_______N。(滑轮与绳的摩擦及重力不计)
270
分析:根据“等力法”可知,这三段绳子受的力相等,都为F,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有2F=GA,所以F=150N;然后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则绳子对B向上的拉力F和托盘对其向上的支持力N与其向下的重力平衡,即F+N=GB,故GB=150N+120N=270N。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下面我们给出了常见的轮轴与斜面的图例:
(接下一页)
斜面、轮轴
斜面、轮轴
斜面、轮轴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