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46人,学生都是农村的,大都留守学生,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没有家庭辅导,课外阅读量少。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上期期末的成绩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但阅读量不够,知识面教窄。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相差近一倍,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小学水平。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一般,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本班有以下特点:?上课发言不积极;学生作业整体速度偏慢,正确率不高,粗心的学生较多;
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习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教材内容分析?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外背诵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的底蕴深厚,魅力无穷。所以每位学生都应该了解掌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蓝关时写给侄孙韩湘的,此时诗人的怨愤而又不失报国之志。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学生学习时要了解背景,感受作者感受,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设计??朗读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个人:韩愈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教师补充)
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鉴赏诗歌
1、诵读全诗,理解大意:(师朗诵,学生齐读)
???译文: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整体感知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凄切???寄情于景
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衰飒
3、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总结: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使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六、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文以载道
古文运动
宏伟奇崛
首联:被贬原因。
颔联:申述忠心。
颈联:就景抒情。
尾联:交代后事。
???技术运用:白板、优盘,多媒体
?
???资源引用:网络上关于本课的资料
???创新点: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理解诗人的处境、感情。:
教学反思: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基础偏低端,学习习惯较差,思维难度不能有太高要求,课堂上只可重基础,从浅层次引导,在步步推进基础上,归纳巩固解析的方法,形成解题技能,教学方法主要交织读一读、讲一讲、想一想,练一练,动手写一写,温故知新,巩固技能。
《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重点放在“古诗中的情趣与意境”上,在比对中有所感悟,以点带面,从已学到未学为突破口,形成能力,整课构想基于“化纷繁为简单,强调共性”的理念。
难点:学生对凄切而不衰飒理解和感悟有一定难度。
本课不足之处: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方面,指导不足,还待加强。同时,师生之间的配合不是很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