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7: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学生熟悉的东西。但学生很少有目的去倾听、描述和比较声音,以及关注与声音相关的问题。本课的任务是以各种声音为载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感受不同声音的区别,并将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整节课主要分成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部分:倾听周围的声音
这个活动要引领学生用心聆听多种声音,体验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的关于声音的问题,为本单元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所以这个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听听教室周围的声音,还可以准备多种声音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倾听,也可以用物体制造出声音。然后交流: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科学词汇描述声音,并试着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第二部分: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
通过第一部分对各种声音的倾听和描述和分类后,学生对这些声音多了更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部分让孩子们回忆一下他们已经知道的声音的知识和他们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教师要将这些问题汇总在黑板上,了解学生关注声音的哪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单元后面要学习的声音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的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听一段简单的乐曲,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
给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乐曲,比如《小星星》,带着孩子们哼唱曲子,唱一下谱,可以用手势(手掌向下向前伸出)上下移动表示音高的变化。
第三部分结束后,教师做个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美妙的”来结束本课的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学生熟悉的东西。但学生很少有目的去倾听、描述和比较声音,以及关注与声音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高低强弱的判断。在这一课里以各种声音为载体,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去描述声音,如何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感受不同声音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兴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音频选取,创设情境和感受音符高低变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看不到却能感受到。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地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初步认识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材料准备】
各种声音音频,学生记录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倾听并描述声音
1.1倾听并描述周围的声音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课室周围的声音,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样。
学生活动: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去倾听声音并简单描述声音,进行声音的初步感知。)
1.2描述结构化声音素材
教师活动:精心挑选音频素材(鸟叫声,雷声,流水声,汽车声),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语去描述声音。
学生活动:倾听声音并使用更多词语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有选择性的挑选音频素材,让学生对于不同声音变化有更多的认识,引导学生不再是用象声词去描述声音。)
1.3科学词汇描述声音并分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刚刚描述每种声音时所使用的词汇,同时列举教材提供的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提问:“我们可以把哪些词语跟科学词汇进行融合”?
学生活动:将刚刚描述声音所使用的词语与科学词汇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在简单词语、更多词语描述基础上,引出科学词汇,让学生对比简单词语与科学词汇,升华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同时为后续学习声音高低强弱打下基础。)
教师提问1:刚刚我们一起倾听了很多声音,哪些是动物发出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教师提问2:除了刚刚提到的标准,你还会根据哪些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呢?学生活动:根据声音分类标准(科学词汇等)将声音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描述声音的词语对不同音频声音进行分类,因为一种声音里会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学生对于不同音频声音的比较和同一音频的声音变化会混乱。)
2.声音知识树
教师提问: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声音,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这些声音知识,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贴板书,如何产生?怎样传播?等等)
学生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记录单填写。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声音》单元知识的基础以及关注学生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为以后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3.感受乐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给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带着孩子们哼唱曲子,唱一下谱,用手势(手掌向下向前伸出)上下移动表示音高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这个部分设计成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声音高低变化的区别,同时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虚线框内的内容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
1
听听声音
探究起跑线
“听听声音”探究记录表
姓名:
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
探究
目标
学会描述和记录声音
探究
过程
感受声音
老师播放声音,请同学们描述、记录听到的声音。
播放声音听到的声音描述这个声音
声音1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低
声音2
声音3
声音4
二、对描述声音的词语进行分类
【班级记录表设计】
《声音》单元
班级记录单
我已经知道的
我还想知道的