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总指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4课。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本节课引领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依据日常生活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保护脑及科学用脑的意识。
【学情分析】
大脑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大脑,可大脑在我们头颅内,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对大脑虽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通过前儿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身体各部分协调有序工作”的认识。身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器,身体各部分为什么能如此协调地完成各项工作,也是学生头脑中的疑惑,本课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脑”的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脑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对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兴趣。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应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运用脑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
聚焦
教师讲解: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提问:脑能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对于“脑”,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他们都知道人类做的许多事情离不开脑。但是脑具体能做哪些事情,看似简单,想说清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通过教师讲解脑是人体的“总指挥”和引导学生思考脑能做哪些事情激发学生研究脑的兴趣。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激活学生关于脑的已有认知。
2.
探索
本环节可按这样的活动顺序进行:认识脑的生理结构及功能→体验脑的功能。
播放视频:认识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关于脑的结构特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其他更多的内容不做要求。关于脑的功能,最好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用具体事例说明,希望学生能形成以下认知: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脑功能的体验活动:教科书上提供的是体验大脑记忆的功能,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脑功能的其他体验游戏,比如创造能力的体验游戏、运动协调能力的体验游戏、运算能力的体验游戏等。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后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对脑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对脑的相关功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介绍脑的结构和功能更为形象准确,易于学生理解,在视频介绍完之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事情体现了大脑的什么功能。了解了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就可以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于脑的功能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
3.
研讨
师生交流: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如何保护脑?
设计意图:研讨的两个问题,是基于前面的研究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于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的理解。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提出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脑的措施。
4.
拓展
拓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让学生对学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及作息时间安排进行评价,从科学用脑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大脑的模型,帮助学生强化关于大脑的认识,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自己的课表,将刚刚学习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用脑方式或生活方式是否合理,让科学切实的影响学生的生活。
【板书设计(生成)】
【实验记录单设计】
说一说,我们的脑都能做些什么。
为了保护脑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